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9章 民间协同治理模式(2/2)

“明天就到,说是带了一支专家团队,还要直播观摩。”

第二天,十几位穿着西装、胸口挂着“国际共建农村调研组”徽章的中外人士,抵达陈家村,带来的第一件东西——不是合同,不是投资书,而是一份精装厚册。

封面写着:

《蜂窝制度品牌国际化战略合作白皮书》

张浩接过翻了翻,脸色瞬间沉了。

第一页内容赫然写着:

“我们建议将蜂窝制度打造成‘亚太乡村共建第一范式’,命名为‘HO-SYSTEM’,以清晰可复制、可快速输出为特征,通过我们的媒体渠道、资本网络,面向多个国家进行标准输出……”

“为利于国际推广,建议将部分制度术语进行优化:如‘共议会’改为‘村民共识引导机制’;‘贴账上墙’改为‘数据公开板’;‘制度失败备案’简化为‘可改进机制记录’……”

陈鹏飞看完,笑了。

笑得很轻,却冷得像冰。

“你们想给我们制度‘美化’成英文包装,然后拿去当你们资本产品的一环?”

一位西方顾问试图解释:“这叫双向赋能,我们帮你们推广到全球,你们也可以拥有国际村庄治理样板的首位权——当然,署名可以共同。”

陈鹏飞站起,声音平静但掷地有声:

“我们的制度不是为了让资本挂个牌子去募资,是为了让我们村的账,不再怕人看、不再怕被人骗。”

“你们觉得咱们这套土办法不好听,那你们就别用。”

“但你们休想用一套新名词,掩盖我们三年一跪一站走出来的规矩。”

张玉英直接把那份“白皮书”扔回到桌上:“滚!”

全场沉默。

一位翻译小声问:“我们……可以留下学习制度流程吗?”

陈鹏飞点头:“可以。但你们必须带着原名、原语、原过程记笔记。改一个字,就请你们走人。”

这场交锋最后以蜂窝制度“原名原貌,不接受改名推广”收场,陈家村制度得以保住正名。

当天,全网刷屏:

【陈家村拒绝国际投资包装:制度不是资本的橡皮泥!】

评论里一片感慨:

“别人想借你飞,你还得管着自己的羽毛是啥颜色的。”

“这不是拒绝合作,这是捍卫制度主权。”

“制度如果不能保留原貌,那它就不再是制度,是人设了。”

而蜂窝平台也同步更新了一项公告:

《制度命名不可更改条款》

内容仅一句话:

“每一条规矩,都有它原始的伤口,不容被改名换姓。”

陈鹏飞望着这句话,缓缓道:

“咱村,不养资本的儿子,咱养的是自己的种子。”

五月中旬,蜂窝制度又被一封红头文件推向了风口浪尖。

省里发文,准备建设“新型农村治理综合一体化服务平台”,将各类乡村制度、共议机制、分账流程统一纳入“大数据系统”,形成标准化、集中化、可控化的“农村治理数字图谱”。

文件末尾特别注明:

“蜂窝制度已具初步体系,拟作为核心样板数据接入平台。”

张浩看到后,差点没把手机摔了:“他们这是明抢!”

吴凡看着通稿,冷笑一声:“咱们三年的事,他们一句‘初步成型’就拿去填报省政绩?”

更气人的是,蜂窝制度在文件中被改名为——“民间协同治理机制·模式A”。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