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东北边陲,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东部,有一片充满活力与故事的区域——东风区。这里,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气息相互交融,自然的风光与人文的魅力相得益彰。
一、区域概况
东风区总面积190.8平方千米,是佳木斯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全区共辖4个街道、1个镇、1个乡 ,整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松江乡位于东风区边缘地带,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广袤的田野里,每年都会收获大量的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等。当地农民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方式,同时也积极引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建国镇历史较为悠久,镇上有一些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街道,见证了岁月的变迁。镇里的集市热闹非凡,每逢赶集日,周边的村民都会聚集于此,买卖各种生活用品和农产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这里的人们大多从事农业和小型商业活动,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但安稳而幸福。
街道方面,晓云街道是东风区的老城区,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氛围浓厚,邻里之间关系和睦,生活配套齐全,是居民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地。佳东街道商业氛围较为活跃,街道上店铺林立,涵盖了餐饮、零售、娱乐等多个行业,满足了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造纸街道与佳木斯造纸厂紧密相连,曾经这里因造纸厂的繁荣而热闹非凡,虽然如今造纸厂的规模有所变化,但街道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工业气息,见证了那段辉煌的工业历史。佳南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近年来不断发展,新建了许多住宅小区和商业设施,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东风区的历史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当时这一带通称“蒙古力”,属于桦川县富田区。据考证,此名于民国三年(1914年)形成,彼时,这里居住着蒙古族和赫哲族,他们以渔猎为生 。由于地界纠葛不断,桦川县政府将此地划归蒙古人,因此俗称“蒙古力”。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佳木斯镇改为建制,归伪满洲国三江省直辖。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佳木斯实行新的行政区,东风区为水乡区所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佳木斯解放,同年12月25日,佳木斯市政府成立。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市政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实行区街(乡)制,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东风区属第3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5年6月将政府改为区公所,东风区属第3区公所。1956年城区3个区公所撤消,建立德祥、永泰、佳西、西林、保卫、晓云、永安和佳东8个街道办事处,东风区划归佳东街道办事处。1958年1月15日佳木斯市政府进行市区区划调整,撤消各街道办事处,重新设置长安、佳西、和平3个市辖区和郊区,东风区划归和平区 。同年秋,区建制撤消,城区成立人民公社,11月12日成立了东风区人民公社,东风区划归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12月,东风人民公社改称为佳东人民公社。1968年4月28日,佳木斯市革委会决定将市区和平、佳东人民公社合并成立东风区,9月10日,合江地区革委会决定撤消东风区,划为东风人民公社。1969年9月18日,合江地区革委会决定将佳木斯市区原来的8个人民公社合并为东风、前进、向阳、永红4个人民公社。1972年10月28日,佳木斯市东风区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为佳木斯市东风区革命委员会,按县级建制。1980年9月11日,东风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佳木斯市东风区人民政府。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东风区积累了丰富多元的文化。这里曾是多个民族聚居之地,蒙古族和赫哲族的文化在此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传统的渔猎文化、独特的民族服饰和饮食文化等,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依然能在一些民俗活动和老人们的记忆中找到踪迹。同时,东风区的工业文化也独具特色,佳木斯造纸厂曾经是我国造纸行业的重要支柱,“一五”期间由苏联援建,是中苏友谊的象征,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 。围绕着造纸厂形成的工业文化,包括工人的生活方式、工作精神等,成为了东风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历史人物
在东风区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不少值得铭记的人物。比如,在工业发展时期,佳木斯造纸厂的许多工人为了企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他们中有的技术骨干,不断钻研造纸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产量 ;有的劳动模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带领工友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虽然他们大多没有留下广为人知的名字,但他们的贡献却深深铭刻在东风区的工业历史中。
在教育领域,东风区也有一些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扎根基层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为东风区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必游景点
(一)1957文化创意产业园
1957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东风区,其前身是佳木斯造纸厂,这是我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有着“亚洲第一大造纸厂”的美誉 。如今,这里借鉴北京“798艺术区”和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及风格,在对原造纸厂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加以修缮、改造和再利用 。园区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建设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博物馆、遗址公园、创意产业园等五大功能区。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老旧的造纸设备被改造成了独特的艺术装置,高大的厂房被改造成了展览馆、工作室等 。漫步其中,既能感受到浓厚的工业历史氛围,又能领略到现代艺术的魅力,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佳木斯造纸厂的辉煌历史与现代的创新发展。
(二)东珠珍宝博物馆
东珠珍宝博物馆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东珠为主题的博物馆 。东珠,产自中国东北的江河之中,从辽代到清朝,一直是宫廷的贡品,见证了历代朝廷的更迭 。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充满艺术气息。馆内收藏了各式各样的珍珠展品,通过丰富的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以及专业的讲解,让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东珠的历史文化、加工工艺以及经济价值 。在这里,游客还可以参与开蚌取珠、创意设计等体验活动,感受匠心与珍宝的契合、艺术与灵感的碰撞。如今,东珠珍宝博物馆已成为佳木斯市集东珠蚌采捕、创意设计、生产加工、珠宝展示、销售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项目,也是研学游的热门打卡地。
(三)启航广场
启航广场地处东风区长安东路东段尽头,松花江南岸 。广场处于城市较为开阔的地带,与松花江相邻,周边交通便利。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欣赏松花江的自然风光,感受江水的波澜壮阔 。清晨,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傍晚,夕阳西下,余晖将江水染成金黄,美不胜收。广场也是当地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每天都有许多市民在此锻炼身体、聊天娱乐,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启航广场是了解佳木斯城市风貌与自然景观的绝佳地点。
(四)国防教育主题公园
东风区将某部队内的小游园改造成了国防教育主题公园,丰富了社区的文化内涵 。公园内设置了各种与国防教育相关的设施和展示内容,如武器模型、军事历史展板等 。通过这些展示,游客可以了解我国的国防建设历程、军事装备发展以及国防安全的重要性 。同时,公园的建设也提升了小区的环境品质,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成为了居民接受国防教育的生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