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7章 李怀德稳妥的选择(1/2)

九十年代,数百万的工人都在大浪潮下不得不重新开始寻找自己在社会当中的定位,进行二次上岗。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头,数十万的企业因为全球化浪潮退去的经济大势,不得不转行进行二次创业。

这两次的大势经历,让何雨柱对于身份这个界限并没有如今这些人们那么看重。

在他看来,生存才是第一位。

而且何雨柱还研究过相关政策,虽然如今从上到下,大家对于身份出身看得非常严重,可是也没有哪一个文件和政策专门规定了,身份出身必须锁死。

反而很多政策和文件都在宣传着,要对一些旧有的势力进行改造。

哪怕后来的风暴当中,批判固然是一种方式,可是最主流的思想,依然是通过劳动来对这些人进行改造。

谁敢说把人招进工厂当中不算劳动改造?

真以为工人老大哥的政策倾斜只是说说而已?

有些事情不上称四两,上称千斤都挡不住。

而很显然,工人的政治地位,那就是一条谁都不敢轻易碰触的红线。

李怀德只是一时被局限了思维,并不代表着他愚蠢。

恰恰相反,比起何雨柱这个小白,李怀德才是真正的官场老政客。

所以何雨柱刚刚提出了一个建议,他的脑海里就瞬间迸发了无数的想法。

没有去管李怀德的沉思,何雨柱继续说着自己想出来的方案。

“除了这个主选的方案,还有一个无奈的备选方案。”

“那就是一旦娄半城要是不愿意,那么我们可以不要他本人出面,但是尽可能的把他的人脉关系和运输渠道给接过来!”

“只是这样一来,我们厂出面就有些不合适,毕竟我们的体量和政治级别就放在这里,我的想法是把有关单位拉进来,然后以保障我们厂为主,如果要是能够有更多的收获,那么就由有关单位自己去支配!”

看了看李怀德目光之中的疑问,何雨柱纵了纵肩膀,进一步做出了说明。

“当初我在抓捕敌特的活动当中,认识了安保局的董老,而且我媳妇就是他介绍的,以前牺牲的老丈人,好像是他的下属。”

一听何雨柱竟然还有这关系,李怀德眼睛里满是意外。

不过仔细思索了一下之后,他摇了摇头。

“不妥,柱子,一旦把安保局牵扯进来,失去了主动权都是小事,关键是太麻烦,那根本就不是我们能够说了算的。甚至到最后说不定我们就被直接扔到了一边!”

听到李怀德的话,何雨柱的内心里叹息了一声。

虽然他早有预料,可是依然难掩内心的失望,其实在他看来,第二种备选的方案才是最好的办法。

毕竟只有捏在自己手里的才是最好的,虽然这样对于轧钢厂有些不友好,可是国家的力量出手之后,那么说不定就能够顺着这条线无限扩大,甚至最后开拓出一条全新的线路来。

毕竟如今国家和外界接触的渠道实在有限,而且纯净如娄半城这样只涉及商业的身份,实在难得,也更好料理一些。

想到这里,何雨柱忽然生出了见一见董老的念头。

有些事情,早做总比晚做的好,而且他穿越一次,好歹给这个国家和民族留下一点什么,起码不能让国家再像上一辈子一样走得那么艰难。

这也算是尽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祖国的强盛添砖加瓦吧!

否则从小做了那么多年共产主义接班人岂不是白做了!

老子也是根红苗正的出身,好不?!

不过那就是另外的业务了,起码目前对于李怀德来说,轧钢厂的粮食缺额弥补才是他最为重视的事情。

虽然在定量上,已经尽可能严谨的确定数额,可实际上,这两年的粮食缺额非常大。

从建国之后,国家就一直重视粮食的种植,毕竟作为曾经的农业大国,国家对于农业这一基本盘是不可能放弃的。

更何况工业化转型,还需要农村产出来供血,否则没有财政的支持,工业化就是一句空话。

物力、财力、人力和技术,四个方面一个都不能少,才会将工业的架子搭建起来。

后两项还可以用努力和辛勤来克服,可是前两项却必须真金白银的投入。

刚刚建国之初,我国粮食年产量为一亿三千万吨,人均二百四十公斤左右。

国家大力发展农业,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毕竟让百姓吃饱饭吃好饭,始终是国家的夙愿。

到五八年的时候,粮食年产量已经到了两亿吨,人均也突破了三百公斤以上,这也是八十年代之前最高的一年。

三年自然灾害到来之后,年产量直接掉落到了一亿四千万吨左右,人均更是跌落到了不足两百二十公斤,直接成为新中国历史最低点。

相当于粮食产量直接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如此巨大的缺额,已经不是通过行政调配可以抹平的差距。

所以在各个单位的计划分配当中,基本上所有的单位都无法获得足额的数量。

像轧钢厂这样的大厂,如果人均月定量为三十斤,那么一个月轧钢厂能够从粮食局得到的定额,绝对不会达到三十万斤的足额数量。

更多的是二十六到二十八万斤,其余的只能由轧钢厂自己想办法。

这两年因为形势严峻,如果一个月缺少五万斤的定额,那么就相当于一年只能拿到十个月的足额定量。

一年差距两个月的定量,那就是六七十万斤的粮食,把李怀德卖了都凑不足这个窟窿。

最让人感到无奈的是,这个窟窿还是全国上下都存在的,就连相互拆解都无法做到。

当内部循环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只能借助外部的力量。

可是因为这些年受到西方封锁,加上又和老苏的关系不是那么的稳定,所以国家对于粮食的进口之路,走得格外艰难。

何雨柱可以毫不迟疑的肯定,在这种大形势之下,如果娄半城能够做出贡献,那么他绝对会得到一套金身光环,足以在风暴来临之后,护住他的安全。

对于这种双赢的事情,在何雨柱看来,娄半城得到的功劳越多,那么国家得到的实惠只能够多。

所以他更倾向于通过娄半城私人的渠道,把走私粮食这件事情做大做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