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晨露打湿了秦思齐的布鞋。加快脚步穿过书院东跨院的月洞门。
"秦同窗早啊。
"
斋长陆明会已经在明德堂门口等候,这位十五岁的少年是甲班年纪最长者,也是连续五次月考的头名,拥有童生功名,但是秀才考试经常时运不济!被分配到茅厕旁,或是风寒!他身材高大,眉目疏朗,说话时总带着温和的笑意,与秦思齐想象中盛气凌人的模样大相径庭。
"陆师兄早。
"秦思齐恭敬行礼,
"今日讲《春秋》哪一篇?
"
"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
"陆明会从袖中取出一卷笔记,
"这是我整理的各家注解,你先看看。
"
秦思齐双手接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入甲班半月来,多亏这位斋长照拂,他才能勉强跟上进度。甲班的学子大多已有七八年学龄,不少人甚至参加过童子试,而他这个七岁孩童,在许多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
明德堂内,二十多名学子正襟危坐。与蒙学堂不同,这里没有交头接耳,没有嬉笑打闹,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低声的诵读。秦思齐轻手轻脚地走到自已的位置,最前排,是夫子特意为他准备的,因为他还太小比较矮!
"今日讲《春秋·僖公二十八年》。
"教习刘夫子手持戒尺步入堂内,声音洪亮,
"先考校昨日功课。秦思齐,'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如何解?
"
秦思齐心头一紧,连忙起身。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春秋》微言大义,一个
"克
"字就有数种解释。他深吸一口气,尽量使声音平稳:
"回夫子,《左传》谓'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此言郑庄公与共叔段兄弟相争,势如两国交战...
"
刘夫子微微颔首:
"《公羊》《谷梁》二传又有何异同?
"
这个问题就难了。秦思齐额头渗出细汗,他前日才读完《左传》解释,另外两传尚未精读。正犹豫间,余光瞥见陆明会在案下悄悄展开一张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各家注解。
"《公羊传》谓...
"秦思齐借着陆明会的提示,勉强答完问题。刘夫子不置可否,只是淡淡道:
"甲班治经,须兼通三传。坐下吧。
"
这一堂课下来,秦思齐后背已经湿透。甲班的讲授方式与蒙学堂截然不同,不再逐字逐句解释,而是直接探讨经义微旨;不再满足于朱子集注,而是要求对比各家学说;甚至还会模拟朝堂辩论,让学子们各执一端,互相诘难。
"怎么样,还适应吗?
"下课后,陆明会关切地问道。
秦思齐苦笑着摇摇头:
"如听天书。《五经》浩瀚,不知从何入手。
"
陆明会拍拍他的肩膀:
"莫急。我初入甲班时,连《尚书》都读不通。这里有我整理的《五经》入门要诀,你先拿去。
"
接过那本厚厚的手抄本,秦思齐感动得说不出话来。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用工整的小楷写着:
"《易》重象数,《书》考政事,《诗》达性情,《礼》明秩序,《春秋》寓褒贬...
"
正午用膳时,秦思齐独自躲在藏书楼后的石凳上,一边啃着干粮,一边研读陆明会的笔记。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齐哥儿!果然在这儿!
"
李文焕提着食盒兴冲冲地跑来,林静之紧随其后。这两位好友如今仍在蒙学堂,但每日午休都会来找秦思齐。
"甲班的大才子,怎么吃这个?
"李文焕不由分说地抢过秦思齐手中的杂粮馍,换上食盒里的红烧肉和米饭,
"我娘特意让厨房做的,说是补脑子。
"
李文焕又取出一卷书:
"你要的《大丰律》,我从父亲书房偷...借来的。
"秦思齐如获至宝,连忙接过那本蓝布封面的厚书。甲班下月要学判语,他正愁无处查阅律法条文。
"这...这是...
"翻开书页,秦思齐愣住了。书中夹着厚厚一叠手稿,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案例判词,有些地方还有朱笔批注。
"我爹的判案笔记。
"李文焕得意地眨眨眼,
"怎么样,够意思吧?
"
秦思齐手都有些发抖。这些可是一位现任通判的实务记录,比干巴巴的律法条文珍贵百倍!他刚要道谢,林静之又递过一个包袱:
"还有这个。《刑案汇览》和《名公书判清明集》,我从叔父那儿讨来的。
"
捧着这些珍贵的资料,秦思齐喉头发紧。他知道,以自已现在的境况,根本请不起一顿像样的酒席答谢这两位好友。
"大恩不言谢...
"他深深一揖,
"他日...
"
"少来这套!
"李文焕一把扶住他,
"真要谢我,就教我写判词。我爹说了,下次月考再不及格,就断我的月钱!
"三人都笑了起来。这一刻,秦思齐感到友谊,无论前路多难,至少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下午的课程是判语写作。刘夫子给出一个案例:
"甲借乙钱百贯,立券为凭。逾年,甲贫不能偿,乙讼于官。如何判?
"
学子们纷纷提笔作文。秦思齐先翻出《大丰律》中
"钱债
"条款,又参考李文焕父亲的判案笔记,最后写道:
"查《大丰律·户律》:'私放钱债,每月取利不得过三分。'今甲贫不能偿,当依'贫乏不能还者,量夺家产'之条,令甲分期偿还,免其利息...
"
写完后,他偷偷环顾四周。其他学子的答卷已经堆了厚厚一叠,而他才写了不到一页。陆明会更是文思泉涌,正在最后一张纸上奋笔疾书。
"时间到。
"刘夫子收上答卷,当场批阅。大多数人都得了
"乙
"或
"丙
",只有陆明会等三人得了
"甲
"。
"秦思齐。
"刘夫子突然点名,
"你的判词...
"
秦思齐心头一紧,等着挨训。谁知夫子话锋一转:
"虽简略,但引律得当,处置公允。可列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