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4章(1/2)

第94章

南夷岛因为办私塾的事又热闹了一次, 直到永昭三十三年年底也没有消停下来,如云煦泽想得那样,南夷岛多出来很多没得到办私塾名额的寒门子弟。

祝云平三人就按照云煦泽的吩咐, 把这群人的注意力转移到高平, 只要在高平开起来私塾, 同样可以得到南夷岛户籍。

这个命令让那些寒门子弟欢呼雀跃,也让高平家族子弟们松了口气。

那些来自中原各郡的寒门子弟, 给高平的家族子弟带来不小的压力, 生怕他们在高平扎根, 还好王府承诺给的是南夷岛户籍, 影响不到高平。

云煦泽也是不想破坏高平的平衡,这才把承诺的是南夷岛户籍。

矛盾转移后, 南夷岛就变得安稳很多, 最起码能过个好年,而高平则吸引来很多寒门子弟。

不过高平毕竟有各大家族在,中原各郡的寒门子弟在高平没有势力,因此动静比南夷岛小很多。

高平,谨王府

今年过年,依旧是云煦泽和章丰钊一起过,永昭帝的年礼已经派人送去洛京。

吃完年夜饭,两人坐在屋里下棋, 云煦泽道:“父皇来信,说太府寺已经筹备好本王的及冠事宜, 让本王在生辰前赶到洛京。”

章丰钊听言并不意外,道:“如此一来, 王爷怕是年后就得出发。”

云煦泽的生辰在二月初五,在路上得走一个月, 确实年后就得出发。

云煦泽道:“本王打算初三出发,先生可要一起回洛京?”

章丰钊本来回陵州是为了养老,他如果随云煦泽去洛京,那显然就不能安心养老了。

不过他对云煦泽很好奇,他很想知道云煦泽能把大康治理成什么样子,便道:“王爷先走,老夫稍后就到。”

如果和章丰钊一起走,云煦泽可能就没办法在生辰前到洛京了。

永昭帝本来让云煦泽年前就出发,只是云煦泽对高平有感情,想在这里多过一个年,这才把时间赶得这么紧。

云煦泽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有先生在,本王能安心些。”

章丰钊道:“这一年来,王爷解除了陵越人的祸患,也推行了办私塾之事,应该可以放心离开高平了。”

云煦泽叹气:“哪里能真的放心。之前各郡联合派兵进山围剿陵越人,没有发现陵越人的踪迹,即便还有陵越人藏在山中,也不会超过百人,陵越人之祸确实已解。但私塾刚有了雏形,想要私塾起作用,甚至让百姓习惯私塾的存在,还需要官府的支持。”

这就需要高平和南夷岛几个郡守好好配合。

但如果云煦泽今年被立为储君,那南夷岛就会归属于朝廷,南夷岛三郡的郡守明年就得轮换,但云煦泽现在只选定了一个接任者。

他想了想道:“先生,本王让高济才和李浩成两人去担任南夷岛两郡的郡守,可能行?”

他手下的人才实在有限,能想到的也就这两个人。

章丰钊道:“这如何不行,朝廷只规定本地人不能当郡守,只要不违背这一点就行。”

其实严格一点的地方,本州的人也不能在州内各郡担任郡守,比如安州就是如此,安州各郡郡守没有一个安州人。

但陵州没有这个规矩,这里地方偏僻,没有多少人愿意来这里当官,郡守便有不少陵州人,只要不是本郡的人便行。

云煦泽道:“南夷岛离高平太近,本王是担心高平三大家族趁机影响南夷岛。”

章丰钊笑呵呵道:“若是之前或许有可能,但现在南夷岛多了几百个寒门子弟办的私塾,还有各个家族在那里开的铺子,如今的南夷岛虽然没有成型的家族势力,但却是错综复杂,三大家族哪有胆子掺和进去。”

“如今有王爷压着,南夷岛才会一片平和,等王爷离开,南夷岛想必不会平静,郡守能压住那些势力就不错了。”

云煦泽听言,不由得想到那些城里的铺子,其背后涉及到众多世家,一旦没了云煦泽压制,确实不容易解决。

“那这样的话,高济才两人不一定能压住,他们只是高平家族子弟,压不住那些世家。”

章丰钊看着云煦泽,有些无奈:“王爷是不是忘了一个人?”

“什么?”

“他们不仅是高平家族子弟,还是王爷的人,南夷岛那些势力有靠山,他们两人同样有王爷当靠山,不存在压不压得住,只看他们有没有能力应对这一乱局。”

云煦泽愣了。

他确实把自己忘了。

高济才和李浩成两人有自己撑腰,确实没必要害怕那些世家,他们两人应该也不是那种胆怯之人。

云煦泽稍稍放心:“南夷岛最有价值的是土地,这个一直掌握在官府手中,只要握住这一点,官府就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只可惜本王还没看到海上贸易之路鼎盛的时候。”

如今只有大康船队出海,还没看到海外国家的异邦人来南夷岛,等到异邦人到南夷岛和大康百姓交易,这条贸易之路才算成型。

那时候也是市舶司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现在市舶司只负责检查大康船队,权利还是小了点。

云煦泽有意让霍幼云接任零阳郡郡守,但市舶使也得有人去做,这个位置不像郡守那般三年轮换,得找个有能力的人,且品性要好,要不然等今后市舶司的权利扩大,很容易迷失自己。

章丰钊道:“王爷今后还可以来高平看了看。”

云煦泽点点头。

但他心里明白,回来的机会并不多。

......

永昭三十四年,大年初二

因为明天就要出发,小福子正在忙着收拾行李,而云煦泽正在和来拜年的蒋晟阳在书房说话。

云煦泽道:“晟阳,本王此去洛京要么很快就会回来,要么就不会回来了,你是本王的长史,按理说本王回京应该带你一起回去,但高平如今的情况你也看到了,私塾需要官府支持才能发展,本王信不过其他人。”

蒋晟阳对此早有所料,拱手道:“下官会为王爷管理好高平。”

云煦泽道:“高平是本王的封地,本王在这里待了将近四年,自是有感情的,本王希望高平能变得更好,该做的已经做了,高平今后能变成什么样,还需要尔等尽心尽力。”

“你一直跟随在本王身边,对本王忠心耿耿,能力和忠心,本王都看在眼里,你暂且再在高平待三年,三年后,本王会给你入洛京的机会。”

这话虽然有画饼的嫌疑,但确实是云煦泽的心里话。

云煦泽能当甩手掌柜,蒋晟阳当为首功,他又不是凉薄之人,自然会给蒋晟阳证明自己的机会,只要蒋晟阳能力足够,即便是九卿也不是不可能。

但前提是,他的能力足够。

云煦泽不会无脑提拔自己的亲信。

蒋晟阳了解云煦泽,知道他不会开空头支票,恭声道:“下官谢王爷恩典。”

“这都是你应得的。”

蒋晟阳是谨王府长史,他这个长史真是当得实实在在,什么都要管,因为云煦泽放权当得特别彻底。

而蒋晟阳又是个专心仕途的人,云煦泽的放权,给了他足够的空间和锻炼机会。

两人也算是双向奔赴了。

蒋晟阳走后,便是祝云平兄弟二人带着家眷来王府拜年。

值得一提的是,祝云凌的信到了洛京后,便得到祝昌言夫妇的同意,并且把大婚定在去年十二月。

因此祝云凌已经和霍幼云成亲,霍幼云成功从下属晋升为云煦泽的表嫂。

遥想祝云平兄弟初到高平时,他们还都是孤身一人。

如今都已经成亲了,祝云平还有了个嫡嫡子。

祝云平兄弟二人都知道如今的变化都是源自云煦泽,对云煦泽也愈发忠心。

云煦泽看向霍幼云,笑道:“今后就该称呼你为表嫂了。”

霍幼云道:“王爷折煞下官。”

云煦泽摆手:“本就是如此,有什么折煞不折煞的。二表兄既然已经和表嫂成亲,那这次就不必和本王回洛京了。”

祝云凌一愣,道:“卑职还是先护送王爷回洛京,其他事......以后再说也不迟。”

云煦泽摇摇头:“表兄刚刚成亲,本王岂能有恶人,本王这次会把朱隆带走,有朱隆和关景彰在,本王不会有事。”

他上次为了把威胁降到最低,出身洛京的两百亲兵一个没带,这次云煦泽会把他们都带上,许久没回洛京,总要让他们和亲人见见面。

云煦泽看向祝云凌:“表兄接任零阳郡都尉的命令很快就会下达,本王会让朱隆给表兄留下得力助手,但表兄也要撑起来才是。”

祝云平有些迟疑:“我们兄弟二人都在零阳,是不是不太好?”

祝云凌接任零阳都尉,如此一来零阳的军政大权就掌握在祝家兄弟手中,这其实有些忌讳。

云煦泽还真忽略了这一点,祝云平倒是还好,毕竟他明年就不会再是零阳郡郡守。

但霍幼云接任后就更不好说了,军政大权掌握在夫妻手中,难免会让人说闲话。

若是云煦泽还在高平,那一切都好说,但问题是他八成不会再回高平。

如此一来,有些影响就得注意了。

南夷岛三郡中,零阳郡最重要,零阳郡必须交给霍幼云。

那只能调动祝云凌的职位了。

云煦泽想罢,道:“那就换一换,让二表兄担任承阳郡都尉。”

祝云凌对于担任哪个郡都尉没有意见,他只是遗憾不能继续跟在云煦泽身边,但一切事本就难以两全。

“卑职遵命。”

云煦泽看向祝云平,问道:“私塾的事如何了?”

祝云平道:“如今南夷岛的私塾已经全部招收了学生,仅仅零阳郡境内,便有上千学生到私塾读书,相信今年加入书院的学生会比去年强一些。”

去年加入书院的那些学生只强化了几个月,那比不得这群深入学习多半年的。

当然读书这种东西,需要天赋和勤奋,仅仅半年期间,他们能学到的东西有限。

多在私塾学几年再进去书院,基础会更稳固一些。

书院也教四书五经,只是教得更加深入,而且还会教策问,培养学生理政的能力。

这就是私塾和书院最大的区别。

私塾的目的是让学生考上书院。

而书院的目的是给朝廷培养人才,哪怕进不了太学,也能当个官吏,为朝廷效力。

云煦泽提醒道:“私塾刚刚办起来,很多地方还很稚嫩,今后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情,官府要管理好私塾。但是要记住一点,私塾先生可以罚可以换,但私塾不能关。”

“南夷岛上有那么多人想办私塾,没了一个私塾先生,很快就能找到另一个替换,但不能影响到私塾的讲学。”

祝云平明白云煦泽的意思:“下官明白。”

总之就是一切以私塾正常运行为主,重要的是私塾,并非私塾先生。

霍幼云道:“零阳郡多了很多中原各郡的寒门子弟,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南夷岛,还在南夷岛落了户,显然图谋甚大,今后南夷岛怕是不会太平。”

云煦泽看向霍幼云,没想到她会想得这么远,道:“南夷岛没有家族势力,不知有多少人盯着这里,时间长了肯定会乱,你们要时刻注意郡内的情况,一切按照律法来办,只要占据大义,就不用担心太多。”

云煦泽的意思很明显,只要占理,他们就不需要惧怕任何人,反正有云煦泽撑腰。

“表嫂,市舶使一职,你可有合适的接任人选?”

霍幼云皱眉道:“下官手下的那几人都做得极好,能力也还可以,对市舶使的职责足够了解,但唯一一点,他们都是吏。”

云煦泽一阵失望。

吏不能当官!

这是延续几百年的规矩,云煦泽不想打破这个规矩。

如此一来,只能另找个人选了。

云煦泽道:“表嫂帮本王留意一下人选,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能力暂且不提,品性一定要好,市舶司涉及到众多利益,不能迷失其中,更不能认不清自己的身份。”

霍幼云应声:“诺。”

......

云煦泽在走之前和手下的主要官员都见了一面,该叮嘱的之前已经叮嘱过,不过是再强调一遍。

次日,正月初三

云煦泽再次离开高平,前往洛京。

因为刚过年,城里的铺子都还没有开门,百姓们正是空闲的时候,云煦泽离开时,送他的百姓很多。

都知道他要回京举行冠礼以及成亲,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可能不会再回高平。

洛京,兴德宫

永昭帝放下奏书,道:“太府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十郎非要在高平过完年再来,若是误了日子,也不怕让人笑话。”

永昭帝对这一点很不满。

冠礼是大事,岂能儿戏。

黄显替云煦泽解释道:“想必是需要安排的事太多,一时间难以安排完。”

永昭帝冷哼一声,没再说话。

对于云煦泽要在高平过年这件事,他们心照不宣。

都清楚这是云煦泽在高平过的最后一个年。

黄显道:“皇上,可要派人到城门口迎接谨王殿下?”

永昭帝摆手:“不需要,他又不是不认得路。”

虽然宫里已经在制作储君冕服,但永昭帝一日没下旨立云煦泽当储君,云煦泽就不可能享受储君的待遇。

藩王回京可不需要官员迎接,只有储君有这个资格。

黄显只是问一句,见永昭帝没这个心思,便没再说什么。

永昭帝又打开一份奏书,问道:“五郎最近在做什么?”

黄显道:“吴王殿下最近一直在府中,并未见任何人。”

永昭帝目光有些复杂,但还是吩咐道:“多派人注意吴王府。”

话音一顿,他又吩咐道:“派人把五郎藏在城外的那些人处理干净,不用留活口。”

永昭帝终究还是心软了。

只想用此事警告吴王,并不打算给吴王实质性的处罚。

毕竟是疼爱多年的儿子。

黄显垂首:“诺。”

几日后,吴王府

吴王正在教嫡子辞儿读书,他对唯一的嫡子很上心,亲自给嫡子启蒙。

吴王妃坐在一旁,手里拿着一件小衣,她正在给儿子缝制衣服。

辞儿是吴王府唯一的嫡子,也是吴王妃唯一的孩子,她比吴王更重视辞儿,每年都会亲自给辞儿缝制衣帽。

对她来说,通过一年年给儿子缝制衣服来感受他的成长,是很满足的一件事。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没一会儿,吴王的贴身太监小柳子出现在众人面前,脸上带着急躁的表情,眼底还有一丝恐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