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次长先去接管长江舰队,陈部长去督促海军学校。
这样海军部上下都能动起来。
剩下采购军舰、整合造船业的事情,可以有序推展下去。
接下来重点是分化交通、经济两个部门。
前者注重于整合,主要的铁路线都在北部,这一点毋庸置疑。可以将现有交通部的人融合进来,直接掌握职权。
至于经济部就不是整合,而是完全的替代,李峰不可能放任外人在经济部折腾。
论工业能力,论经济能力,第八战区麾下是主流,必须把冯牧提上来,安插到经济部内担任要职。
至于内政、教育这两个没有什么实权的部门,免不了要依托李峰来办事。
所需的资金,全需要金陵行政办公室签字,才能从李峰手上拿到资金。
除了这条路,他们还能从哪拿钱?
从统帅那里?
别开玩笑了,统帅养手上的军队,就已经是入不敷出了。
每天要发愁去筹钱。
哪来多余的钱烧给他们?
近期就要给九个部门树立一个规矩,找行政办签字有钱拿,不走行政办,看你能不能推行的下去。
重建的根本是什么?
当然是钱财了。
现在谁能拿出闲钱来,只有李峰能拿出大笔的资金。
他手上有阿麦瑞克帝国的借款,还有一笔苏维帝国的卢布,加起来相当于15-20亿法币,这笔钱是纯粹的一笔闲钱。
从两个帝国框来的好处费,花起来既不用心疼,也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至多是他的信誉再差一些。
对于信誉为负数的李峰而言,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信誉再差还能差到哪去?
第八战区麾下的工业区、金矿、耕地税收,每年加起来也得有15亿+
内部稳定,税收才能安稳的收上来。
内部混乱,一分钱都拿不到手上。
这还没算从日本人手上接收的物资、装备、金银缴获等,华北方面军、关东军、华中日军手上也有价值数十亿的资产,眼下也在李峰账本上趴着呢。
尤其是关东军麾下的资产,至少得三位数起,单位是亿。
旭日帝国在关外投资的产业、侨民、商人的身家,也一文不少的全部扣下了。
不管是军用物资,还是旭日帝国的商侨财富,有一个算一个,都没跑出李峰的口袋。
想搞恢复建设,他李某人不点头,一切都白玩。
这也是他架空统帅部的信心所在。
论玩钱这条路,足够碾压统帅部。
论军队掌控上,李峰也有十足的把握碾压统帅。
至于最后一点政治问题,其实并不算大事儿。
战乱时期,以军事大权为主。
就算对方政治天赋点满,也得在军权面前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