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0475 人间楷模张宗之(2/2)

在针对张岱的夸奖告一段后,宋璟又转回头来望着孙子宋卓道:“见贤思齐,此意甚佳。尤其你新得授职,同僚亦非寂寂无名之辈,更应当自警自励,切勿荒废职事,也切记不要辜负这一份赏识拔擢之恩!”

“孩儿一定谨记大父教诲。”

宋卓闻言后,便也连忙起身表态道。

“还有你等,见贤思齐,需时刻铭记!人间功名,并无幸至!张宗之是人间难得的忠义俊才,我孙得其所赏,我亦深感欣慰。但是你等各宜自察,身边有无此等良师益友,不只能仕途挽进,更能坐以论道、行以授德!”

宋璟又沉声道,语气神态也变得越发严肃:“德与位配,相得益彰;德位不配,必受其殃!凡欲立功,需先修身,身正则实至,持身不正,必不能久。”

堂中众宋氏子弟闻听此言,也都连忙点头应是,一副“长者谆谆教诲,子弟恭然受教”的祥和画面。

同时宋璟的各种表达,也无出张对其预判,这也不免让张岱暗自感叹他爷爷对与之同时代的人物真的是非常了解。

不过宋璟这一番教诲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调子起的太高,反而让人难以产生什么发自肺腑的认同感。或许这些话都是宋璟基于自身阅历的亲身体悟,但宋璟本身就不是一般人,他的人生经验也未必就适用于其他人。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的,那就是这些宋氏子弟可能各自还觉得他们因为宋璟的坚持原则而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与伤害,那么对宋璟这一套理论可就不只是不认同,甚至可能还有抵触和厌恶。

什么良师益友,如果宋家人真的听这套,那宋璟本身难道不就是一个最大的良师益友、更需要谁来为其子弟言传身教、指点迷津?

当宋璟需要抬举自己一个外人来强化其家教时,那就明家教已经崩了,而且宋璟也很清楚这一点。

张岱倒也无意插手宋璟家教,他只是安安分分坐在席中,耐心的给宋璟充当一个注定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敲打家中子弟的工具人。

同时张岱也注意到一点,宋璟的儿子们要比孙子对这一套更加的不以为然。这一点从众人对自己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明显是宋璟的孙子们对自己更热情也更好奇。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宋璟的儿子们都没有因为父亲的官爵而获得太大的帮助,或者按照宋璟的官爵品级,他们本来可以获得更多的扶助。

宋璟的儿子官位普遍不高,除了一个在山南担任中州刺史的次子宋昇之外,其他儿子甚至都没有超过五品的。就拿那个第四子宋浑来,年纪跟张岱他老子张均都差不多,但却仅仅只担任一个从六品的鸿胪丞。

这一点跟张家截然不同,张长子张均任职从四品郑州别驾、次子则是以驸马都尉高居九卿之职,就连刚刚解褐不久的幼子都直登六品,而且职权比鸿胪丞要重要得多。

宋璟资历要比张更高一筹,结果儿子们仕途发展竟然如此天差地别。

如果张的儿子确有其才也就罢了,结果只是因为张更灵活变通而宋璟更坚持原则,那宋璟的儿子们自然难免有怨气,连带着看张岱都有些不爽。

至于宋璟的孙子们,本身关系就不像父子那么亲密,对于没能得到祖父关照的怨念也就没有那么强烈,而且他们各自老子也都混得不咋滴,所以也已经有点习惯了,对于年龄仿佛、但却已经是畿内风云人物的张岱,自然更多的还是好奇与佩服。

宋璟倒也并没有一味的拿张岱去敲打儿孙们,接下来他也详细的询问了一下太常寺、尤其是协律郎的当下事务,可见对于门中子弟前程并非漠不关心。

除了武惠妃内举这一情况之外,宋卓此时担任协律郎真是不折不扣的美差。

下半年又圣人诞辰的千秋节,又有谒五陵这样的大礼事,而张岱与前任协律郎的马利征都已经将职内相关事务筹备铺垫的差不多了,宋卓此时就职就等于是躺功。

宋家也有其他子弟、甚至还有宋璟少子对此官职都颇为垂涎,在听完张岱的讲述后也都不免各自面露羡慕之色。但眼下事成定局,他们也只能徒自暗羡了。

宋璟本身很少在家中大会宾朋,各种待客的声色娱戏等等也几乎没有,张岱来做客一个多时辰后,自觉得火候也差不多了,于是便起身告辞。

宋璟也并没有继续留他吃晚饭,闻言后便又吩咐子弟们将张岱礼送出门。

“张六郎请留步!”

正当张岱在坊中辞别宋氏众人、行出坊门外时,身后却又突然响起一个呼声,他回头望去,见是宋璟之子宋浑从后方追赶上来,于是便勒马停在了道边,待到宋浑入前便微笑道:“宋君何事挽留?”

宋浑气喘吁吁的来到近前,一脸神秘的向张岱道:“我与李十同署任职,张六郎愿不愿意听我讲讲与之相关的事情?”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