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边,雷暗自思忖。
敖光话中深意,恐怕是想让他设法请动神农氏出手。
神农氏即炎帝,位列三皇之一的地皇!
他不仅是人族先祖,更是医药之祖。
敖光说玄都洞的丹药无效、须往人间寻医时,雷立刻想到了神农氏。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每个华夏儿女自幼耳熟能详。
但许多人不知道,另一则传说也与他有关——
那便是精卫填海。
身为炎帝的神农氏,其幼 ** 娃不知何故溺于东海。
死后怨念不散,化作一鸟,执念深重,终日衔石欲填东海!
精卫之名源于其鸣声,据说它啼叫时声声如“精卫”,如杜鹃泣血,怨气冲天,足见对东海之恨。
若说此事与龙族有关,雷绝不会意外。
果然,当雷问敖光前往人间所为何事时,对方面露一丝不自然。
这般神情出现在一位久居上位者脸上,实属罕见。
“小友身为截教嫡传,又与当今商王交情深厚,想必有办法相助敖丙。若实在不成,也是他的命数。”
此言令雷暗惊!
他深居东海,怎会知晓我的事?我在截教声名不显,与帝辛的关系他又从何得知?
敖光看出他的戒备,含笑解释:“小友莫惊。龙族遍布五湖四海,若论消息灵通,恐无人能及。小友突袭周国、一举夺城之事已传遍天下,龙族自然报于我知。”
鲧与禹平息洪水之后,山川脉络与江河走向皆被重新调整,需以重器稳固,防范天地再起动荡。
于是大禹铸造九鼎,用以镇守九州地气。
然而水脉纷杂,一时之间难以如地脉一般统合归一。
此时龙族归顺天庭,投入昊天上帝座下,成为受封的正神。
昊天上帝或为安顿龙族职司,或体恤人间疾苦,遂派遣龙族执掌天下水脉。
自四海至井泉,凡有水流通行之处,皆有龙族踪迹。
从此水灾近乎绝迹,实为莫大功德。
然正如诸多庞大势力一般,初时龙族励精图治,气象蓬勃,
未料不久便渐生弊病。
各地龙族纷纷兴建龙宫,仿佛无宫便不配为龙。
而近年来,水患与蛟龙作乱之事频传,
其中多有龙族暗中操纵,甚或明目张胆亲自引发。
有龙族因祭祀不丰而兴风作浪,
亦有龙族为修炼神通,肆意改动水道。
于是世间便流传仙人斩蛟的传说,
昔日火灵与龟灵游历红尘时,也曾行此义举。
无论善龙恶龙,名义上皆归四海龙王统辖。
故而敖光虽坐镇东海,却对天下水事如指掌。
雷此时方知,龙族势力虽不显于外,实则遍布四方,
难怪连截教亦对其礼让三分。
若龙族真要掀翻棋局,恐将再临灭世洪水!
“龙王既有托付,雷自当尽力。然我与地皇素无往来,唯有返回朝歌悬赏求医。若最终未能救回三太子……”
雷坦言与神农氏并无交情,敖光闻言即明其意。
见他语带迟疑,敖光当即接道:“无妨。即便只是随截教嫡传历练一番,开阔眼界也是好的。若能救治自是最好,若实在不行,便让他受些香火,做个神仙也罢。”
好一个“实在不行便做神仙”!
不愧是龙族,底气十足。
也唯有龙族能如此——无论沿海或内陆湖泊,龙王庙宇遍布,香火旺盛。
若换他人私设祠庙,早被朝廷视为邪祀,一律捣毁。
雷刚受敖光救命之恩,实难推却这番请托,
遂应道:“承蒙龙王不弃,便请三太子随我前往朝歌。雷必尽力寻访良医,为他求得生机。”
心中却暗忖:该如何与神农氏牵上线呢?
倘若能救下敖丙,与龙族结下情谊,对他日后的谋划必然大有助益。
哪怕只是多一条消息门路,危急时刻也能救命!
于是,刚经历一场恶战、尚未缓过神的敖丙,又被龙王迷迷糊糊托付给了雷一行人。
辞别敖光后,众人返回陈塘关。
李靖一进府邸,便匆匆赶往内室,与殷夫人商议搬迁之事。
不知他是如何向殷夫人解释三个儿子离奇消失的。
雷三人坐在正堂,面面相觑。
龟灵已梳洗更衣,不再狼狈,甚至未施障眼法,露出本来样貌。
此刻她边吃边喝,目光不时扫向雷,时而嫌弃,时而纠结,却丝毫不耽误她往嘴里塞东西。
雷把玩着乾坤圈与混天绫,眼神飘忽,心中盘算如何分配。
乾坤圈可送给兔作礼,正好她即将下山。
混天绫尺寸有限,做衣裳实在勉强,至多当个束胸。
但若送给火灵,毕竟是哪吒旧物,总觉不妥。
罢了,一并送给兔吧!
一主一辅,攻守兼备。
敖丙怔怔望着二人,不知何去何从。
自己堂堂东海龙王三太子,求死不得,竟要流落人间?
若遇同族,岂不遭人耻笑?
他犹豫地看向龟灵——与截教嫡传同行,倒也不算辱没身份。
又望向雷——此人真能请来神农氏么?
神农氏若见了他,会不会直接出手了结恩怨……
等等!
敖丙猛然瞪大双眼!
父王该不会正是此意?
他此番未按计划赴死,未能完成那位的交代!
于是父王便让他换一种死法?
只要见到神农氏,便稳赚不赔!
若成,自己得救,还无需欠人情。
毕竟父王救下了这几人。
若不成,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