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54章 钟楼火烬冷残阳,十字街前骨积霜(2/2)

\"将军,油尽了。\" 火夫老周抱着最后一个油罐爬过来,罐底只剩几滴灯油。战前他们拆了三十户民家的灯盏,本想烧坊墙阻敌,此刻却连点燃钟楼火盆的油都不够。岳峰看向巷口,北元兵正搬来柴草,想火攻。

\"把油罐给我。\" 他突然扯开甲胄,露出胸前的血书残片 —— 那是从烽火台灰烬里捡的,\"忠\" 字只剩半边。老周突然明白过来,哭着摇头:\"将军不可!\" 岳峰却笑了,将灯油浇在残片上:\"等会儿火起,让谢帅知道,大同兵没降的。\"

申时,钟楼基座。岳峰被二十多个北元兵围在中间,手里的刀早卷了刃。他右腿的筋被箭射断,只能单膝跪地,左手抠着砖缝里的尘土 —— 那是大同的土,混着弟兄们的血,腥气里带着点谷子香。

左贤王的使者又来了,举着镶金的招降书:\"岳将军,大同已是死地,降则为王,抗则为灰。\" 岳峰突然笑出声,笑声震得砖缝里的尘土簌簌掉:\"我爹岳忠泰守阳和口时,北元也说过这话。他死时,怀里揣着神武爷赐的 ' 忠勇 ' 牌,你见过吗?\"

使者脸色变了。阳和口之战,岳忠泰率三百兵挡住三万敌,最后烧了粮仓与城同归于尽,北元至今谈之色变。岳峰突然撑起身,用断刀指着使者:\"回去告诉你主子,大同的土,埋过我爹,今天再埋我岳峰,够本!\"

酉时,钟楼三层。岳峰被郑屠的人拖到钟槌旁,肋骨断了三根,每喘口气都像吞刀子。郑屠正用小刀撬他怀里的卫所印信,那印是玄铁铸的,刻着 \"大同卫指挥使司\",边角早被岳峰摩挲得发亮。

\"这印,李缇骑说了,值五千两银子。\" 郑屠的指甲缝里还留着抢来的胭脂,那是西市苏寡妇的,今早巷战时被他一刀捅死在柜台后。岳峰突然偏头,一口血啐在他脸上:\"李谟给你的密信呢?' 杀岳峰后献城 ' 那七个字,是不是也值五千两?\"

郑屠脸色骤变,拔刀就要砍。岳峰却突然用尽全身力气撞过去,两人一起滚向钟槌,\"咚\" 的一声,巨钟轰鸣,声震全城 —— 那是约定的信号,只要钟响,幸存的士兵就往南巷撤,那里有周显留下的密道。

戌时,南巷口。十几个残兵背靠着土墙,听着钟楼方向的钟响越来越弱。百户赵勇的儿子才六岁,此刻正用石块砸北元兵的马腿,那孩子的娘今早死在坊墙下,临死前把孩子塞进米缸。

\"赵勇,带娃走!\" 岳峰不知何时出现在巷口,甲胄全碎了,只用布条缠着躯干,手里的断刀上还挂着郑屠的半只耳朵。他身后跟着三个兵,都是伤得站不稳的,却把刀举得笔直。

北元兵追来了,火把照得巷子通红。岳峰突然转身,推赵勇进密道:\"告诉谢帅,镇刑司粮仓的账目在钟楼地砖下,十七万石粮,一石都不能少!\" 密道门关上的刹那,赵勇听见岳峰喊了声 \"大同卫,死战!\",接着是刀剑碰撞的脆响。

亥时,钟楼火起。北元兵点燃了钟楼的木梯,火焰顺着梁木往上窜,把铜钟映得通红。岳峰被钉在钟架上,四肢都插着箭,像只展翅的血鸟。左贤王站在楼下,看着他的嘴唇还在动,让通事问想说什么。

\"水...\" 岳峰的声音比蚊子还轻。左贤王让人递上皮囊,他却没喝,而是把水泼在钟上,蒸汽腾起时,他突然笑了 —— 二十年前,他爹教他敲钟,说 \"钟要淬火才响,兵要经血才勇\"。

火舌舔到他的战袍时,他突然用尽最后力气喊:\"谢渊!援军... 到了吗...\" 声音混在钟声里,传得很远,远到南巷密道里的赵勇抱着孩子,突然跪地大哭。

子时,十字街。北元兵在清扫战场,把尸体扔进拉货的板车。有个小兵发现岳峰的手还攥着什么,掰开一看,是半块烧焦的家书残片,上面 \"爹\" 字的一点,正好是他指血凝成的。

突然远处传来马蹄声,玄夜卫的黑旗在月光下格外显眼。沈炼带着十骑从宣府狂奔而来,看见钟楼的火光,突然拔剑砍向身边的北元哨兵,血溅在 \"德盛昌\" 的匾额上,与岳峰的血混在一起。

\"岳将军!\" 他嘶喊着冲向钟楼,却被乱箭挡在街口。火光照见他怀里的密信,李谟与郑屠的通信还在,墨迹被汗水泡得发涨,\"大同商税分三成\" 的字样,在火光里像条毒蛇。

丑时,南城墙。谢渊的先头部队终于赶到,宣府兵的铠甲在晨雾里闪着冷光。他们看见的是火烬中的钟楼,十字街的尸堆,还有北元兵插在城头上的岳峰的战袍 —— 那战袍背后,用血绣的 \"忠\" 字,被箭射得千疮百孔,却仍在风里飘动。

\"挖地三尺,找钟楼地砖下的账册!\" 谢渊拔剑指天,声音劈碎晨雾。他身后的士兵开始搬尸体,搬着搬着就哭了 —— 有个宣府兵认出自己的表弟,那孩子去年还给他写信,说 \"岳将军教我们识字,说打赢了就能回家\"。

寅时,天微亮。谢渊跪在钟楼废墟前,手里捧着从岳峰怀里找到的卫所印信。印上的血迹还没干,蹭在他的朝服上,像朵开败的红梅。远处传来九边援军的号角,辽东兵的马蹄声震得地动,可钟楼的铜钟,再也响不起来了。

有个老兵在灰烬里扒出块烧熔的铜片,是钟上的 \"同\" 字偏旁。谢渊接过它,塞进贴身的锦囊 —— 里面还有半张岳峰的血书,是周显带出来的,上面 \"援军至否\" 四个字,墨迹已深嵌锦缎。

片尾

《大吴史?德佑帝本纪》载:\"八月初五,谢渊复大同,收岳峰遗骸,见其喉骨碎裂,齿间犹含敌酋皮肉。帝闻之,辍朝三日,命铸 ' 忠勇无双 ' 金牌,葬峰于阳和口其父墓侧,春秋二祭。\"

《谢渊文集?复大同疏》存:\"臣至钟楼时,砖缝犹渗血,火烬未全灭。得岳峰所藏镇刑司账册,载扣粮十七万三千石,分赃者凡二十九人,与沈炼密信一一吻合。臣已将账册封送三法司,乞陛下严惩,以慰忠魂。\"

《罪惟录?北元列传》评:\"大同巷战,岳峰以三百残卒抗三万骑,迟滞敌三日,使九边援军得集,实挽北疆危局。左贤王晚年对其孙言 ' 大同钟楼的钟声,比杀声更怕人 ',盖为此也。\"

卷尾

《大吴史?礼志》载:\"帝诏建忠烈祠于大同十字街,以祀岳峰及殉难士卒三百一十三人。祠制依神武爷所定 ' 边镇忠魂祠 ' 规格,前设钟楼(仿大同巷战故地),后立碑,刻诸人姓名,谢渊亲书碑额 ' 碧血丹心 '。每岁八月初二,边镇将士必往祭拜,至永熙朝犹不辍。\"

《玄夜卫档?战后查勘录》存:\"大同收复后,谢渊命玄夜卫勘巷战遗迹,于钟楼柱上得箭镞七枚,皆北元特制狼牙箭;砖缝中搜得残甲片,上有齿痕 —— 验为岳峰临终时啮甲明志所留。另获郑屠降敌文书,钤镇刑司半印,与李谟密信印模吻合,遂定其 ' 通敌叛国 ' 罪,秋后处斩于大同市,百姓争啖其肉。\"

《边镇志?民风篇》记:\"大同民为岳峰立 ' 活城隍 ' 牌位,每至巷战纪念日,罢市三日,孩童歌曰 ' 岳将军,持长刀,杀胡虏,护家苗 '。谢渊闻之,奏请帝允民间祭祀,曰 ' 民心即天心,不必拘于礼制 ',帝从之。后大同商户合捐银千两,于十字街铺青石,石上血痕历年不褪,时人谓 ' 忠魂所凝 '。\"

《罪惟录?德佑朝军政》评:\"岳峰巷战之烈,不仅在殉国,更在以三百残卒迟滞北元三日,使谢渊援军得以及时赶到,保雁门关内千里无虞。战后,帝纳谢渊议,废镇刑司掌边镇粮权,改由五军都督府直辖军仓,此制实肇始于岳峰之死。\"

时人有《大同怀古诗》流传:\"十字街前石尚红,钟楼残影照长空。三百壮士随将军,一抔黄土埋精忠。胡尘已散边声静,祠庙犹存俎豆丰。莫笑书生轻万户,请看青史记孤雄。\"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