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东北部,总面积达6688平方公里。它东与鸡东县、鸡西市毗邻,西与方正县、海林县相连,南与牡丹江市、穆棱县交界,北与依兰县、勃利县接壤,地理位置独特,恰似东北亚经济圈中的重要节点。现辖11镇176个行政村 ,共同构成了林口县丰富多彩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林口县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牡丹江两岸及其支流乌斯浑河两岸就有古肃慎人在此劳动生息。夏商周秦时期,这里处于肃慎人活动的中心地带,是肃慎人的发祥地。汉晋时期,肃慎后裔称挹娄,林口县成为挹娄人的居住地。北魏时期,属勿吉人拂涅部辖区。隋代,勿吉改称靺鞨,林口县为靺鞨人居住地。唐代,大部分属黑水靺鞨都督府辖区,小部分属粟末靺鞨渤海都督府辖区,756年为渤海国郢州属地。辽代,为辽王朝东京道辽阳府五国部之一的越里吉直辖地。金代,属上京路所辖的胡里改路辖区。元代,归辽阳行中书省水达达路胡里改万户府辖治。明代,初为建州女真部辖区,建州部南迁后,为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部辖区,明代永乐八年,在五虎林河流域设立法因河卫,后又增设甫儿河卫。
清代,1647年设牛录章京驻防宁古塔地区,林口县归其所辖;1653年升宁古塔牛录章京为昂邦章京,林口县辖于宁古塔昂邦章京;1662年升宁古塔昂邦章京为将军,林口县辖于宁古塔将军;1757年改宁古塔将军为吉林将军,林口县分辖于宁古塔副都统和三姓副都统;1907年为吉林行省属下的依兰府和宁安府分辖。
中华民国成立后,林口县为吉林省东北路道依兰府和东南路道宁安府分辖。1918年后,为吉林省属下的依兰、密山、穆棱、方正、宁安和勃利等县分别辖治。1933年4月开始属伪满吉林省公署辖,1934年10月划归新成立的伪满三江省和滨江省分辖,1937年7月西南部隶属宁安县部分和东南部隶属穆棱县、密山县部分划归牡丹江省辖。1939年6月1日,林口建县,成立伪满林口县公署,隶属伪满东安省。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3日,日军溃败,苏联红军进驻林口,伪满县公署垮台。8月25日,林口国民党势力建立林口县国民政府,10月底被共产党领导的三江人民自治军接管,11月4日建立林口县政府,隶属三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2月下旬,因国民党土匪武装策动“林口小事变”,人民自治军撤离。1946年3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剿匪部队进驻林口后重建林口县政府,仍隶属合江省。4月15日,划归绥宁省。5月1日,与牡丹江市所属五河林地区合并,成立五林县,林口县建制撤销。1947年2月,从五河林县划出3个区恢复林口县建制,隶属合江省,8月18日隶属牡丹江省。1949年1月6日,刁翎县所辖地区并入林口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3月16日,林口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6月19日改隶黑龙江省。1956年3月13日,隶属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专员公署。1967年6月19日,成立林口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9月23日,改称县人民政府。1983年9月29日,实行市管县领导体制,林口县隶属牡丹江市。
在这片土地上,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着名的“八女投江”事迹就发生在林口县境内的乌斯浑河。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在战斗中她们与主力部队失散,被日伪军围困于河边。在生死关头,她们宁死不屈,毅然投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她们的英勇事迹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林口人。
十一镇巡礼
林口县下辖的11个镇,每一个都独具特色,有着各自的发展轨迹和迷人魅力。
1. 林口镇:作为林口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宛如城市的心脏,跳动着活力与繁荣的节奏。它位于县境中部,牡佳铁路、鹤大公路、方虎公路穿镇而过,交通网络如同血脉般畅通,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这里商贾云集,各类市场热闹非凡,商业的繁荣气息扑面而来。教育资源丰富,学府里书声琅琅,培育着未来的希望。医疗设施完备,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2. 古城镇:地处林口县中部,面积188.73平方千米,仿佛一片宁静而富饶的田园。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花岗岩、煤炭、石英石、金和铁等宝藏。野生动物穿梭于山林之间,雉、花尾榛鸡、沙半鸡、松鼠、野兔、狐狸、野猪、狗獾、貉子等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生机。药用植物和山林特产也十分丰富,人参、黄芪、五味子、刺五加等药材,木耳、松子、鹿茸、元蘑、榛子、蜂蜜等特产,宛如大自然馈赠的珍宝。农业以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烟叶、白瓜子、万寿菊、食用菌等经济作物也蓬勃发展。工业则以铸造、机械加工、木材加工和建筑材料为主,工业的齿轮与农业的韵律相互交织。牡佳铁路过境,设古城镇车站,方虎公路、桦林公路、林莲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为城镇发展铺就了坚实的道路。
3. 刁翎镇:位于县境北部,行政区域面积831.24平方千米,好似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厚重的记忆。这里是革命老区,红色遗迹星罗棋布,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自然风光美如画卷,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河流蜿蜒,是大自然的杰作。农业以种植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特色农产品如刁翎甜瓜,凭借其香甜的口感声名远扬,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
4. 建堂镇:坐落在县境西北部,宛如一颗隐藏在山间的明珠。森林资源丰富,树木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是天然的氧吧。矿产资源有铁、铅、锌等,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业以种植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如中药材种植,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这里的乡村风光宁静祥和,田野间麦浪翻滚,展现出田园生活的质朴与美好。
5. 三道通镇:地处县境西北部,东与刁翎镇、建堂镇相接,南与莲花镇、海林市三道河子镇毗邻,西与方正县大罗密镇相连,北与依兰县达连河镇接壤,地理位置独特,好似交通的枢纽。这里历史悠久,三道通古城等遗址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承载着古老的文化。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野生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时常出没。农业以种植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特色农产品如木耳、蘑菇等,以其优良的品质深受市场欢迎。
6. 莲花镇:位于县境西部,宛如一朵绽放在山水之间的莲花。境内的莲花湖,水域辽阔,湖水清澈,波光粼粼,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美不胜收。周边群山环抱,森林茂密,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农业以种植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渔业也有一定规模,新鲜的湖鱼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7. 奎山镇:地处县境南部,恰似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以种植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如烤烟、白瓜子等也有广泛种植。这里的农民勤劳朴实,用汗水浇灌着土地,收获着丰收的喜悦。乡村建设日新月异,道路平坦宽阔,村庄整洁美观,展现出新时代农村的新风貌。
8. 朱家镇:在县境西南部,区域面积为371.93平方千米,仿佛一座充满活力的小镇。有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4个民族在此和谐共处,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境内地下矿藏有花岗岩、大理岩、油页岩、粘白土等,山林特产有木耳、松子、蘑菇、榛子等。粮食作物以大豆、玉米、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木耳、蔬菜、药材、林果等。牡佳铁路过境,设朱家沟站,交通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9. 柳树镇:位于县境东南部,宛如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农业以种植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特色农产品如红树莓,果实饱满,酸甜可口,备受消费者喜爱。这里的自然风光优美,田野、山峦、河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乡村旅游逐渐兴起,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10. 青山镇:地处县境东部,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森林资源丰富,木材产业发达,是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同时,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如养殖林蛙、种植蓝莓等,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这里的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是人们向往的宜居之地。
11. 龙爪镇:在县境南部,好似一颗闪耀的星星。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石墨等,工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农业以种植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特色农产品如欧榛,果仁饱满,营养丰富,深受市场青睐。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剪纸、刺绣等,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必游景点
1. “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地:作为第一批国家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的重要一员,宛如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这里是“八女投江”事迹的发生地,乌斯浑河缓缓流淌,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伟大的历史。“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庄严肃穆,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生动地再现了八女英勇抗敌的场景,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她们的爱国精神和不屈意志。每年都有无数游客前来瞻仰,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