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37章 唯才是举昭天宪,笔笔御批带血红(2/2)

“既是真本,便请诸位静听,我宣读太祖遗训!” 谢渊举起宝训,声音洪亮如钟,传遍整个广场,“《神武皇帝宝训?兵训》篇曰:‘军无定员,唯才是举,不拘世胄、不分贵贱,有勇有谋者即授军职;若有子弟承袭军职而无实才,罢黜勿用;若有勋贵私占部曲、冒领军饷,以欺君论罪,抄没家产充军’!”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脸色铁青的英国公、定国公,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英国公,你府中子弟世袭千户,却连佛郎机炮的装填步骤都不知,去年宣府卫战事还临阵脱逃;定国公,你府中子弟世袭百户,私吞军饷两千两,致麾下士卒寒冬无棉衣 —— 这些行为,哪一条符合太祖遗训?你们口口声声‘尊祖制’,实则是借祖制之名,行贪腐之实,将圣君遗训当成谋私的幌子!”

人群中顿时响起哗然,京营士卒们纷纷指着勋贵怒骂:“原来你们是假尊祖制,真贪我们的饷银!” “谢大人说得对!当兵凭本事,凭什么他们的子弟躺着当官?” 英国公、定国公被骂得抬不起头,想呵斥却被百姓的声浪淹没 —— 他们本想借 “民意” 施压,反倒引火烧身,成了众矢之的。

此时,玄夜卫指挥使奉萧栎之命赶来,翻身下马后高声道:“陛下有旨!谢大人持《神武皇帝宝训》宣读太祖遗训,所言属实、所举皆真!勋贵需遵训而行,不得再阻挠京营改革!若有违抗者,以‘违逆祖制、欺君谋私’论处,交诏狱署审讯!” 圣旨一出,勋贵们彻底没了底气,纷纷跪倒在地,甲胄撞击青石板的声音此起彼伏:“臣等遵旨!”

午时初刻,萧栎亲临太庙,在太祖神位前接过《神武皇帝宝训》,指尖轻轻抚过泛黄的册页,感慨道:“太祖遗训,字字珠玑,竟被尔等曲解至此,若不是谢卿坚持,朕险些被蒙蔽,坏了祖宗基业!” 他转身对谢渊道:“谢卿,即日起,以《神武皇帝宝训》为根本依据,整顿全国军职:世袭子弟需经兵部严格考核,兵法、武艺、军纪三项有一项不达标者,一律罢黜世袭资格;勋贵部曲超编人数,三日之内归入朝廷统辖;私占军田、冒领军饷者,限期五日补缴,拒不执行者,抄没家产、贬为庶民!”

“臣遵旨!” 谢渊躬身领命,心中涌起一阵灼热 —— 太祖遗训终得昭雪,勋贵特权的根基被彻底动摇,京营改革总算有了无可辩驳的依据,再不必担心被污蔑为 “违逆祖制”。

午时三刻,萧栎回宫后,谢渊留在太庙前,向围拢的京营士卒与百姓详解《宝训》要义。他指着 “唯才是举” 四字,声音温和却有力:“弟兄们,太祖皇帝定下这条训诫,就是让咱们普通士卒也有出头之日 —— 只要你们有勇有谋、能打胜仗,哪怕是从马夫、伙夫做起,也能当千户、当总兵,不必再受勋贵子弟的欺压!” 士卒们听得热血沸腾,齐声高呼:“谢大人万岁!大吴万岁!” 声浪震得太庙的朱门都微微颤动。

英国公、定国公等勋贵见状,只得硬着头皮上前,对谢渊躬身道:“谢大人,我等愿遵宝训,补缴冒领的饷银,遣散超编的部曲,绝不再犯。” 谢渊点头,目光扫过他们低垂的头:“知错能改便好。三日之内,将补缴清单、部曲名册送至兵部,若有半分虚假、一丝隐瞒,休怪我按太祖遗训与国法论处,绝不姑息。”

未时初刻,谢渊返回兵部,即刻召集兵部侍郎、玄夜卫北司指挥使、都督同知议事。他将《神武皇帝宝训》交给兵部侍郎,指尖点在 “唯才是举” 条款上:“你据此修订《军职考核细则》,加重‘实才’考核的比重 —— 武艺要考骑射、兵器使用,兵法要考《武经总要》解读,军纪要查过往履职记录,三项之中有一项不达标者,无论是否世袭,一律不得授职。”

兵部侍郎接过宝训,双手捧着,郑重道:“大人放心,属下定严格按宝训修订,绝不违逆太祖遗训。”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随即汇报:“大人,玄夜卫暗探已查到,魏国公府私藏《神武皇帝宝训》的坊间删改本,故意删除‘唯才是举’‘严惩勋贵’等条款,只留‘世袭军职’数字,此事是否要即刻上报陛下?”

谢渊眼中闪过厉色,指节在案上轻轻敲击:“当然要报!竟敢私自篡改太祖遗训,伪造典籍,此乃大逆不道之罪!你即刻带人前往魏国公府,搜查删改本,将参与伪造、藏匿的人等一并拿下,押往诏狱署审讯,务必查清楚删改本的流传范围!” 都督同知补充道:“大人,边卫传来消息,部分勋贵子弟在宣府卫、大同卫等边卫任职,也存在世袭却不履职、私吞饷银的情况,是否要将他们一并召回京师考核?”

“自然要考!” 谢渊语气坚定,“传我命令,边卫所有世袭军职的勋贵子弟,限一个月内赴京师参加考核,逾期不到者,按‘自动放弃军职’论处,革去所有职务,遣返原籍!” 三人齐声领命,转身各自去部署,议事厅内只留下谢渊与案上的《神武皇帝宝训》。

未时三刻,魏国公得知私藏删改本之事败露,吓得魂飞魄散,亲自捧着删改本与白银五千两,跌跌撞撞赶往兵部。见到谢渊后,他 “噗通” 跪倒在地,头磕得青石板作响:“谢大人,是我一时糊涂,鬼迷心窍私藏删改本,求大人开恩,饶我一命!” 谢渊低头看着地上的删改本 —— 册页崭新,正是坊间刻本,果然将 “唯才是举”“严惩勋贵” 等制约条款尽数删除,只留下 “勋贵子弟世袭军职” 一句,字里行间皆是为特权服务的刻意。

“魏国公,你私改太祖遗训、伪造典籍,按《大吴律》当斩!” 谢渊厉声喝道,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念你主动认罪、上缴删改本,且未将删改本流传出去,可免你死罪,但需削去魏国公爵位,降为庶民,三日内补缴私占军田的所有租银,若有延误,仍按死罪论处!” 魏国公连连磕头,额头渗出血迹:“谢大人开恩!我愿接受惩处,绝无半分怨言!”

此时,吏部尚书派人送来一封书信与一份考核报名表,送信的管家躬身道:“我家大人说,犬子此前因世袭百户被罢,如今愿放弃世袭资格,以普通士卒身份参加新兵考核,若考核不合格,甘当营中伙夫,绝无二话。” 谢渊接过报名表,见上面 “考核类别” 一栏写着 “普通士卒”,字迹工整,显然是吏部尚书的子弟亲笔所填。他点头道:“回复你家大人,考核公正公开,无论身份高低,皆一视同仁,无人能徇私舞弊。”

申时初刻,谢渊带着《神武皇帝宝训》善本,前往内阁典籍库归还。他将宝训放回鎏金铜匣时,特意嘱咐典籍官:“今后此宝训需抄录十份副本,分送兵部、御史台、五军都督府、各边卫总兵府,让百官、将领皆知太祖遗训的完整内容,不得再被删改、曲解。另外,典籍库需增设玄夜卫校尉值守,非有陛下谕旨或兵部、礼部联批文书,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启金匮阁。” 典籍官躬身应道:“下官遵令,定当妥善保管宝训,不让圣君遗训再蒙尘。”

返回兵部途中,谢渊遇到都督同知,对方翻身下马汇报:“大人,京营士卒报名参加军职考核者已达三千人,其中不少是从马夫、伙夫做起的普通士卒,士气高涨得很!” 谢渊欣慰点头,嘴角露出一丝浅笑:“这才是太祖皇帝想要的军队 —— 唯才是举,不分贵贱,人人都有奔头。” 他顿了顿,又道:“考核时需派御史台官员全程监督,每个考核环节都要记录在案,若发现有勋贵暗中送礼、打招呼舞弊者,即刻拿下,连同包庇者一并参奏。”

申时三刻,谢渊在兵部批阅《边卫世袭子弟考核名单》,翻到宣府卫副总兵侄子的名字时,眉头微微蹙起 —— 名单备注栏写着 “世袭百户,任职三年,未到营履职一次”。他提笔在名单旁批注:“宣府卫副总兵之侄,需先到宣府卫补满一年戍边职责,参与边境巡逻、防务建设,待戍边期满且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京师军职考核,否则取消所有考核资格。” 写完后,他将名单递给文书,语气郑重:“通知宣府卫总兵,严格监督此人戍边,若有懈怠,连宣府卫副总兵一并追责。”

文书接过名单离去后,玄夜卫北司指挥使送来审讯结果:“大人,魏国公府的删改本,是十年前魏国公请民间刻坊伪造的,共刻了五本,除府中私藏的一本,其余四本已在十年间陆续销毁,参与伪造的刻工、管家已全部抓获,皆供认不讳。” 谢渊点头道:“按律严惩 —— 刻工流放辽东,管家杖责五十后贬为奴,让他们给所有敢篡改典籍的人做个警示。”

酉时初刻,暮色渐浓,兵部衙署的烛火已点亮。谢渊仍在整理《宝训宣读完结奏疏》,奏疏中详细记录了太庙宣训的经过、勋贵的惩处结果、改革的推进计划,每一项都附上了具体条款与证据。他写道:“…… 太祖遗训‘唯才是举’,实乃治军之本,今借宝训澄清祖制,既安士卒之心,又肃勋贵之弊,后续当以宝训为纲,持续整顿军纲,让大吴军旅复归开国时的强盛……”

此时,兵部侍郎走进来,递上《军职考核细则》定稿:“大人,细则已按宝训修订完毕,您过目是否可行?” 谢渊接过细则,仔细翻看,见 “考核不合格者,永不授予世袭军职”“勋贵子弟考核需与普通士卒同场竞技,分批次考核,避免舞弊” 等条款清晰明确,完全符合宝训要义,点头道:“很好,明日早朝奏请陛下批准后,即刻颁布全国。” 兵部侍郎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大人,勋贵虽暂时屈服,但他们根基深厚,日后恐会借其他由头反扑,您需多做防备。”

“反扑便让他们来。” 谢渊目光坚定,望向窗外渐暗的天,“有太祖宝训为依据,有国法为后盾,更有士卒百姓的支持,再大的风浪也能顶住。只要守住‘唯才是举’的根本,不让特权死灰复燃,大吴的军旅便会越来越强。”

片尾

戌时初刻,谢渊走出兵部衙署,晚风带着太庙方向飘来的香火气息,混着皇城的槐花香,拂过他的官袍。他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仿佛看到神武皇帝的英灵在云端注视着这片土地 —— 今日,他守住了开国圣君的遗训,打破了勋贵垄断军职的特权枷锁,为大吴的军队找回了 “唯才是举” 的本源,也为无数普通士卒打开了上升的通道。

次日朝会,萧栎颁布《遵宝训整军诏》,将太庙宣训的成果、军职考核的细则、勋贵的惩处结果昭告全国。诏书中写道:“太祖遗训‘唯才是举’,乃大吴建军之魂,今当奉此训整军,革除世袭之弊,让军旅归正途、士卒有奔头……” 百官齐呼 “陛下圣明”,谢渊立于列中,望着御座上的萧栎,心中清楚:这场以祖制破特权的博弈,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今后,他需以《神武皇帝宝训》为纲,持续整顿军纲,让 “唯才是举” 真正融入大吴的军政血脉,成为永不褪色的治军准则。

太庙前的广场上,《神武皇帝宝训》中 “军无定员,唯才是举” 的条款被刻成石碑,立在祭台旁,供百姓与士卒瞻仰。每当京营新兵入伍,将领都会带着他们来到碑前,诵读这八个字,让太祖遗训的精神,代代相传,守护大吴的江山永固。

卷尾语

太庙宣《神武皇帝宝训》一案,以辰时勋贵借 “祖制” 反扑始,以戌时谢渊定整军纲领终,短短六个时辰,完成了 “特权曲解祖制” 到 “圣训正本清源” 的彻底逆转。谢渊未凭强权压制,也未靠帝王独断,而是以 “开国皇帝遗训” 为最锋利的武器 —— 既绕开了 “官官相护” 的利益网络,又占据了 “祖制正统” 的道德高地,让勋贵的 “世袭特权” 失去最后一块遮羞布,其策略之精妙、立场之坚定,暗合明代 “于谦引太祖训驳斥勋贵” 的政治智慧。

从心理与博弈维度观之,谢渊的行动展现了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的极致:勋贵以 “祖制” 为盾,他便以 “祖制本源(宝训善本)” 为矛,直击其断章取义的要害;勋贵引 “民意” 施压,他便借 “宣读圣训” 唤醒真正的民意,让百姓与士卒看清特权的虚伪;勋贵靠 “礼制流程” 推诿,他便以 “维护圣训即守最高礼制” 反驳,让对方无流程可依。每一步都精准击中勋贵的软肋,既未引发朝堂动荡,又彻底瓦解了特权的依据,实现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理想博弈结果。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渊持《神武皇帝宝训》于太庙宣之,勋贵皆伏,军纲始正,时人谓之‘一训破万权’。” 此案深刻印证了 “祖制的生命力在于本源,而非特权阶层的刻意曲解” 这一真理 —— 封建王朝的勋贵常借 “祖制” 谋私,将开国圣君的训诫阉割成特权的保护伞,但若有谢渊这般 “通祖制、守本源、敢抗争” 的直臣,便能让祖制回归 “利民强兵” 的初衷,成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准则,而非特权的遮羞布。

太庙前的宝训石碑,历经百年风雨仍矗立如初;“军无定员,唯才是举” 的训诫,也化作大吴军政的不朽纲领,融入代代将士的血脉。这场因 “祖制之争” 而起的博弈,终将以 “圣训昭彰、特权退散” 的结局,永远载入大吴史册,为后世治国者提供 “如何以祖制本源破解特权垄断、守护公平正义” 的永恒镜鉴。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