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北静王府前还是个名声大噪的大诗人,出北静王府后却成了个骗子。
这时众人才反应过来,林黛玉才是那个灵气飘逸的大诗人。秦羽在那一瞬间,看见自己的声望值哗啦啦提升一大截。
一夜之间,林黛玉和傅秋芳的名气发生巨变。在傅秋芳利欲熏心的对比下,越发显着林黛玉成了个淡泊名利的大诗人。
回贾府路上,黛玉与宝钗分开马车坐,独自带着雪雁并紫鹃上了朱轮华盖车,不给宝钗和自己套近乎的机会。
在北静王府时,宝钗可是刻意冷落自己去巴结其他权臣之女,因此黛玉也没必要再同她与宝钗共坐一辆马车。
告别王熙鸾后,黛玉和两个丫鬟复盘今日在北静王府的遭遇,只觉得疑点重重。
她的诗稿怎么会流传到外边?紫鹃看出黛玉心中的疑惑,说:“或许是宝二爷流传出去的?”
雪雁冷笑道:”怎么可能,自从上次姑娘与宝二爷因诗稿闹了一阵,宝二爷也没这样大的胆子再传到外边。”
林黛玉秀眉微蹙,说:“诗稿这事,如今我也没个头绪,你们可记得在今日院子里,那个在桥上的男子替我们解了围。”
雪雁稍加思索片刻,道:“姑娘,那个男子在正厅里也一直暗中替姑娘处理了那个傅秋芳,莫非那个……”
“那个男子是姑娘的旧相识?”紫鹃接过雪雁的话头,继续说,“虽然今日在院子遥遥一望,我倒觉得那个男子像是在哪见过一般。”
林黛玉依着靠枕,听着马车辚辚声,心思浮动。雪雁替黛玉整理好妆品,担忧道:“今日姑娘这样抛头露面,恐怕南安太妃瞧上了姑娘。”
南安太妃的心思早已人尽皆知,就连雪雁这种反应比较迟钝的人,都明白南安太妃对自家姑娘的感觉。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黛玉说着不由攥紧手帕,刚才在宴会上她听闻屏风另一头的交谈,说是妙玉因老太妃薨逝,内心不由所动,欲扶师父灵柩回乡。
既然妙玉这一带发修行的女子都能乘舟回乡,她为何不可以。经白波庄这一事,她发觉许婆子口中的林府没有她想象中那么简单。
但黛玉也深知,她身为一个未出阁的女子,出二门都是困难重重,更不用说是远门。她需要一个能和她结伴而行的人,也需要一个回乡的理由。
黛玉本欲想慢慢筹谋此事,但南安太妃态度几乎明了,只需等南安王妃醒来,自己的和亲就要提上日程。
即使南安王妃仍昏迷不醒,与宝玉结亲的日子也在向自己加速赶来。所以黛玉眼下能想到的最好办法是回乡一趟,避一避这一风头。
不论是位于扬州的林府,还是林家祖籍的苏州,只要远离京城,南安王府就会鞭长莫及,这一和亲也就不了了之。
只是黛玉她需要一个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