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70 章(2/2)

这一切都收拾稳妥后,反应再迟钝的雪雁也嗅到金陵城里一丝危险的气息,等到晚间掌灯时,她扶黛玉回屋休息,在黛玉歇下前,不安地问道:“秦公子怎么时候回来?”

黛玉莞尔一笑,心里算了下日子,从南边到金陵,秦羽带着众多军队,恐怕到金陵城也是一个月以后。

她不知道这金陵城里的粮草是否能支撑这一个月,这可是人口仅次于京城的第二大城,如此封闭,只怕会有极大的影响。

封城带来的效应终于从四面八方波及而来,先是繁华的清和楼突然减少供应,因为周边的小城无法向清和楼供应新鲜的饭菜,一时间这繁华的秦淮河岸竟然变得冷落萧索。

再接下来,各大家族因人口众多,每日都要源源不断的从城外进粮进蔬果进肉脯,因封城这一事,竟断了食物。

那些世家子弟比不得寻常百姓人家,少吃肉脯或蔬果,只凭存下的粮米也能安然度日。

吃惯山珍海味的他们,一开始听闻义忠亲王下令封城时,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餐桌上送上来的菜一日日减少,一日比一日难吃,他们才意识到这封城,封的可是自己的肚子。

但义忠亲王又是何等张狂的人物,金陵城里的大家族也不敢轻易招惹,或有登门拜访请求打开城门,或有请求通融出入城门,却都被义忠亲王一一回绝。

如今义忠亲王全心投入在甄府的搜寻工作上来,却仍找不出兵符的踪迹,早已怒火中烧,因此当那些大家族人家上门请求时,他想到这些人在这种大事上没费劲出力,只会巴巴的上来索要东西,一气打不过来就命人把他们打发出去。

义忠亲王下令封城,名义上说是为了搜寻甄府的兵符,事实上是为秦羽领兵回来的防护做好措施,带兵打站,他知道对于战士最重要的就是粮食。

而义忠亲王很清楚,他不可能从朝廷中拿到粮草,如今的圣上正希望他因这场战争而元气大伤,以削弱自己的威胁。

所以他只得封城,断了寻常百姓和官宦之家的粮食,将其送到自己的军营中,为将来的战争做好准备。

至于寻常百姓人家的挨饿,义忠亲王早已想好了对策。

封城后的两周,最先暴动的奴仆从薛府开始,原本这薛府只有几房人家,因这宝钗带来莺儿和好几个小厮,薛府的粮食一日日紧张起来。

为保全主子的体面,薛家克扣着下人们的粮食,甚至开始搜查下人们存下的粮油,以充公的名义上交府中。

最后,这些暴动如雨后春笋,从王家,史家,贾家都冒了出来,各下人之间相互检讨,相互告发,为的就是争那一口有限的粮食。

封城后的第三周,这日清晨宝钗刚推开房门,眼前的惨景扑面而来,她带来的几个小厮因与别的下人争抢为数不多的粮食而大打出手,最终惨死在他人手中的砖头下。

看着一地未干的血迹,宝钗腹内顿时翻山倒海,忍不住用手帕捂住口鼻,干呕起来。

薛府那几个旁系亲戚,见如今的下人都能敢动起刀戈来,恐怕明日死在他们手中的就是自己,便求宝钗到义忠亲王府借些粮食,安抚这些暴动的下人,以解性命之忧。

宝钗只得应下,携莺儿上了马车,车内她悄悄掀起帘子的一角,发现原本热闹的街道如今是死一般的寂静。

路边有不少倒下饿晕死去的寻常人家,宝钗这才明白,这些大家族先从下人们口中抢过粮食,而这些下人又倚仗着家族的权势,到外头去抢寻常百姓人家的粮食,如此欺压。

宝钗不忍再看下去,放下帘子后,垂眼出神望着眼前的膝盖,思量着自己如何与义忠亲王周旋。

义忠亲王府前门庭若市,都是那些饥民来此处寻求义忠亲王打开城门,但都被侍卫们全部轰走。

这些侍卫见宝钗是熟人,也就顺势放了她进去,宝钗进门,发现义忠亲王府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她从这些下人们脸上寻找不到一丝挨饿的痕迹。

听着身后中气十足的发令声,恍惚间宝钗还以为是在梦见。侍卫将宝钗带到义忠亲王跟前,只见他脸上带笑,说:“适才本王还想你什么时候来。林家孤女你可带了?”

“民女无用,因封城此事多纷扰。不得抽出空来寻林家孤女。”宝钗忙跪下道。

义忠亲王眼睛黯淡了一下,仍命李太监扶起宝钗,笑道:“几周过去了,也不至于连个孤女也找不着,更何况你也去过问妙玉,怎么会找不着?”

此时宝钗感觉自己的右脸颊隐隐作痛,上回义忠亲王可是发了好大的脾气,砸碎假玉契后,险些害了她破相,幸而她用药及时,如今也只是淡淡的伤痕。

“回王爷,是因为如今饥民过多,城里盗贼兴风作浪,怕是林家孤女不敢露面,民女因此无法携她而来。”宝钗解释自己在薛府所见所闻。

义忠亲王神色缓了缓,脸上浮现若有若无的笑意,说:“本王当是什么大事,只要你把那些下人送来,本王保管他们乖乖就范,你只管把林家孤女找出来。”

接着义忠亲王又惋惜道:“本王原是不该下令封城的,只是这甄府的东西,本王一日没找到,就不会打开城门,让暗中的贼人逃了出去。”

听见义忠亲王因兵符失踪才下令封城,宝钗内心隐隐不安,因为义忠亲王口中所说的盗贼便是她自己。

内心似乎是提醒她一般,一个可怕的念头出现在宝钗的脑海中,如果她没有先行到甄府拿走兵符,那么义忠亲王也不会下令要封城,没有封城,这些城里的百姓也不会饿死。

所以宝钗猛然意识到她间接害死了那些路边饿死的人,但她也只是轻轻将这念头放在一边,于她,这兵符比那些性命重要许多。

她不会因为一城的性命而上交珍贵的兵符。这是她手中的筹码,甚至是唯一的筹码。

宝钗命莺儿回府,把薛府那些不安分的下人送来,只见这义忠亲王让他们签字画押,只要这些人编入军营,保管粮食充足。

他们早已饿绿了眼,不管义忠亲王说什么,他们都点头称是,最后义忠亲王把薛府的下人们送进军营,填饱了他们的肚子。

宝钗内心只觉异常,却说不出哪里的奇怪,但也只得暂时把此事放下,薛府的粮食危机得以解决,接下来她就将重心放在黛玉的身上。

在义忠亲王府编入军营的消息在金陵城传开,那些饿花眼的人们不约而同朝义忠亲王府奔来,寻求粮食填饱肚子。

义忠亲王满意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这些都在他意料之中,先是用封城的饥饿压一压这些人的性子,再利用粮食将这些人编入军营,壮大队伍。

换句话说,就是想要填饱肚子,就要为义忠亲王卖命。他的这一行为,既解决明面上的粮食危机,又充足了自己的兵源,为将来不久的战争做好准备。

倒是秦府这边,一直安然无事。许婆子从扬州城带来的肉脯和蔬果,虽然不大新鲜,但也比外头断粮的要强许多,还有足够秦府上下吃食的粮油,让黛玉感到格外心安。

秦府就如巨浪中的磐石,任凭外面的风吹雨打,仍是安然不动。

黛玉处长秦府里的深宅大院,外头的动静她一概不知,有几次她想强撑着出去瞧瞧,看秦羽是否回来,但都被顾正拦下。

顾正是见过风风雨雨的老人,能明白外头是个怎样的光景,也明白黛玉这个未出阁的姑娘,是见不得外头的惨景。

不知什么,黛玉仍是内心难耐,望着四四方方的天边,耳边似乎远远传来饥民的喊叫声,眼前也仿佛出现饥民的惨景,内心却无力做什么。

父亲林如海鞠躬尽瘁的景象浮现在她脑海中,父亲从小在她眼中就是个清廉的纯臣,如今斯人已逝,她却帮不了什么,只得皱眉叹息。

而眼下有更要紧的事,便是她们从扬州城带来的吃食也快见底,如果再过几日,也就是封城后的一个月,她们的粮食也要吃尽。

虽然顾正安慰她们,说可以在秦府里头耕地种菜,但黛玉明白,若此计有效,也不会出现外头惨烈的情景。

黛玉暗自下决心,定要亲自出府寻谋,不能坐以待毙。

这一夜,夏季的一场响雷划破夜空,黛玉惊醒,她本来睡眠就浅,如今再这么一闹,睡意全无,独自批上衣服,看着窗边欲下欲大的雨。

她伸手摸进装着粮食的罐子,手指只是触碰到冰凉的罐底,里面是一点粮食都没有了。

“姑娘,你怎么醒了。”紫鹃持着烛火,来到黛玉身边。

黛玉把手收回去,心同这罐子冰凉,问道:“今日是什么时候?”

紫鹃思考一下,回答:“是封城后的一个月。”

“秦羽是该回来了。”黛玉喃喃自语,似乎想到什么,披上蓑衣就往外走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