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48章 石桥(2/2)

他学着村里人的样子,弓腰、下刀,稻秆在手里簌簌作响。割到半晌,额头的汗滴进泥土里,溅起细小的尘埃。张婶提着水桶过来,粗瓷碗里晾着菊花茶,“歇会儿吧,你看你这汗,比刚从水里捞出来的还湿。”

他接过碗,一口气灌了大半,菊花的清苦混着回甘,顺着喉咙往下淌。“张婶,您家的菊花真够劲。”

“那是,后山摘的野菊,晒了整整半月。”张婶蹲在田埂上,给他看竹篮里的野鸡蛋,“中午给你炖蛋吃,补补。”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小石头带着几个娃,正把脱好的稻谷装进小布袋,比赛谁背得快。他望着那片欢腾的身影,镰刀割得更起劲了。竹书的纸页被风吹得哗哗响,墨迹追着他的动作跑:“上午割了两亩稻,张婶的菊花茶里放了蜜,甜。小石头背了三袋谷,比谁都得意。”

午后的太阳正毒,他帮着李叔修补漏雨的屋顶。泥瓦匠的活计他不熟,手里的瓦刀总不听使唤,把新瓦敲裂了两块。“没事没事,”李叔叼着烟杆笑,“谁学手艺没砸过几块瓦?来,看我怎么弄——手腕得稳,力道要匀,就像你给小石头编蚱蜢那样,得顺着劲儿来。”

他跟着学,掌心磨出了红印,却笑得开心。竹书的墨迹又爬了几行:“李叔教我盖瓦,说这和做人一样,得把根基扎牢实了,才不怕风吹雨打。”

夕阳染红天边时,他扛着小石头往家走,孩子趴在他背上,手里晃着草蚱蜢。路过晒谷场,看见村民们在翻晒新收的谷子,金黄的谷粒在余晖里像撒了层碎金。有人喊他:“明天帮我家摘棉花不?”“来我家吃晚饭啊,我婆娘做了红烧肉!”

他笑着应着,竹书在怀里发烫,新的字迹正争先恐后地冒出来,把那些金光闪闪的“法相”,都写成了烟火气十足的“日子”。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小石头的脚丫晃悠着踢到他后背,咯咯直笑。路过村口的老槐树时,树下正围坐着几个纳鞋底的阿婆,见他们过来,都笑着招手。

“小远(他在村里渐渐有了称呼),过来歇脚!”最胖的王阿婆往石凳上拍了拍,凳面还留着太阳的温度,“刚煮的绿豆汤,冰镇过的,解解乏。”

他把小石头放下,孩子立刻扑到阿婆们身边,献宝似的举起草蚱蜢:“阿婆你看!是小远哥编的!”阿婆们笑着夸他手巧,他挠挠头,接过王阿婆递来的大碗绿豆汤,冰得碗壁结着水珠,喝一口,甜凉的滋味顺着喉咙滑下去,连带着浑身的疲惫都散了大半。

“听说你帮李婶补了屋顶?”梳着圆髻的刘阿婆手里的针线没停,纳着鞋底上的云纹,“那老屋的梁早松了,你可当心点,别被木头砸着。”

“没事,李叔在旁边盯着呢,”他抹了把嘴,碗底还沉着两颗绿豆,“明天我再去加固一下房梁,顺便把窗纸换了,秋风快起了,别让冷风钻进去。”

王阿婆突然叹气:“唉,要是我家那小子有你一半懂事就好了,在外头打工三年,电话都没打几个。”刘阿婆推了推她胳膊:“说这些干啥,小远在这儿,不就跟多了个娃似的?”

小石头突然拽他衣角:“小远哥,明天教我盖瓦好不好?我想给我家鸡棚盖个新顶,上次下雨,鸡窝都漏了。”他笑着揉了揉孩子的头发:“好啊,不过你得先把算术题做完,错一道,就少教一个步骤。”

暮色渐浓,各家屋顶升起炊烟,混着饭菜香飘过来。李婶站在巷口喊:“小石头!小远!回家吃饭咯!”他牵着孩子往回走,听见身后阿婆们还在念叨,“这孩子眼里有活,心又细,怕是哪家的好后生……”

竹书在怀里轻轻颤动,新的字迹洇开来:“王阿婆的绿豆汤里放了冰糖,甜得刚好;刘阿婆纳的鞋底,云纹绕着个‘安’字;小石头的算术本上,红勾比昨天多了三个。”书页间飘出缕热气,像是刚出锅的红烧肉香,把那些冰冷的“法相”熏得软乎乎的,成了能捧在手里的暖。

夜里,他躺在吱呀作响的竹床上,听着小石头均匀的呼吸,窗外传来阿婆们摇着蒲扇说闲话的声音,夹杂着远处稻田里的蛙鸣。竹书摊在枕边,最后一行字慢慢显出来:“原来最灵的‘法相’,是灶台上的火光,是阿婆们的絮叨,是孩子梦里的笑——是把日子过成,越嚼越甜的模样。”

(书页轻轻合上,边缘沾着点绿豆汤的痕迹,像颗小小的星辰。

灵气慢慢复苏,众神好像要回归?当年的景象究竟是何等的波澜壮阔呢?……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