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打量了韩云逸一眼,其中一人说:“就住在巷子里头,门口挂着红灯笼那家。怎么,你想买东西?”
“想去看看。”韩云逸笑道,“我喜欢收些老物件。”
“那你可要抓紧了,听说明天就要搬走了。”
韩云逸道了谢,推着车进了巷子。
巷子不长,很快就看见了那户挂着红灯笼的人家。院门虚掩着,里面传出说话声。
韩云逸敲了敲门:“有人吗?”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开门,看着韩云逸:“你是……”
“大爷,听说您家要搬走,有些老物件要处理?我想来看看。”
老人打量了韩云逸一会儿,点点头:“进来吧。”
院子不大,堆着不少杂物。老人指着角落里的几个木箱子:“就是这些,你自己看吧。能看上什么,咱们再谈价。”
韩云逸蹲下来,打开第一个箱子。
里面是些旧衣服和被褥,没什么价值。
第二个箱子里是些书籍和笔记本,大多是建国初期的出版物,有一定收藏价值,但不算特别珍贵。
第三个箱子让韩云逸眼前一亮。
里面是一套茶具,青花瓷的,釉色莹润,纹饰精美。韩云逸拿起一个茶杯,翻过来看底款——大清康熙年制。
他心跳加速。这套茶具要是真品,价值可不低。
不过得仔细鉴别。康熙青花是造假的重灾区,市面上十件里九件是假的。
韩云逸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釉面和青花料色。
釉面温润,有自然的使用痕迹;青花发色沉稳,层次分明,这是康熙青花的典型特征。再看器型,端庄大方,比例协调,应该是官窑器。
他又检查了一遍,没发现任何破绽。
这套茶具,应该是真的。
韩云逸压下心中的激动,尽量用平静的语气问:“大爷,这套茶具您要多少钱?”
老人想了想:“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说是清朝的东西。不过我也不懂这些,你看着给吧。”
“那我就不客气了。”韩云逸从包里掏出五十块钱,“这个价格行吗?”
五十块在90年代可不是小数目,够普通工人半个月工资了。
老人接过钱,很满意:“行,你拿走吧。”
韩云逸小心地把茶具装进提前准备好的布袋里,又看了看其他几个箱子,没发现什么特别的东西。
正准备告辞,他瞥见墙角靠着一把古琴。
琴身蒙着厚厚的灰尘,看起来很久没人碰过了。
韩云逸走过去,蹲下来仔细看。这琴造型古朴,木质坚硬,虽然蒙尘,但隐约能看出精美的漆面。
他用手指轻轻拨了拨琴弦,发出低沉的声音。
这琴年代久远,而且保存得还不错。
“大爷,这琴……”
“哦,那个啊。”老人摆摆手,“也是老祖宗留下的,不过我们都不会弹,放着也是占地方。你要是喜欢,一起拿走吧,不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