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使者们肩负重任,纷纷奔赴各国。其中一位使者来到了素与楚国有些贸易往来的庸国。庸国虽非强国,但地理位置重要,一旦加入反楚联盟,将对楚国边境局势造成不小影响。
楚国使者见到庸国国君后,诚恳说道:“庸国主,您深知楚国向来秉持和平友好,与各国互利共赢。凛国野心昭然若揭,其组建联盟意在满足自身扩张私欲,绝非为各国福祉。楚国愿与庸国加深合作,开放更多贸易通道,共享发展机遇。若庸国卷入凛国挑起的争端,必将陷入战火,百姓受苦,经济受损。”
庸国国君面露犹豫之色,他权衡利弊,深知楚国所言非虚。然而,凛国使者此前已来威逼利诱,承诺若庸国加入联盟,战后将分得楚国部分土地。这让庸国国君一时难以抉择。
与此同时,楚国国内的备战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军事将领们在边境各地视察防御工事的建设进度。在楚国北部边境,依山傍水之处,士兵们正在挖掘宽阔的壕沟,埋下尖锐的竹签,设置鹿砦等障碍物,以迟滞凛国骑兵的冲击速度。
“这些障碍一定要设置得足够坚固,让敌人的骑兵难以逾越。” 将领一边指挥,一边叮嘱士兵。
在后方营地,弓弩手们日夜苦练,提升射击精准度和速度。楚国研制的新型弓弩,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成为对抗凛国骑兵的重要武器。士兵们反复练习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的射击,力求在战场上能给敌人致命一击。
“只有练好了本领,才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保卫我们的国家。” 弓弩手将领激励着士兵们。
楚国的工匠们也在加班加点,赶制武器装备和防御器具。新型铠甲源源不断地被打造出来,不仅装备了前线士兵,还作为储备以防万一。同时,工匠们还对投石车进行了改良,使其发射的石块更具杀伤力,且装填速度更快。
而在文化宣传方面,楚国官方通过各种渠道向百姓传达凛国的威胁以及楚国保卫国家的决心。诗人们创作了许多鼓舞士气的诗歌,在街头巷尾传唱,激发了百姓的爱国热情。画师们绘制了宣扬楚国英勇事迹和抵御外敌决心的壁画,张贴在城市的墙壁上,让百姓们时刻铭记国家面临的挑战。
“楚国儿女,众志成城,定能击退来犯之敌!” 这样的话语在楚国各地回响,凝聚着全国上下的力量。
凛国那边,联盟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除了庸国态度暧昧,其他几个国家在凛国的煽动下,都对楚国充满敌意。凛国国君集结了大量骑兵,准备对楚国发动突袭。他认为楚国虽实力不弱,但面对多国联军,必定难以招架。
“待我们攻下楚国,这片富饶之地将尽归我凛国所有,你们也都将获得丰厚赏赐!” 凛国国君在军中鼓舞士气。
就在凛国准备出兵之际,楚国使者在庸国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庸国国君权衡再三,认为与楚国合作才是长久之计,于是拒绝了凛国的拉拢,并将凛国的军事计划透露给了楚国使者。
“楚国使者所言极是,凛国野心太大,与楚国为敌绝非明智之举。这是凛国的出兵计划,望楚国早做准备。” 庸国国君说道。
楚国使者带着重要情报火速返回楚国。楚尘得知后,立即根据情报对作战计划进行调整。他判断凛国联军可能会兵分几路,从不同方向进攻楚国边境。于是,楚国在预计的敌军进攻路线上,进一步加强了防御力量,并设下多重埋伏。
“既然知晓了敌人的计划,我们就要将计就计,让他们有来无回。” 楚尘对将领们说道。
不久后,凛国联军果然如楚国所料,兵分三路向楚国边境进发。北路军由凛国精锐骑兵组成,一路疾驰,气势汹汹地冲向楚国北部边境。当他们抵达楚国边境的一处山谷时,以为楚国毫无防备,便长驱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