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3章 岁月如梭时光如水(2/2)

半夜听到后院的狗叫,表舅的大喊呵斥声,苏婉搂住杏儿捂住她耳朵。

梨花也睁眼坐起身,静静听着屋后动静,好在不过片刻,爹的声音传来,“没事儿了,梨花婉婉,你们睡吧。”

西屋的张氏抱着小儿子过来,低声道:“别怕,娘陪你们。”

后半夜,苏婉毫无睡意,睁眼到天亮。

出门看着大清早就刺眼的阳光,她难得暴躁的想骂人。

村里进贼,不止苏婉一家遭殃。

苏家是院子有大狗,贼人刚爬上墙头狗就是开始吠,引发家里人警惕。

可有些人家就没那么走运,家里鸡圈被洗劫一空。

里正出面问了周围几个村,知道各村都有贼人行窃,一同上报县衙。

“报给县令也没用吧这么多人,咋抓!”苏婉不看好上报县衙就能解决问题。

苏志栋解释道:“若是平时小偷小摸丢了东西上报,别说县令不管,衙役也会将人赶出来,但特殊时期不一样。 ”

“我朝律法,大灾期间若是有人胆敢聚众闹事、行窃抢劫,罪及三代,刑罚很是严苛。”

因此,大旱、水涝、蝗灾、地龙翻身等天灾发生,发现行盗偷窃、打家劫舍等必须上报,甚至,连发现多人无缘无故聚集都得上报,而地方官必须派人巡逻侦查,更不能推诿忽视。

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人趁乱作乱浑水摸鱼,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良民落草为寇或是良民冒草寇之名行凶。

苏婉了解后竖起大拇指,虽说太过严苛,但特殊时期特殊应对,这种方法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不过三日,府衙衙役开始挨村巡逻,敲锣宣传行窃偷盗、散播谣言、聚众闹事等罪责后果,甚至还额外加了两条,知情不报、窝藏包庇嫌犯同罪论处!

村里气氛立马紧张起来,天气本就炎热,在衙役敲锣喊话之后,众人莫名感觉到灼烫。

老爷子将学堂上课时间做了调整,只上半天学,上学时家里来人送,下学他或者孙子将孩子送回村里。

里正更是安排村中青壮,在后山入村处搭了棚子专门守路。

苏长青接过了给守路人送饭的活,粮食蔬菜都是自家出。

番薯苗顶着艳阳顽强生长,浇完麦地,河道水位足足下降了有成人半臂深,河道临近岸边凸起的河床彻底裸露,甚至龟裂。

村里的水坑,为防蒸发,蒙上了油布,公用的水井水位明显下降,原本的绳子接了好长一节,井边打水人排起长队。

所有人都清楚,旱灾已经降临,无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家一定能扛过灾情。

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处理鸡猪这些养着费粮食的活物,一夜之间,鸡鸣好像消失,狗叫声亦是减少。

府城富户,趁机来买家禽牲畜,可价钱压得极低,村里人提着鸡笼骂骂咧咧,却还是选择卖了。

养牛的人家,听着价钱在家里破口大骂,明言牛饿死也不卖给这些黑心人!

苏婉将家里柴堆挪了个地儿,放在西院前墙靠门的地方,免得天太热柴火自燃烧到房子。

家里的母鸡还没处理,杏儿安儿养的兔子也在屋檐下,喂的是菜叶子拌番麦碎仁,也不知是天热还是积食,蔫哒哒一动不动。

她在纠结要不要先把兔子处理掉,杏儿安儿却是刷先开口,不过要求杀了兔子做肉干。

“二姐,爹说天旱地里没收成,以后人都得饿肚子,现在把兔子杀了做成肉干,等以后没粮食吃,我们就吃兔肉干。”安儿蹲在兔笼前碎碎念。

杏儿将装满水的竹碗往兔笼跟前推,没说话却是点着头表认同。

苏婉蹲在两人旁边,道:“现在还有菜叶,再养几天吧。”

安儿摇头,他知道,菜叶是特意留给兔子的,若是没兔子,菜叶就直接做饭用了。

学堂下学,送孩子们回村后回家进门的苏志栋,逗了逗兔子,敲了敲鸡笼,在院子转了一圈后又出门。

下晌才回来,同时带回府衙即将大量收家禽家畜的消息。

苏婉见他毫不意外,拉着人问咋回事。

“我没出面,是康毅叔出面找了衙门相熟的文书,也不知咋说的,现在府城都传遍了,说府衙出钱按旱前市价买鸡买猪,牛马驴子可以给衙门交点钱,衙门代养,具体交多少钱我不知道。”

两人在自家嘀咕,殊不知,府城知府衙门,卫景行也在跟心腹护卫嘀咕。

“你说这张康毅要考科举做官,天下不得多一个为民的好官,可惜人无心仕途,哎,你说气人不气人!”

护卫严重怀疑他家大人是明着看圣上笑话,毕竟如此有才之人不能为圣上所用,实属一大憾事!.

“大人,这购买家禽畜要大笔的银钱,您有吗?”

库银一文钱您都要掰三瓣花,这么多禽畜,不得要命?

卫景行擡右脚搭在膝盖上,官袍下摆被撩起,他丝毫不在意形象,使劲儿在下摆处扇扇,斜睨自家护卫,道:“谁说你家大人我要出钱买了?本大人等着人亲自送来,若是还有人敢趁火打劫低价买,哼哼,刚好苏志栋给本大人出的主意没用武之地!”

护卫立马不说话,擡头看房梁,伸头望窗外,表示没听懂,不关他的事儿。

他知道,这是自家大人给圣上提前露底呢!

若是有人太过,他家大人定要用会被御史弹劾的手段,想借自己之手将这个消息提前报给圣上,免得到时圣上措手不及,无法圆话。

唉,做圣上的暗卫难,做被圣上赐给自家大人的护卫更难!

护卫如是感慨。

果然,府衙市价收家禽牲口的消息一经传出,富户买鸡买猪的价格也提升了。

苏婉听到消息后,直接骂了一句“真真无商不奸!”

正在苏家的张康毅:

骂完见通堂安静,她也是反应过来,笑道:“康毅叔,我不是说你,再说,你也不是正经商人。”

这话出口,感觉好像更不对,苏婉丢下一句“你们聊,我去灶房帮忙烧火”跑出通堂。

泰安二十八年,是大越建朝来最难的一年。

先是开春北地、中原干旱,接着入夏后南边大雨连天,多地发生洪灾,稻田被淹,房屋倒塌。

大越南北两地人民,真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因着救灾赈灾,朝中吵做一团,即便如此,圣上的救灾指令一道道下达,赈灾粮款随御史亲自押车送往灾区。

虽日子艰难,地里庄稼眼见没收成,但有朝廷救灾消息不时传来,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也收到米粮,普罗大众省着吃用,盼着灾情早早过去。

可不知何时起,谣言四起,一股“邪风”开始蔓延!

不知从何处传出:今年之所以天灾不断,皆因太子!

太子不仁,这是上天对皇帝的惩罚和警示!

当然,这个消息初时在平民中传播了一段时间,随着圣上震怒官府出手,现在,知晓此消息的平民没几个。

苏婉能知晓,还是秦芸偷偷说的。

昌平的赈灾粮到了,为确保粮食不被贪污,知府大人直接一言堂,将府城几大书院的夫子书生全部征为壮丁,负责随运粮车到各县各村监督记录发粮情况,顺便摸查人口、受灾情况、地里庄稼长势。

秦嵩云也没能逃过被抓壮丁的命,虽和知府大人是友好!

当然,知府大人还是很照顾好友的,他被委以重任,暗中调查昌平这边谣言最先从何地传出,同时还要绘制昌平境内地势图。

咬着后槽牙问候一番好友后,秦嵩云将妻儿打包送至苏家村,当然也将府中精壮嬷嬷护卫一并送来。

因此,苏婉得以从秦芸口中得知好多消息!

“你可别说出去啊,我也是憋得慌才给你说的。”秦芸说完还特意叮嘱。

苏婉点头,右手食指中指搭在嘴唇上说道:“我嘴很紧的。”

秦芸放心了,双手撑着脸发愁道:“说起来昌平还不是受灾最严重的,关中更旱,而且那里没番薯,好在番麦种的早,收了能打几袋粮食。”

好在有番麦、番薯这些耐寒粮食!

连续三年的时间,大越人民无一不如是想,无一不庆幸!

毕竟,谁也没料到,这场灾情会持续三年之久,大越国库直接见底。

北地旱灾持续一年半,雨水慢慢恢复,可南边,洪水过后迎来蝗灾,靠北边来的番麦活命的人家不知几何。

有些人逃离故土,举家北上,昌平府也接收了很多难民。

现在蝗灾已过,这些逃灾的人又准备返回家园。

南门出府城的车队,比之当初赈灾运粮车队还长。

梨花透过车帘看到长队,庆幸道:“幸好爹只找了长工没买人,省事儿。”

苏婉点头,“不过回去不一定比在昌平好过,咱们这边好歹去年到今年算的上风调雨顺,粮价不高。”

今日,梨花要去张家在府城买得宅子转看,主要看屋子格局量尺寸准备打家具。

三年已过,她已经虚岁十七,正是成亲的年纪。

与同龄人相比,成亲晚了,但在苏婉看了,还是有些早,不过,社会实情如此,她也不能再劝着。

若要再推迟,别家还以为苏家发达了,看不上张家,这门亲事出了变故!

毕竟,她家鸡场、鱼塘每年的产出,长眼睛的人都看得见。

旱情期间,村里挖的五个大水坑可是出了大力,灾情过后,里正不想将坑填回去。

苏长青出主意,村里五个水坑直接变鱼塘,算是全村人的产业。

后来,各家出人力将水塘挖深,相互之间通了渠,张康毅托人买鱼苗藕节,五个水塘正式养鱼种藕。

未免小孩掉下去,水塘周围用竹子做了篱笆,若是谁家招待客人,可自己去捞鱼。

而苏婉家在峡口鸡场里的鱼塘也做起来了,三四月卖小鸡仔,年末卖风鸡鲜鱼,只鸡场收成,就顶得上一般人家两三年的收入,谁不说苏家日子红火!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