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4章 满月宴(1/2)

第84章 满月宴

“要一个酸菜包、一个叉烧包还有两个大馒头。”

“豆汁儿给我来一杯。”

“我要豆浆不要豆汁儿……”

……

这两年以来, 这是白棠几乎每天早上都能听到的声音。

宽敞明亮的屋子里,有一扇大大开着的窗户。不同于现在流行的双开门玻璃窗。这扇玻璃窗是一体向上弹射的玻璃窗。

这样的设计,方便让玻璃窗台这里成为一个简易的售卖平台。

而白棠从后院过来的时候, 就看到窗外站了不少人。每个人手里都攥着钱票,朝窗台里面喊着要买的早饭种类。

而两位帮工大妈则是忙碌地给客人拿吃食收钱。

白棠见到这个情况, 干脆上去帮忙。从蒸笼里拿出早点, 装袋,收钱。动作干脆利索,一看就知道熟练程度有多高。

等这一波客人走了后,白棠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喘口气。准备待会儿拿些早餐回后院给家人吃。

这个时候,刚刚忙得不停手的孙大妈也坐了下来, 长长舒了口气:“白棠, 咋周末还那么早?”

今天是周末, 平时这个时候白棠一般都会晚点过来前院卖早饭的窗口。不过,因为今天一家人要出去走亲戚。所以白棠就提早过来了。

“这不是待会儿要出去吗?我怎么觉得,今天好像来买早饭的人更多了。”

“可不是嘛!”听到白棠的话, 另一头忙着整理刚刚收到钱票的邱大妈插了一嘴。

“白棠你是不知道。前头那家早餐店今天没开门。这不,大伙儿都涌到我们店里来了。”

自从两年多以前搬到这座二进四合院后。她们现在所在的前院,就被白棠改建成为一个家庭式的小饭馆。

小饭馆的规模不大,主要是在两间房子各自放了四张八仙桌。一次能接纳的客人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前院一共有四间屋子, 两间做了给客人吃饭的包厢外, 剩下最角落的一间面积做大, 作为大厨房使用。

而大厨房跟包厢之间面积最小的这一间, 就是她们现在所处的屋子, 则成为一个售卖早点的窗口。

这个窗口仿照以前大杂院的小隔间, 每天早上从敞开的窗户对外售卖各种早点。

从包子、馒头这些面点, 再到豆浆油条豆汁儿这些传统早饭。白棠这里都有卖。

等到早饭的时间过去后, 这里就会改卖各种吃食。

大部分时候是各种卤肉、盐焗鸡鸭鹅等等熟食。小部分时候会售卖一些汤汤水水。

别小看这个窗口。

因为每天基本上没有关闭的时候,几乎可以说是白棠手里目前最赚钱的产业。

至于本来作为主业的小饭馆,总收入对比起熟食间,就显得有点打不过的意思。

当然,主要的原因有很多。白棠也没在意。反正每天能做做美食卖卖,就已经很满足了。要赚大钱,还是从别的地方着手。

“那家店居然不开门呢?她家不是挺有客人光顾的吗?”

邱大妈口中的那家早餐店,就在他们这一条街区最角落的一家。但别看人家最角落,但因为就在街区尽头那间小学门口,卖啥都很好卖的。白棠没想到对方还舍得关门。

邱大妈听到白棠的问题,耸耸肩:“那就不知道了。客人就说今天那家店直接不开门。”

两人说话间,白棠起身拿了八个酸菜肉包、两个大馒头,以及一大壶豆浆,准备先会后院。

当然,拿完东西后,她走之前喊负责收钱的邱大妈记账。

别看是自己的店铺,白棠想要规范一点。无论是谁去店里那东西,都得记账。就是她这个老板,同样不例外。

后院里,何天成刚给羊圈的食槽加了草料跟水后,看到白棠提着一堆早饭进来。赶紧去水龙头那洗了把手。接过白棠手里提着的东西:“怎么去了那么久?今天很多客人吗?”

白棠甩了甩胳膊:“说是学校门口那间卖早餐的店关门了。不知道是不有事今天不卖了。对了,团子跟圆子起床了没有?”

白棠说着,朝东厢那边看了看。

自从搬到这里后,孩子们就跟他们夫妻两人分开住了。

后院正房一共有三间,他们夫妻两住在正房靠东边的一间。正中的那一间正房作为堂屋使用。而靠西边的那一间屋子,则是白棠夫妻两人共用的书房。

至于两个孩子,则是住在东厢房。东厢房刚好有两间,团子、圆子一人一间刚刚好。至于两间西厢房,目前是作为客房使用的。

“起来了,刚洗漱完回屋里去了。估计在换衣服。”

今天是80年的第一天,冬日时分,气温挺冷的。但是今天的天气好,太阳早早出来了。打在人身上十分舒服。

夫妻两人提着早餐进了堂屋,趁着早餐还热着,赶紧喊两个孩子出来吃。

“吃完饭后,我们先去你奶奶家送东西。之后还得去你大姨家一趟。待会儿记得戴好围巾被着凉了。”

虽然一月份的天气不算是最冷的时候,但白棠还是像全天下的妈妈一样,总觉得自己的孩子穿得不暖和。

何天成笑眯眯地看着白棠叮嘱孩子,也不吭声。

早饭过后,一家人收拾妥当,拎着早就准备好的东西,就准备出门。

趁着何天成给垂花门上锁的时候,白棠又去前院的熟食间,跟邱大妈、孙大妈交代了两句。

“我今天应该会晚点回来。小饭馆不营业的牌子我待会儿挂在大门口。你们两卖完早饭,把今天的款点清楚。我婆婆大概十点半会过来收款跟锁门。今天剩下的时间,你们就好好在家里休息。”

孙大妈跟邱大妈点头:“没事!我们跟你婆婆熟得很。她要是没时间过来,把款子送过去都可以……”

大妈们说着哈哈大笑起来,白棠也跟着笑出了声音。

孙大妈跟邱大妈都是大杂院的大妈。其中,白棠做辣椒酱那会儿,就请孙大妈当过帮工。后来搬到四合院后,孙大妈也跟着过来继续干活。反正,从集资楼那坐车过来,也就十多分钟而已。

有了白棠这份稳定的工作,孙大妈这两年攥了不少钱。加上家里人其他人赚的,已经把欠陈大妈的五百块钱还清了。

至于邱大妈,是去年才过来帮忙的。她本来有一份工厂流水线的工作,收入很稳定。不过去年那个工厂出了问题,最后不少工人的工资付不出来。邱大妈没有办法。不到四十的年纪,就跟厂里办了内退。

之后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就干脆来白棠这干活了。

白棠是很喜欢邱大妈这个人的。不说平时干活利索,而且还会做些简单的记账工作。着实减轻了白棠不少的工作量。

反正,目前她这个小饭馆,就这么两个帮工。

她们平时除了帮忙卖早饭外,还会在中午跟傍晚,客串小饭馆的服务员跟择菜员、洗碗员,反正是身兼数职。

至于小饭馆的厨师,目前只有白棠一个人。

因为规模弄得不大,在小饭馆这一块的业务上,大家其实都不怎么忙碌就是了。

从四合院走路到婆婆家的小院儿大概需要十分钟。

对比起前几年,这两年路上的人明显增多了不少。这跟前两年的市场开放,经济开始高速发展有关。

当然,两年前大批知识青年返乡,也让城市增加了不少人口。

这些人回到城里后,有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成为了走街串巷的街溜子。但更多的人开始学着去练摊儿赚钱,着实出现了不少万元户。

白棠合作的一些供应商,就有这样踏实肯干的返乡青年。

“怎么样?外面冷吗?”

一进到老李家,正在吃面条的婆婆石香叶看到大儿子一家。乐呵呵地问道。

何天成摇头:“今天太阳出来得早,倒是不会。妈,天林呢?”

今年将要上初中的李天林,这会儿正在自家的屋子里面捣鼓着东西。听到大哥喊自己,小少年李天林从屋里出来就喊大哥大嫂。

而团子、圆子两个孩子,一如既往地跑去黏着小叔叔。

“妈,待会儿我们就得去我大姐家一趟。麻烦你十点半去一趟家里,帮我收款跟锁门。”

石香叶偶尔会帮白棠干这事儿,十分自然接话:“行,我会准时过去的。”

说着,石香叶忽然想到:“对了。你大姐好不容易得了个孙子。你过去的时候,帮我也带一份礼。礼我已经准备好了。”

石香叶说着,示意边上坐着的李惠明帮忙把礼物拿过来。

“妈,不用……”

“要的要的。怎么着也是你大姐。咱娘两的关系又这么亲近。”

白棠的大姐白来娣两年前娶了大儿媳妇。之后这大儿媳妇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白棠知道得那么清楚,是因为自己帮着大姐买红布,对方就经常给她送地里的产出当回报。

来往多了,白棠自然也就听到了些事儿。

不过她大姐就不是个苛刻的,也没多说啥。现在好不容易孙子出生,摆满月酒。白棠想着最后还是过去一趟走走。

那头,李惠明把石香叶准备的满月酒礼物拿了出来。是一块白色的纯棉布。这样的布料做孩子的贴身衣服是最好的。

而何天成也把今天带过来的一份东西递给了李惠明。

他们今天之所以走亲戚前,还特意过来一趟。不止是为了请石香叶收款锁门,也是想着给他们送这礼物。

礼物是一包从广省那边带过来的花胶。据说这个东西炖汤喝,对女人很滋补。花胶是白棠昨天从那个车队壮汉,也就是洪大金那里买来的。

当时,洪大金弄来了一百多斤上好的大花胶。白棠想也没想,一下子就要了一半。

大家寒暄了一会儿后,石香叶就催着白棠他们赶紧出发了。

“外头天色好,但冬天天暗得早,早点回来别磨蹭了。”

——

等上了前往郊区的公交车后,白棠这才笑了起来。她婆婆真的是越来越像个孩子的。一个女人到了四十多还能有这个状态,说明生活过得相当如意。

不过,等到了大姐的家后,白棠就看到了大姐那副苍老的面容。

明明今年才三十六,但白棠觉得她大姐看着,比她婆婆还要老十岁不止。

“白棠,你来啦!”

看到白棠拖家带口过来,白大姐脸上立刻绽放出高兴的笑容。

这会儿,白棠他们已经到了白大姐的婆家。红旗公社底下的向南大队。

这个生产大队距离白棠娘家向阳大队并不远。两个生产大队就隔了一座山。

不过,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现在很多地方的生产大队已经撤销。已经从生产大队变回了以前的村落。

因为今天要办满月酒,白大姐家的院子里,已经有不少向南村的村民聚到一起。

这些村民看到白棠一家人后,纷纷好奇地打量起来。

虽然已经80年了,但村里很多人依然跟以前那样生活。不少人一辈子就没进过城里。冷不丁看到城里人,可不是把白棠他们当西洋景看。

直到跟着白大姐进了堂屋,这样的视线才少了些。

“大姐,这一份是我婆婆托我带过来的礼物。这一份是我的。你先收起来。”

白棠注意到有人已经盯着自己带过来的礼物。马上让白大姐先把礼物收起来。

她这次送过来的礼不说多贵重。但也是有红糖、红枣、当归这样补身体的药材。还有给孩子的布料棉花什么的。被人摸走就不划算了。

两人寒暄的时候,何天成见屋里都是女人。就跟白棠提了一句。然后带着两个孩子从里面出来。准备在周围走走。

何天成当罐头厂采购那会儿,经常跑京郊这里收各种山货、蔬果。因此,对附近的地形相当熟悉。

带着两个孩子他也没走远,而是沿着村落的走向慢慢走着。边走边教孩子辨认路边的各种野草啥的。不知不觉,父子三人就走到了田埂边。

这里的田地十分密集,一看就知道是村里的地。即使冬天,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完毕。还能看到有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弯腰挖着什么。

何天成想到白棠大姐经常给家里送的泥鳅,估摸着那个应该是在挖泥鳅。

团子跟圆子虽然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级,但还真的没见过挖泥鳅的。当下,两个孩子也不走了。蹲在那看人挖泥鳅,看得津津有味。

何天成无奈摇头,也跟孩子一起。父子三人排排蹲在田埂边。看着田地那头,那个挖泥鳅的人。

看着看着,孩子们是高兴了。但何天成却疑惑起来。

他总觉得那个挖泥鳅的人看着很眼熟。看衣服是脏兮兮的黑色袄子,头发被包在头巾里。看那个动作像是个女人。当然,这不是让何天成惊讶的地方。让他惊讶的是,这个人看着很像遥远记忆中的一个人。

挖泥鳅的人并没有注意到田埂那头有几个人正盯着自己。

见挖了半天没有找到泥鳅后。这人就起身朝着更远的方向走去。

她今天要是不挖到点啥的,又将会是饿肚子的一天。

与此同时,白棠也在大姐那,听到让她惊讶的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