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安母把闺女从厂子里喊回来。
趁着孩子们都睡了,安母拉着安红英在堂屋里说话。
“红英啊,”
安母语重心长。
“你看素素这又有了,家里是越来越热闹。你这一个人带着大丫二丫,终究不是个长久之计。娘这心里,总是惦记着你。”
安红英正嗑瓜子呢,听到这话头也不抬,声音清脆的反驳道。
“娘,我现在这样好得很!上班挣钱,下班带娃,自在!用不着看谁脸色!”
“好什么好!”
安母嗔怪道。
“你还年轻,日子长着呢!总得再找个靠谱的人!前头那个周文渊,哼,是他家没福气,瞎了眼!”
安母顿了顿,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
“我托街西头的你王婶打听了,她有个远房侄子,前几天刚返城回来!是知青!有文化!在机械厂宣传科工作!条件真不错!你看,要不要见见?”
安红英撇撇嘴。
“知青?文化人?娘,你可别忘了,上一个‘文化人’他家是啥德行!我可不想再找个祖宗回来供着!”
“哎呦,这个不一样!”
安母赶紧摆手。
“就见一面,成不成的,咱说了算!要是不顺眼,你掉头就走,娘绝不拦着!就当去茶馆歇歇脚,嗑点瓜子!”
安红英被老娘磨得没办法。
再加上心里那点劲儿上来了。
凭什么她安红英就遇不上个好男人?
她一拍大腿。
“行!见就见!我倒要看看,这返城知青是个什么货色!”
这话惹得安母伸手在她脑袋上拍了一把。
“别老毛病犯了,胡说啥呢!什么货色,你得尊重人家!”
“知道了娘!”
安红英抓了一把瓜子就跑。
省的再留下被娘教训。
到了周日,这次安红英根本没特意打扮。
就穿着平时上班的工装,头发利落地扎在脑后,素面朝天,骑着自行车就去了约好的茶馆。
她找到靠窗的位置坐下,自己先叫了壶最便宜的茉莉花茶。
咔吧咔吧地嗑起林素素给她带的南瓜子,那架势可一点不像来相亲的。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半新中山装戴着眼镜身材高瘦的男人来了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请问是安红英同志吗?我是赵卫国。”
安红英点了点头,也没起身,指了指对面的座位。
“赵同志是吧?坐。”
赵卫国被她这直愣愣的眼神看得有点不自在,讪讪坐下。
刚开始安红英还算给面子。
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赵卫国吹嘘他在东北插队的光辉岁月。
她心里暗自撇嘴。
说得跟真的一样。
真要是有能耐,咋这么久才被家里托关系调回来?
在县城这几年,安红英也不再是从前的单纯村姑了。
果然,当赵卫国把话题引到家庭和未来时,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
他推了推眼镜,看着安红英很是和气的说道。
“红英同志,听说你有两个女儿?”
安红英点点头。
“是啊,俩闺女都是我心头肉,能干又懂事!”
“哦,女儿是好,贴心。”
赵卫国笑了笑,话锋一转。
“不过,我们老赵家三代单传。我父母就我这么一个儿子,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看到孙子,延续香火。我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的事情能成,咱们再要两个孩子?最好是儿子。”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语气带着一种施舍般的大度。
“你放心,你那边两个女儿,我们也不会亏待,到时候也可以帮衬着带带弟弟,家里也热闹…”
“啪!”
安红英手里的瓜子重重地往桌上一拍。
声音瞬间拔高了八度,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