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荣归故里(一)
苏婉说这话, 也是有原因的!
一则当年太祖称帝时,本就因横征暴赋生活凄苦的农户们又挨过二十多年的战乱,九成的百姓吃不饱肚子, 哪有心思庆祝。
二则,当年太祖穷, 没能赏赐祖籍的乡民。
可现在不一样。
知府大人不差钱!
昌平府在其治下,时隔五十多年同科出了四个二甲进士, 这政绩,谁不羡慕?
若是放在西北甘肃等地, 出四个进士也是大政绩, 但绝不比昌平府轰动, 因为, 那里可不是皇乡。
不说朝中大臣如何震惊,昌平府知府大人卫景行这个激动哟,大手一挥,自掏腰包在府城举办春日庙会。
场地是衙门亲自划的, 就城隍庙外那片空地,为确保秩序, 将场地专门做了格挡,内场中的小摊位置、大小都是衙役专门划定,且有知府大人鼎力支持, 搭上了油布棚。
这配置,这待遇,好些开春后来昌平、北关收购皮货粮食的商队当即决定推迟归期,并托镖局快马送信让主家赶紧调派人手送货过来。
因此, 庙会一日更比一日热闹。
苏婉和杏儿就是借着安儿休沐,一道来府城逛庙会。
嘿嘿, 逛庙会是顺便,主要是帮自家未来大嫂缓解婚前焦虑。
说来也怪,在京城自己收拾爹娘早前准备的嫁妆时,秦芸一点都不紧张,甚至在大伯母二伯母调侃时还能顺嘴接应几句。
虽说会脸红,但却多是装出来的害羞。
回昌平府临出发前,碰上未婚夫越发黏糊的眼神,她当面都能故作自若,虽然事后会偷偷痴笑。
回来后即便跟着娘亲一起清点嫁妆,查漏补缺,亦是没多大感受。
可自从未婚夫得中二甲进士,晒了嫁妆之后,眼看未婚夫即将归乡,婚期在即,她却紧张地睡不好吃不好,竟然消瘦了。
及笄后一直未能褪去肉感的脸蛋都小了一圈,白日里坐立难安,晚上辗转反侧,很是焦虑。
秦夫人将女儿的不适看在眼里,初以为只是紧张,这种感觉离家出嫁女都会有,她当年也有过,因此语言宽慰,并带着小儿子给女儿逗趣。
可是,秦芸的症状不见缓解反倒加重,甚至起不来床。
成亲前延医问药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若是讲究人家还会避讳,好在秦府有坐镇的老太医,秦芸生病的事不会传出去。
只是女儿喝了药也不见好,秦夫人只得请与女儿交好的未来小姑子们来宽解。
苏婉和杏儿已经往秦府跑三回了,第一次是秦芸初回府城两人作为故友去看望。
第二次是秦府晒嫁妆,两人作为手帕交去添妆。
第三次就是前几日,两人受秦府之邀去宽解未来大嫂。
要苏婉说,秦芸这是典型的婚前焦虑。
婚前焦虑多半是因为担心不适应婚后生活,担心婆媳关系,以及对于重新换个家庭生活的恐惧,因此,她对症下药,见到秦芸后先是将家里打算说来。
大哥已经考中庶吉士,回家成亲后要不了几日就要又回京城,作为新妇自然要与丈夫同行,再说爹娘还等着抱孙子,自然是盼着儿子儿媳夫妻一体。
其次,家里添了下人,日后婆婆张氏都不用上灶,作为儿媳,秦芸不必担心日后要接婆婆的班操持家务。
最后,自家在府城的宅子已经收拾出来,三朝回门后若是秦芸不适应乡下生活,就跟夫婿搬到府城来住。
这是苏长青、张氏深思熟虑商量斟酌后定下的,就是为了新婚夫妻自在。
两人本就不是苛责人,再说都是亲儿子亲儿媳,没得为了彰显公婆之威让两人日子难过。
在秦府看来,这就是苏家的厚道之处,也是女儿低嫁的好处,不会被随便为难。
秦芸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再说她这还真是过渡紧张导致的,并非作娇拿捏,得知婆家做了如此多,心中又是感激又是愧疚,又有未来小姑子们各种作怪逗趣,她强忍着不想日后,症状竟是有所好转。
依照两家关系,本来苏婉和杏儿天天来秦府陪秦芸都可以,可到底是大哥要成亲了,家里忙,因此借着庙会给家里置办东西,就又来府城。
秦芸这个待嫁女,在京城定是不能随意出府门的,可昌平风气本就比京城开放,而且苏家也没觉得出门有失礼之处,为免三个女孩子在庙会被冲撞,还专门挑了安儿休沐的日子作陪。
杜有丁赶车将姐弟三人送到秦家门口就又驾车回村,下晌三人回村子时搭车就成,主要家里忙着盘做席面的锅灶,他要盯着。
秦芸不知晓今儿三人来,正抱着清醒的二弟在屋内转,听闻下人来报很是惊喜。
苏婉杏儿看到秦芸也很是高兴,主要是这几天修养的好,气色明显回转,虽脸色还不够红润,却没了病气。
杏儿跑过去握住小麒的小手手欢快道:“大嫂,我们去逛庙会吧。”
她虚十四的年纪,虽说能说亲了,但还是个半大姑娘,在家里活泼惯了,自秦芸回昌平就一直以大嫂称呼人。
秦芸也习惯了,只是她眼看都要成亲,再出去犹豫道:“不好吧!”
“哎呀,没什么不好的,要不是庙会人多太挤,我们还能带小麒出去呢。”杏儿拉起小麒的手摇晃,“姐姐给你买玩具回来好不好?”
秦芸有些意动,看向苏婉。
苏婉笑道:“看我做啥,你今儿要是不去,那我们也不去了,反正是给你跟大哥的新房买些小摆件,你若不想去,等大哥回来陪你买。”
秦芸脸色唰一下爆红。
与安儿一道从书房来的秦嵩云笑道:“去吧,有安儿陪着没事,让你娘给你安排三个嬷嬷再带上小厮给你们提东西。”
秦夫人正在女儿闺房指挥人挪家具,出嫁当天有全福人来梳头,知府衙门的官眷也会来,屋里陪坐的妇人多,挪走几样家具换成木榻木椅,到时候坐着也方便。
听丫鬟来报,当即点了人手,还挑了两个壮仆,叮嘱道:“中午不回来吃也成,就是吃食注意些。”
若是吃坏肚子可不好,她有些担心。
小麒从姐姐怀里换到爹怀中,现在又被娘抱着,见姐姐换了新衣服,伸手要抓。
秦夫人将儿子抱紧,催促道:“快走快走,再不走小麒要哭了。”
苏婉杏儿拉着秦芸出门,安儿向两位长辈作揖拜别。
三人才站在院子,就听到身后“哇”的一声,头都不回齐齐加快脚步。
小麒看着姐姐出门,察觉不对劲儿,哭着伸手,还控诉地看向娘。
秦夫人察觉儿子动作,立马转头看向丈夫,故意大声道:“小麒只黏姐姐呢,都看不见你跟我。”.
秦嵩云立马笑着应和,并伸手抱小儿子。
这小儿子简直成精了,哭了若是专门哄,那没半个时辰绝对哄不好,可若是分散注意力,分分钟就忘了哭。
看着小儿子止了哭声往自己怀里钻,秦嵩云与妻子笑着对视一眼。
已经出了府门的秦芸却是有些担心。
安儿安慰道:“大嫂放心吧,小麒精的很,才不会累着自己。”
因他每日下学要来秦府做功课练武,因此见到秦朗麒的时间多,且有逗弄小侄子的经验,很是得小朗麒的喜欢。
他就发现,这小子虽然还没到周岁,但很会拿捏人,尤其是心软的人。
四人去庙会没坐马车,主要是府城太热闹,人挤车堵,步行反倒最快。
出了巷子就是次街,人明显多起来,多是外地赶来的小商贩,庙会上的大宗货物他们吃不下,小宗购买也不见便宜多少但却人挤人,实在不是谈买卖的好去处,因此,这些人就在次街淘货。
遇上压货多的小铺子,还能压价呢!
秦芸左右转看,惊奇道:“原来这边也有不少铺子。”
安儿对这条街最熟,解释道:“这些多是货郎家,平日在前街摆摊,现在这里人也多了,就将铺子支应起来,主要给外地来的小商贩看。”
“表哥跟大山哥的铺子也开着,是大峰哥在照看呢,他俩在庙会上占了两个摊位,都是海货,卖得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