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42章 终得甲士齐呼应,不负江山不负黎(2/2)

一名团营老卒走上前,躬身道:“大人,老奴虽入杂役营,却也想学习《操典》,日后若有战事,老奴愿烧火做饭、运送弹药,为大吴出份力!” 谢渊心中一暖,递给他一本《操典》:“好!只要有心为大吴效力,无论在何岗位,都是好兵!” 其他老卒见状,也纷纷上前求《操典》,校场上的气氛愈发热烈。

午时初刻,萧栎派内侍前来慰问,传旨道:“陛下闻团营整训顺利,甚慰,特赐酒肉五十斤,犒劳边军精锐与留营士卒!” 士卒们闻言,齐声高呼:“陛下万岁!谢大人万岁!” 谢渊躬身接旨:“臣代团营士卒,谢陛下恩典!” 内侍笑道:“谢大人整顿团营,陛下都看在眼里,若有勋贵再阻挠,陛下定会为大人做主!”

待内侍离去,谢渊望着校场上的景象 —— 边军精锐在岳谦的带领下操练阵列,步伐整齐;留营士卒在杨武的指导下学习《操典》,神情专注;杂役营的老卒则在打扫校场,收拾兵器 —— 心中涌起一阵灼热。他知道,今日整训只是开始,勋贵们定还会找机会反扑,但只要有《操典》为纲、有边军精锐为骨、有士卒的信任为基,团营终会成为守护京师的精锐之师。

秦飞匆匆赶来,躬身道:“大人,玄夜卫密探查到,英国公府派人去吏部,想让张文再找借口拖延将领考核,却被张文以‘谢大人有陛下朱批’拒绝;魏国公府也派人去户部,刘焕却称‘粮饷已拨,无可再拖’—— 勋贵的阻挠,暂时歇了!” 谢渊点头:“他们只是暂时歇了,日后还会再来。你继续盯着,若有异动,即刻禀报。”

午时三刻,谢渊巡查至新威营,见边军精锐正在操练佛郎机炮,一名士卒正按《操典》中的 “快速装填法” 操作,比往日快了近一倍。谢渊走上前,问道:“此法好用否?” 士卒高声道:“回大人,好用!按此法装填,战时能多打两炮,定能打退瓦剌!” 谢渊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练,日后京师的安危,就靠你们了!”

一名将领上前,躬身道:“大人,《操典》中的‘夜战警戒规’太实用了,去年我们在宣府卫夜战,就是因警戒不到位,被瓦剌偷袭,若早有此规,定不会吃亏!” 谢渊笑道:“这便是编撰《操典》的目的 —— 让团营士卒少走弯路,多打胜仗。”

此时,杨武赶来,递上一份名册:“大人,留营士卒的考核标准已制定完毕,包括‘射箭五十步内中靶十中六’‘举重三十斤行走百步’‘背诵《操典》三条’,您过目。” 谢渊接过名册,翻看后点头:“标准可行,既不苛刻,也不宽松,三日后考核,务必公正,不许徇私。”

未时初刻,谢渊返回兵部,将《团营整训奏疏》整理完毕,详细记录了 “汰老弱三千、补精锐两千、颁《操典》、定考核” 等事,准备明日呈给萧栎。杨武走进来,道:“大人,杂役营的老卒都在学习《操典》,有的还主动帮着教新卒认字数,气氛很好;边军精锐也与团营老卒相处融洽,没有出现冲突。” 谢渊欣慰道:“这便好,团营的根基,不仅在精锐,更在人心齐。”

秦飞送来密报:“大人,玄夜卫查到,吏部尚书李嵩私下召集几名文官,商议‘奏请陛下,让文官参与团营将领考核’,似还不死心。” 谢渊冷笑:“他若敢奏,我便以‘文官干预军政’驳他,有《大吴会典》为据,他讨不到好。” 他顿了顿,又道:“你让密探继续盯着,若李嵩有伪造证据、拉拢其他文官的举动,即刻禀报。”

未时三刻,谢渊前往杂役营视察,见老卒们正围着一本《操典》,由一名识字的老卒读给大家听,其他人听得认真,不时提问。“大人来了!” 有人喊道,老卒们纷纷起身行礼。谢渊摆手:“不必多礼,你们学得如何?” 一名老卒道:“回大人,《操典》里的‘夜战警戒规’,老奴听懂了,日后若有夜袭,老奴便知道该如何报信!” 谢渊点头:“很好,你们虽在杂役营,却是团营的后盾,不可轻视。”

离开杂役营,谢渊又去了新威营的兵器库,见工部送来的新佛郎机炮已入库,每门炮上都刻着 “成武二十一年?军器局造”,旁边堆放着新的炮弹。工部侍郎周瑞正在清点,见谢渊前来,躬身道:“大人,按您的要求,这批炮比往日的轻了三十斤,便于机动,射程也远了五十步,您要不要试试?” 谢渊点头:“好,明日让边军精锐试射,看看效果。”

申时初刻,谢渊在兵部召开将领会议,各营将领都到齐了,手中捧着《操典》,脸上带着认真。谢渊道:“今日整训,只是团营中兴的第一步,三日后考核将领《操典》掌握情况,一月后考核士卒体能、武艺,不合格者,将领降职,士卒转入杂役营 —— 我知道,有些将领是勋贵举荐的,但在团营,只看能力,不看背景!”

一名将领起身道:“大人,末将是英国公举荐的,但末将愿遵《操典》,认真考核,若不合格,甘当普通士卒!” 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末将遵令!” 谢渊点头:“好!只要你们用心,团营定会变强,日后建功立业,陛下定不会亏待你们!”

片尾

会议结束后,岳谦留下,低声道:“大人,英国公府派人送来请柬,邀您明日赴宴,似想缓和关系。” 谢渊冷笑:“他是怕我继续整训,断了他的私财路。你替我回复,就说‘团营整训繁忙,无暇赴宴’—— 我与他,道不同,不相为谋。”

申时三刻,谢渊走出兵部衙署,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皇城的青石板上。他想起今日校场上的景象,想起士卒们坚定的眼神,想起《操典》上 “神武皇帝遗训” 的字样,心中清楚 —— 团营改革,虽遇勋贵阻挠、部门掣肘,却已迈出坚实一步。日后的路,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只要守住 “军法无特权、唯才是举” 的初心,只要有边军精锐的支撑、士卒的信任,有萧栎的默许支持,团营终会成为大吴的 “京师屏障”。

他抬头望向远方,宣府卫的方向,仿佛能看到边军士卒操练的身影;团营校场的方向,仿佛能听到士卒们诵读《操典》的声音。这些声音,这些身影,便是他对抗勋贵、破除积弊的最大底气。夕阳落下,夜色渐浓,谢渊却毫无疲惫 —— 他知道,明日还有新的整训任务,还有将领考核的准备,还有无数的细节要敲定,但他甘之如饴,因为他守护的,是大吴的江山,是百姓的安宁。

卷尾语

团营整训案,以辰时汰老弱始,以申时定考核终,短短六个时辰,浓缩了 “改革破积弊、权斗暗交锋” 的复杂图景。谢渊未凭强权压人,而是以《大吴会典》为据、以神武遗训为纲、以边军战功为盾,一一破解吏部核验阻挠、户部粮饷拖延的困局,既汰除老弱三千(实则清除勋贵空额),又补充边军精锐(注入实战活力),更亲编《操典》以立军规,其策略之周密,暗合明代 “于谦以制度整京营” 的治理智慧。

从心理与博弈维度观之,谢渊的行动展现了 “刚柔并济” 的极致:对勋贵的 “刚”(拒赴宴、查账目)是为破积弊;对老卒的 “柔”(发抚恤、留杂役)是为安人心;对吏部、户部的 “据理力争”(引会典、呈战功)是为守职权;对士卒的 “亲授操典”(传实战经验)是为固根基。每一步都精准击中积弊要害,既未引发军卒哗变,又未激化朝堂矛盾,实现 “整训落地、人心凝聚” 的双重成效。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渊汰团营老弱三千,补边军精锐,颁《操典》以训,校场声震,士卒振,勋贵不敢复轻团营。” 此案印证了 “军制改革,需以制度为纲、以实绩为基” 的真理 —— 封建军制的积弊,多源于 “勋贵盘剥、部门掣肘”,谢渊的实践证明,唯有 “手握祖制会典、背靠实战功绩、心怀士卒冷暖”,方能刺破特权网络,让军队回归 “保家卫国” 的本源。

团营校场的黄土,曾埋着老弱残兵的衰朽,如今却承托着边军精锐的步伐;《团营操典》的桑皮纸,曾记着神武皇帝的遗训,如今更写着实战的智慧。这场因 “积弊太深” 而起的整训,终将以 “团营中兴” 的结局,载入大吴史册,为后世治军者提供 “如何以制度破积弊、以实绩固军心” 的永恒镜鉴。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