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84章 不是太保修民本,怎教寒甲又归营(2/2)

回到兵部时,已是丑时,衙门里的烛火还亮着,秦飞正在等候:“大人,陈忠得知王某被抓,已经销毁了部分账册,但属下提前让人抄录了副本,还有他私通瓦剌的密信,都在这里。” 谢渊接过密信,上面写着 “五营若溃,瓦剌可袭西直门,某愿为内应”,落款是陈忠的亲笔签名,盖着他的私印。谢渊的脸色铁青:“证据确凿,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他坐在案前,提笔写奏折,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有力的字迹:“…… 户部侍郎陈忠,克扣军粮、私扣冬衣,构陷士兵家人,指使亲信绘制逃路地图,欲令五营溃散,通敌为内应,罪该万死!五营营官为其同党,助纣为虐,亦当严惩…… 臣请陛下立拘陈忠,交刑部审讯,另令玄夜卫清查户部粮饷,补发士兵欠饷,以安军心……” 写罢,他盖上太保印鉴,对秦飞说:“立刻派人送进宫,务必亲手交给陛下!”

秦飞刚走,张启就带着王某进来了:“大人,王某招出陈忠还有三个亲信在五营当差,负责煽动士兵逃遁,属下已经派人去抓了。” 谢渊点点头,对王某说:“你若能戴罪立功,供出陈忠的所有同党,本公可奏请陛下饶你一命。” 王某连连磕头:“小人愿意!小人愿意!陈忠还有个亲信在理刑院当主事,负责构陷士兵家人……”

寅时过半,奏折送了出去,陈忠的亲信也全部被抓,谢渊终于松了口气,坐在案前,喝了口热茶。窗外的天已经蒙蒙亮,营垒里传来士兵们操练的声音,比往日更响亮,更整齐。他想起昨夜看到的家书,想起士兵们冻得发紫的脚趾,心中忽然一沉 —— 若不是他夜巡发现,五营真的溃散,京师就危险了;若不是旧党克扣粮饷、构陷家人,士兵们也不会想着逃遁。治军先治吏,治吏先除奸,这道理,他今天才算真正悟透。

兵部侍郎赶来禀报:“大人,陛下批复了,令您即刻拘押陈忠,交刑部审讯;户部粮饷由玄夜卫协同清查,务必追回国库;士兵的欠饷和冬衣,限三日内补发完毕。另外,陛下还说,让您全权负责五营整顿,可临阵处置不法将领。” 谢渊接过批复,心中暖暖的 —— 有陛下的支持,他更有底气了。

他站起身,对侍郎说:“你立刻去户部拘押陈忠,秦飞会配合你。张启,你负责清查户部粮饷,所有克扣的银两,一律追回。本公去五营,看看士兵们的情况。” 众人领命,分头行动。谢渊走出兵部,晨光洒在身上,带着暖意,他望向五营的方向,心中充满希望 —— 只要肃清奸佞,安抚士兵,京师一定能守住,大吴一定能中兴。

回到五营时,士兵们正在吃早饭,一碗热气腾腾的糙米饭,一碟咸菜,还有一块肉干。看到谢渊,士兵们纷纷站起来行礼:“大人!” 谢渊笑着点头:“都坐下吃吧,吃饱了才有力气操练。” 他走到一个年轻士兵面前,看到他碗里的肉干,问道:“好吃吗?” 士兵点点头,眼眶发红:“大人,这是我三个月来第一次吃到肉……” 谢渊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不会了,本公保证,你们的粮饷和冬衣,再也不会被克扣。”

在营垒里转了一圈,看到士兵们有的在缝补甲胄,有的在擦拭武器,有的在操练阵型,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个为首的士兵拿着一封家书跑来:“大人,我娘来信了,说家里的房子保住了,理刑院的人也没再来骚扰!” 谢渊接过家书,上面写着 “儿啊,多亏了谢大人,你要好好守京师,别给家里丢脸……” 他笑着把信还给士兵:“好好守,你的家人在等你凯旋。”

巳时,秦飞派人送来消息:“陈忠已经被拘押,刑部正在审讯;户部粮饷清查完毕,共追回克扣银两五万两,涉及官员二十余人,都已被拘押;李嵩得知陈忠被抓,称病不上朝,属下已经派人监视他的府邸。” 谢渊点点头:“好。告诉刑部,务必让陈忠供出所有同党,一个都不能漏!另外,李嵩那边要盯紧,若他有异动,立刻禀报。”

此时,礼部尚书王瑾赶来:“谢太保,陛下让我来看看士兵们的情况,还带来了一批药材,给冻伤的士兵用。” 谢渊接过药材清单,感激道:“有劳王尚书了。士兵们的冻伤已经让医官处理了,情况好多了。” 王瑾叹了口气:“都是陈忠和李嵩造的孽,若不是你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谢渊道:“当务之急是整顿军纪,肃清奸佞,让京师安稳下来。”

午时,谢渊坐在五营的营帐里,看着士兵们操练的身影,心中满是欣慰。他拿起那份士兵的联名信 —— 上面有五百多个手印,写着 “愿随谢太保守京师,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将信折好,放进怀里,对身边的兵部侍郎说:“以后五营的粮饷和冬衣,由兵部直接发放,不再经过户部;营官的任免,要经过玄夜卫的忠良核验,李嵩的门生,一律不得担任。” 侍郎领命:“大人放心,属下这就去办。”

谢渊走出营帐,阳光正好,营垒里的旗帜迎风飘扬,上面的 “大吴” 二字格外醒目。他望向西直门的方向,那里的守军正在严阵以待,瓦剌再也不敢轻易来犯。他知道,这场夜巡查逃的风波虽然结束了,但肃清旧党、整顿吏治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他守住 “护民治军” 的初心,只要士兵们和他一起坚守,大吴的江山就一定能稳固。

片尾

五营的暮色温柔,营垒里的火把渐渐点亮,连成一片,像一条火龙,守护着京师的左翼。谢渊站在营门旁,望着士兵们巡逻的身影,他们的步伐坚定,眼神明亮,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迷茫与恐惧。

帐内的案上,整齐地摆放着那些家书,旁边是追回的克扣银两和冬衣清单,还有陈忠等人的供词。这些东西,都是这场风波的见证,也是大吴吏治从浊到清的开始。

秦飞送来最新的消息:“陈忠供出李嵩曾指使他克扣粮饷、构陷士兵,陛下已经令玄夜卫搜查李嵩府邸,不日便可定罪。” 谢渊点点头,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 李嵩这个旧党核心,终于要倒了。

风从营外吹来,带着春天的暖意,谢渊摸了摸怀里的联名信,感受到那些手印的温度。他知道,只要他和这些士兵在一起,只要朝廷能坚守 “护民治军” 的初心,大吴就不会倒,京师就永远安稳。

卷尾语

大吴太保谢渊夜巡营垒查逃半日,非仅 “整顿军纪” 之役,实为 “除奸纾困、军心凝聚、吏治清源” 的关键转折。从夜巡发现逃路地图与家书惨状,到斥退营官、拘押陈忠亲信;从补发粮饷、解救士兵家人,到彻查户部克扣、构陷黑幕;从士兵感恩归心,到旧党核心受挫,谢渊之心路,映照着大吴危局下 “治军必先安民、除奸必先恤下” 的真理。

此查逃之事,有四重历史意义:其一,破 “旧党构乱京营” 之谋 —— 陈忠以 “克扣 + 构陷” 逼士兵逃遁,欲为瓦剌内应,却被谢渊及时发现并挫败,保住京师左翼防线;其二,立 “治军以民为本” 之范 —— 通过补发粮饷、解救家人、焚毁逃图,以实际行动安抚士兵,证明 “军心非靠威慑,而靠体恤”,为后续京营整顿立标杆;其三,显 “律法不阿权贵” 之严 —— 营官为李嵩门生,陈忠为六部侍郎,谢渊不顾其背景坚决拘押,彰显 “无论官阶,犯法必惩”,震慑旧党余孽;其四,补 “军民同心守京师” 之环 —— 士兵因谢渊之仁而愿死战,百姓因士兵之守而得安稳,形成 “官护民、民拥军” 的良性循环,补大吴危局下 “民心即防线” 的历史闭环。

然旧党肃清、吏治整顿仍需深化:李嵩虽将定罪,其党羽遍布地方卫所,需秦飞与谢渊联动清查;户部粮饷制度需彻底改革,建立 “兵部直发 + 玄夜卫监督” 机制,从根源杜绝克扣;士兵家人安置需礼部、刑部协同,建立 “军属保护法”,防旧党再以家人要挟。然夜巡查逃的实践已为大吴提供路径 —— 唯有 “恤兵如子、除奸如铁”,方能凝聚军心;唯有 “军法护民、吏治清明”,方能稳固社稷。

谢渊夜巡营垒之事,终将载入《大吴军志》,成为 “忠良恤兵、治军安民” 的典范。那些曾被藏起的逃路地图,已化为灰烬;那些浸满泪水的家书,已成为 “军民同心” 的见证;而谢渊那句 “以太保之名担保” 的承诺,终将成为大吴中兴史上最温暖的印记,指引着后世君臣,以民为本,以法为纲,守护万里河山。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