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章 笔墨之道(1/2)

书法教室内,炭火映得满室生春。秦思齐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指,将那块珍贵的端砚从棉布包裹中取出,轻轻呵了口气。

"今日讲书法之道。

"

书法夫子郑先生踱步而入,手中捧着一卷字帖。他身着靛青色直裰,腰间悬着一方古朴的玉佩,行走间玉佩与腰间系着的铜印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所有学子立刻起身行礼,案几上的笔墨纸砚摆放整齐。

"坐。

"郑夫子抬手示意,将字帖在讲案上徐徐展开,

"此乃王羲之《兰亭序》摹本,尔等可观其笔势之流畅,结体之优美。

"学子们纷纷伸长脖子。秦思齐看见前排的李文焕眼睛发亮,这位通判公子向来痴迷王羲之的飘逸书风;而林静之则若有所思地点头,手指在案几上不自觉地临摹着字帖上的笔画。

"书法之道,首重渊源。

"郑夫子声音浑厚,手指轻抚字帖,

"篆书如庙堂之器,庄严凝重;隶书似朝堂之臣,方正不苟;楷书若君子之德,端方正直...

"

秦思齐听得入神,目光却不经意间瞥见角落里的张成。那个寒门学子正用笔在粗糙的草纸上拼命模仿《兰亭序》的笔意,却因笔力不济,写得歪歪扭扭,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秦思齐。

"郑夫子突然点名,

"听闻你书法颇有造诣,不妨说说习字心得。

"学堂内顿时一静。秦思齐感到二十多道目光齐刷刷射来,有好奇的,有嫉妒的,也有像赵明远那样充满敌意的。他深吸一口气,起身行礼。

"学生以为

"秦思齐声音清朗,

"蒙学之初,当以实用为先。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阵阵涟漪。郑夫子眉头微挑:

"哦?此言何解?

"

"《兰亭序》虽妙,然非初学可及。

"秦思齐不卑不亢,

"学生临摹柳公权《玄秘塔碑》数年,深感其字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最宜科举应试。

"李文焕忍不住插话:

"柳公权确实工整!

"林静之也点头附和:

"科场取士,首重清晰。

"

赵明远冷哼一声:

"乡巴佬懂什么书法!王羲之才是书圣!

"郑夫子戒尺在案上一敲,赵明远立刻噤声。夫子看向秦思齐:

"继续说。

"

"学生浅见,习字如筑屋。

"秦思齐目光炯炯,

"柳体如栋梁,先立骨架;待科举得第,再添砖瓦,习二王之飘逸,颜真卿之雄浑,终成自家风貌。

"

他说着取出自已临摹的《玄秘塔碑》习作,双手呈上。郑夫子接过细看,只见字字筋骨分明,笔笔力透纸背,虽少了几分灵动,却自有一番挺拔之气。

"好一个'先立骨架'!

"郑夫子突然大笑,将字帖传给众学子观看,

"秦生此言,深得书法三昧。

"

学堂内顿时议论纷纷。那些原本痴迷《兰亭序》的学子看看秦思齐工整的柳体,又看看自已笔下软趴趴的模仿之作,不由得面露惭色。张成更是死死盯着那幅字帖,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科举之道,首重实用。

"郑夫子正色道,

"殿试阅卷,考官日览千卷,字迹不清者,纵有锦绣文章,亦难入法眼。秦生之言,尔等当深思。

"

赵明远脸色铁青,突然举手:

"夫子,学生以为,书法乃风雅之事,岂能如此功利?

"

郑夫子捋须微笑:

"赵生家财万贯,自然可以风花雪月。然寒门学子,当以立身为先。

"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张成一眼,

"柳体如粗布麻衣,虽不华美,却可御寒;王体如绫罗绸缎,美则美矣,非人人可及。

"

这番话让赵明远哑口无言。下课铃响,学子们三三两两散去,唯有张成磨蹭到最后。秦思齐收拾笔墨时,发现这个一向孤僻的同窗竟站在自已案前,欲言又止。

"张同窗有事?

"秦思齐友善地问。

张成瘦削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

"秦兄的柳体字帖,能否借我临摹几日?

"秦思齐二话不说,从书箱取出自已整理的柳体笔法详解:

"这个更实用,送你。

"

张成接过那本手抄本,指尖微微发抖。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笔画要领,每个字旁边还有朱笔批注的要点。最终只低声道了句

"谢谢

",便匆匆离去。

"你理那穷酸作甚?

"李文焕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撇了撇嘴,

"上次我送他一套上好的湖笔,他竟原封不动退了回来,说什么'无功不受禄'。

"林静之摇头叹道:

"此人太过孤傲,终究难成大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