杨一荷腼腆地笑,两个小酒窝在脸颊轻陷,温声说:“是的,我和贺羽翔对写了关于振兴王家村的方案,只不过我们两个人想法不同,让小钰他们举手表决的时候,我们打成了平手,所以想找你做裁判。”
陈清又看向贺羽翔。
贺羽翔一脸傲娇样儿。
陈清瞪他:“你对裁判都没有一个好态度。”
贺羽翔拿出拟定好的方案,直接塞到她手里:“你看一下吧。”
关于给王家村想办法这件事,小钰他们也答应的很好,但迄今为止都没有想出一个方法,就他和杨一荷绞尽脑汁的想主要。
经常主意刚想出来,就被对方否定。
否定之后,彼此都觉得有道理,然后推翻重做。
这一次递交给小姨的方案,是他们两个都觉得可行的方案。
陈清很期待。
原着中女主和大反派都是有脑子的人,两人合体简直是在商场上叱咤风云,他们人生中第一次搞振兴农村的方案,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陈清接过贺羽翔方案,开始认真翻看起来。
臭小子为了赚钱,给学校里很多哥哥姐姐写过报告,因此现在的字迹已经初现风骨,工整而有力。
陈清满意点头。
不管如何,给领导的报告,字好还是挺加分的。
陈清继续查看他方案,贺羽翔计划主要是聚焦赚钱上面。
譬如现如今保存不当容易腐烂的红薯是不是利用起来。
他举例的是红薯粉,可以卖钱。
贺羽翔制作方法他也抄录了下来!
陈清震惊的是他还详细描述了该如何统一收购、统一标准、统一联系销路,由村集体运作,利润按工分和投入红薯量分配。
人们总说,孩子们都是在一瞬间长大的。
陈清不知道贺羽翔什么时候长大的,但看着他如今想的是‘创造’而非‘破坏’,有着发自内心的感动。
除了红薯粉,贺羽翔还写了利用好王家村的河。
养鸭需要专业人员,也需要大量资金,他暂且不考虑,反而提议分段筑坝,梯级养殖。
在河的上游水源干净处,用网箱养殖对水质要求高的鲫鱼、草鱼,中下游则养殖更耐粗放的鲤鱼。
陈清:“???”
她就纳闷了。
他从哪学的啊?
“第二条这个分段筑坝,你怎么知道的?”
“我问小叔的。”
贺羽翔从小姨身上学到要善用资源这一点。
身旁有一个超级无所不知的人,为什么不问问?
陈清无话可说,她继续往下看,发现贺羽翔又把她给算上了。
因为服装厂会有很多碎布头,他想问问能不能以最低的价格由村集体购买。
那样王家村就能够组织村中妇女,学习用玉米苞叶、布条编织更结实、更漂亮的草帽、坐垫、手提篮等。
陈清挑眉。
这是发展农村特色了啊?!
贺羽翔见她把方案合上,紧张问:“怎么样?”
陈清:“待会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