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0章 充城大夫司马伦(1/2)

姬长伯收到鹰嘴涧大胜的消息时,已坐镇平都三日。三翎骑兵浑身汗湿,怀揣着捷报,几乎是踉跄着闯入议事厅,那声“大捷——”的呼喊,穿透了厅内凝滞的空气,让满座文武瞬间起身。

姬长伯指尖捏着捷报,目光扫过“楚军折损六千,被俘万余”的字样,指节微微泛白。

“大王,”平都兵厅主事公孙衍上前一步,声音难掩激动,“王叔此役,不仅破了楚军主力,更挫了楚王锐气!眼下郢都震动,楚贵族各怀心思,正是我军东进的良机啊!”

议事厅内顿时附和声四起,有人提议趁势拿下申、息二地,有人主张派人招降楚地流民,唯有原苍溪旧部,现充地大夫——司马伦立于角落,眉头微蹙。

姬长伯瞥见他的神色,心中忽然想起当初三名拒绝发兵支援阆中的三名兵部侍郎,其中文景已经是汉中总督,罗优随自己南征北战,早就从一镇仟夫长做到了蜀地镇守的位置,于是心有所动,抬手压下众人的议论:“司马大夫有话不妨直说。”

司马伦闻言连忙躬身道:“大王,鹰嘴涧大胜固然可喜,但臣有三忧。其一,楚军虽败,郢都精锐未损,且楚王身边有大司农、熊坚辅佐,恐会借机收拢权力,整顿防务;其二,大司马虽拖延援兵,却握有楚地半数兵权,若其与楚王和解,或与其他贵族结盟,我军东进之路仍难;其三,子越大人麾下火器营损耗如何?后续补给能否跟上?毕竟火器需硫磺、铅弹,皆赖后方转运,不可不虑。”

这番话如一盆冷水,让厅内的热烈瞬间降温。姬长伯缓缓起身,走到悬挂的平都舆图前,手指点在平都与申地之间的通道:“司马大夫所言极是。胜利最易让人忘形,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捷报。”

他转身看向众人,语气沉稳:“公孙主事,即刻调粮三万石、硫磺千石,由陆路运往鹰嘴涧,务必保障王叔的补给;此外,派使者前往云梦泽周边,安抚流民,凡愿归汉者,免三年赋税,编入屯垦营。”

“臣遵旨!”公孙衍躬身领命。

“司马大夫,”姬长伯又看向司马伦,“你亲自草拟文书,送往郢都周边的各地封君处——不必提招降,只说‘汉楚交战,百姓遭殃,若封君愿止戈,汉国愿与其通商,共享盐铁之利’。”

司马伦眼中精芒一闪,王上这是要重新启用自己了!想来也是,自己当初原本就是楚国旧官,因不满文王四处征伐才背井离乡,于是当即欣然领命。

待众人散去,议事厅内只剩姬长伯一人。

他再次拿起捷报,目光落在“贫奴降者,皆妥善安置”那句上,嘴角露出一抹浅淡的笑意。

子越王叔不仅懂军事,更懂人心——这些被俘的楚地贫奴,本就是被楚王强征入伍,若能善待他们,让他们在汉地安家立业,日后便是瓦解楚国民心的利器。

正思忖间,内侍来报,说教会的主教求见。姬长伯微微一怔,随即道:“请他到偏厅。”

片刻后,身着素色教袍的主教走进偏厅,手中捧着一个木盒。他将木盒放在桌上,打开后,里面是一枚小小的铜制信物,还有一封书信。

“大王,”主教声音温和,“此信是郢都教会的同仁所写,半月前托人送出,今日才到平都。信中说,楚王强征贫奴时,曾有教徒暗中相助,其中有位少年,名叫阿禾,恰在鹰嘴涧的楚军中。”

姬长伯拿起书信,快速浏览。信中写道,阿禾本是郢都外城的孤儿,被主教收养,后因楚王征丁,被迫入伍。

鹰嘴涧之战时,阿禾听到汉军“弃械跪地者不杀”的呼喊,放下了武器,如今已随降兵前往汉地的屯垦营。

“阿禾……”姬长伯轻声念着这个名字,心中忽然有了一个念头。他抬头看向主教:“教会在楚地的信徒,多是贫奴与流民吧?”

“正是,”主教点头,“他们饱受压迫,更渴望安稳的生活。”

姬长伯沉吟片刻,道:“烦请主教告知郢都的同仁,若有机会,可让信徒们暗中传递我们汉国的消息——不必涉及军事机密,只需告知百姓们汉地的情况,比如屯垦营的赋税、孩童可入学堂之事。”

主教眼中一亮,躬身道:“大王仁慈,此举必能让更多楚地百姓知晓汉国的仁政,届时必定万众归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