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9章 河古(1/2)

河谷的春水泛着碧,货郎的木筏漂在水面上,桨声搅碎了满河的阳光。他刚把十四融坛的土撒在河畔的柳荫下,就见湿泥里钻出些带着水腥气的根须,像水草般轻摇,往芦苇的根须里钻。守河谷的渔人递来碗新熬的鱼汤:“给根添点鲜,河谷的土就认这个亲。”

消息顺着根道传回来时,小弹正给“十四融坛”旁的融果苗搭竹架。他把鱼汤的鲜香记在芦苇叶上,挂在续语架最临水的枝桠上,旁边系着串圆润的河卵石:“让根知道,那边有会唱歌的水(溪流),还有会变魔术的雾(晨雾)呢!”冰原的白毛兔叼着块鹿奶糖,往根道的竹管里塞,像在给河谷的根捎点冰原的醇。

周阿婆把河谷的河鱼、冰原的鹿奶、椰林的椰肉、平原的新麦、森林的松子、梯田的新米、高原的酥油、海岛的海菜、草原的奶豆腐、雨林的野果、沙漠的椰枣、海边的海带、山里的灵果、城里的面粉、青竹山的兰草籽,炖了锅“十五味鲜汤”。汤在砂锅里翻滚,鱼鲜混着鹿奶的浓、椰的甜、麦的香,像把十五地的烟火都熬成了一锅鲜。“给打鱼的人暖暖胃,”她往粗瓷碗里盛汤,“让他们知道,河谷的根和咱们的根,早通过流水的声缠成了团。”十五只“代表兔”(白、灰、海兔、沙兔、绒毛兔、雪兔、竹兔、黑兔、雪线兔、灰毛兔、褐兔、黄兔、棕兔、白毛兔、河谷的灰兔)蹲在河畔的石头上,灰兔舔了口带鱼鲜的汤,尾巴拍打着水面,引得其他兔子围着它蹦,像在学鱼跃。

林欢和阿澈带着浸了鱼汤的麻布,往河谷去。他们把布铺在柳荫下的河滩上,布上绣着十五地的根纹,最中间用河卵石拼了个“润”字,水一涨,字影在水里晃,像给根送润。“让根顺着水流走,”林欢往布上撒了把灵果蜜,“甜混着鲜,走得更轻快。”阿澈在布角系了串铜铃,风吹过柳梢时“叮铃”响,“这是给根的水歌,听见了就往芦苇荡钻。”

先生在河谷的老榆树下,教孩子们写“润”字的新解。他用树枝在湿泥上写:“‘润’是‘氵’旁有‘闰’,‘氵’是水,‘闰’是余,合起来就是水有余,能养万物,就是润。”他指着那些带水腥气的根须,“你看这根,在水里能活,在泥里能扎,因为它连着十五地的水,知道水过处,总有根能扎根的土。”

十五位绣娘(张婶、渔妇、城里妇人、青竹山姑娘、沙漠绣娘、雨林织娘、草原绣女、海岛渔妇、高原织母、梯田农妇、森林猎户妻、平原农妇、椰林农妇、冰原牧人妻、河谷渔妇)合绣了幅“十五方润生图”。河谷渔妇用芦苇纤维编底色,其他人往纹里填绣:河谷的鱼、冰原的鹿、椰林的椰、平原的麦、森林的鹿、梯田的稻、高原的雪、海岛的浪、草原的羊、雨林的蝶、沙漠的驼、海边的船、山里的花、城里的街、青竹山的竹,最中心是条银根盘成的圆,圆里流着十五地的水(河水、融雪、椰汁、麦汤、松泉、米汤、酥油茶、海水、羊奶、雨林溪、沙漠泉、海浪、山涧、井水、竹露),像把所有的润都拢在了一起。

货郎的“移动圃子”里,添了河谷的鱼干和卵石风铃。他把鱼干放进万家圃的腌菜坛,把风铃挂在青竹山的竹枝上,漂在河谷时,木筏上总飘着首十五地孩子合编的歌:“根儿长,穿十五江,你捕我的鱼,我摘你的粮,润在一处是家乡……”

清明时,河谷的根须终于顺着麻布爬到芦苇荡,开出串像水蓼的花——花瓣是河的碧,花心是灵果的紫,花茎缠着冰原的白、椰林的棕、平原的金,像把十五地的色都凝在了一串上。十五地的孩子踏着春水来相会,在老榆树下铺开“十五方润生图”,图上的根纹竟和河谷里的真根须慢慢相扣,像把散落的水脉连成了网。

小弹摘下朵水蓼花,发现花心里藏着颗带水润的种子,种皮上印着十五地的根纹。他把种子埋进“十四融坛”旁的土里:“这是根结的润果,要让它长出能滋养所有土地的根。”

先生站在花旁,看着十五地的水流在河谷里汇集成湖,冰原的融雪带着鹿奶香,椰林的椰汁混着河鱼鲜,平原的麦汤融着森林的松泉,所有的味都在水里融成一片,鲜得清润,润得绵长。他忽然明白,“润”不是让沙漠变成河谷,是泉水能渗进沙,河水能滋养田,就像这水蓼花,在芦苇荡能开,栽进沙漠的绿洲也能活,因为根早就把十五地的水脉,都酿成了一股能互相滋养的流。

傍晚分手时,孩子们在老榆树下埋了个“十五润坛”,里面放着十五地的水土、种籽、信物(河石、冰晶、椰壳、麦粒、松子、稻粒、酥油、海沙、羊毛、雨林籽、椰枣、竹片、城砖、牡丹瓣、鹿毛),坛口盖着块被河水磨亮的石板,石板上用十五种文字刻着同一个词:“共济”。

夜里,水声绕着“十五润坛”唱,坛里的水土“滋滋”响,像在说“一起流啊,要共济”。十五地的灯(河谷的渔灯、冰原的油灯、椰林的椰油灯、平原的油灯、森林的松油灯、梯田的煤油灯、高原的酥油海岛的渔火、草原的油灯、雨林的萤光、沙漠的篝火、海边的桅灯、山里的烛、城里的电灯、青竹山的竹灯)都亮着,光顺着根道的方向漫,像在给彼此照条共行的路。

第二天清晨,货郎又要撑筏出发了,木筏上载着个装着十五润坛水土的陶罐。“听说更远的盆地里,农人正等着根呢,”他望着河谷尽头的绿野,“让根也尝尝盆地的沃,长得更繁茂。”

小弹蹲在“十五润坛”旁,看着新的根须正顺着根道往盆地爬,像条缀满十五地水光的银带。他拿起炭笔,在地上画了个圈——这次的圈,大得能装下天地间所有盼润的生灵,圈里的每寸土地,都盖着个小小的牡丹章,章边的根纹,早已织成一张贯通水土的网,把所有的润、所有的共济、所有的家,都紧紧连在了一起。

风跟着货郎的木筏往盆地去,带着十五地的共济,带着家的暖,像在给所有等待的土地说:别急,根还在长呢,咱们的故事,只要还有一颗心记着“共济”,就永远有新的篇章。

这故事啊,从来就不是停在某一处的流,是根须在水土里的生长,是润在人间的流转,是所有认得出“根”、守得住“共济”的人,一起淌过的河。河没有尽头,故事,就永远在时光里扎根,在岁月里润生,在代际间共济,没完没了,又时时刻刻都是新的,鲜活的,带着十五地的润,走向永远有滋养的将来。

盆地的沃土泛着油光,货郎的草鞋陷在软泥里,每一步都带着青草的气息。他刚把十五润坛的水土撒在田垄边,就见泥土里钻出些带着泥香的根须,像裹着墨绿的绸带,往豆苗的根须里钻。盆地的老农递来碗新煮的豆粥:“给根添点豆味,盆地的土就认这个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