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年再献哎——三牲酒呐——”
……(村里老人唱,我记录下来的一段)
词句直白,甚至有些粗粝,却饱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祈求平安丰收的深切渴望。秦思齐安静地听着,那旋律中的虔诚深深打动了秦思齐。
念诵完毕,秦茂山将竹卦交给秦思齐。
秦思齐手中的竹卦郑重地掷于地上,所有村民都屏息凝神。
竹卦落地,呈现一正一反——正是大吉的“圣卦”!
秦茂山看着秦思齐郑的竹卦,脸上露出笑容,高声宣布:“田神应允喽!” 族群中顿时发出一阵高亢的欢呼。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开镰礼。秦茂山将一把磨得锃亮的铁镰刀恭敬地递到秦思齐手中。
秦思齐走到田埂边,选中了一处长势极好的稻丛。弯下腰,挥动镰刀,唰的一声轻响,割下了今秋的第一束稻穗。寓意着收割从容,颗粒归仓。
然后,直起身,将这束象征着丰收与希望的稻穗,递给了人群中的秦宝儿。
秦宝儿双手接过稻穗,在族人的注视下,迈着小短腿跑回村中,将这束稻穗系在了自家谷仓的门楣上,这便是挂穗,寓意着丰收进门,福泽绵延。
“开镰喽——!” 秦思齐用尽气力,朝着群山环绕的梯田大喊一声,青年的豪情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开镰喽——!” 所有村民齐声应和,声震四野。
仪式结束,家家户户的壮劳力纷纷拿起镰刀,走向自家的稻田,秋收正式拉开序幕。开镰后全家老小一齐下田,象征着团结同心,收成更丰。
广袤的梯田上,顿时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由于地形限制,这里无法使用牛耕牛拉,一切全靠人力。
收割预计要持续近二十天,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沉甸甸地垂着头,等待着农人的镰刀。男人们赤着膊,古铜色的脊背上汗水涔涔,在阳光下泛着油光;女人们则包着头巾,穿着粗布衣衫,动作麻利地割稻、捆扎。
镰刀割断稻秆的唰唰声,扁担挑起稻捆时的吱呀声,以及人们偶尔的高声吆喝和交谈,交织成一首繁重却充满希望的秋收交响曲,回荡在层峦叠翠的山谷间。
这也是村民们最辛苦的时候,也是秦茂山最烦躁的时候。作为村里的村长,深知收割的粮食,只有稳稳当当地收入谷仓,才是真正的收获。
常言道“谷熟一时,龙口夺食”。挂在田里的稻穗再饱满,也抵不住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或一场肆虐的山风。只有将粮食实实在在地收进仓房,悬着的心才能落下。抢天时,便成了关乎一年生计的关键,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焦灼。
每家每户都在拼命抢收,与天气赛跑。而有限的晒谷场(多是村里几处最大的院坝和一片公用的石坪)顿时成了稀缺资源,矛盾纠纷也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