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贵族主要集中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这一块儿,山东大族在华北平原。别说隋唐时期,就是现在,华北平原也是中国的粮食基地和蔬菜基地,何况是唐代。
从文化上来说,山东大族有文化主导权,关陇是军事贵族。治理天下的时候,文化主导权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陇和山东的对立一直存在的,关陇凭借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一直打击山东大族,但又无法动摇山东大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底蕴。这就导致了,这种流于政治层面的形式打击,动摇不了山东大族的根本,反而加剧了两个地区大族的对立。
网上很多营销号就说武则天消灭了关陇集团,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关陇最大的利益团体是李唐皇室,武则天只是和李治干跨了关陇代表长孙家而已。
长孙无家能长成庞然大物,代表关陇世家,得益于他的妹妹嫁给李世民,而他本人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这一笔政治投资,给了他极大的收益。长孙家在关陇是名门,但不属于顶级世家,所以李治上位之后,才会挑长孙无忌下手。
这个家族底蕴比起关中六姓,差远了,收拾起来不会牵扯太多势力,长孙无忌本人又是太宗托孤重臣,天子元舅,杀了长孙无忌对关陇大族而言是震慑,对山东大族而言是震慑也是让步。
山东的崔、卢、王、郑、李,从魏晋南北朝就开始大清洗了,关中的韦、裴、柳、薛、杨、杜,卷入隋唐皇室争斗,一次有一次的清洗,但人家仍然能够出宰相。反观长孙家,被李治清理了一次,就直接爬不起来了。
完全可以说,李唐不倒,关陇不灭。
再说说代北和江东,这两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影响力比较大,进入隋唐之后基本没啥了。
我之前一直以为代北是一个区域问题,所以文章中把魏征和侯君集列入代北大族,这个概念是不对的。
魏征应该是山东大族,侯君集属于关陇,属于家道中落的那一批。
代北大族是虏姓,孝文帝改革时期,那些汉化的戎狄人,还是那一批没能成为军事贵族的戎狄人。
隋唐本身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个很正常。
代北的宰相,有一位特别有名,狄仁杰。狄仁杰的高祖狄湛,以及他的祖父与曾祖是北魏略阳公。
《魏书·吕罗汉传》:孝文帝延兴四年(474年),“仇池氐、羌叛逆遂甚,所在烽起,道路断绝。……略阳公伏阿奴为都将,与罗汉赴讨,所在破之。”
根据已有史料,天水狄氏确切无疑是羌人或者说汉化过程中的羌人,狄氏家族一直是东羌豪族。
江东这边,就萧瑀一族和陆德明一族,一直活跃在隋唐政坛,出过几位宰相。
以上列举的姓氏,只是其中代表,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