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鸡冠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三江平原穆棱河流域,区域面积153.2平方公里,是鸡西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
历史沿革
清末,鸡冠山一带放荒垦殖形成屯落,隶属密山府管辖。中华民国初期,有辽阳人于鸡冠山以西垦殖建屯,隶属密山县管辖。1921年后,隶属第六区第五保。随着煤田开发,人口聚集,工商业逐渐发展。东北沦陷后,初为鸡冠山保,后改设鸡西街。1941年9月,于鸡西街设置鸡宁县,改鸡西街为鸡宁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设置城关区。1948年4月,将城关区周围农村区域划出,增设鸡冠区。1949年7月,改隶鸡西县。1950年7月,城关区、鸡冠区分别改称第一区和第二区。1956年1月,第一区改称鸡西镇;同年5月,撤销第二区,分设城子河乡和梁家街乡。1957年3月,正式撤销鸡西镇,设立鸡西市鸡冠区,并辖红星、梁家街、城子河3个乡。1964年12月,城子河办事处和红星公社划归鸡冠区管辖。1970年10月,城子河办事处划出,设立鸡西市城子河区。
行政区划与乡镇简介
鸡冠区辖7个街道、2个乡,分别是向阳街道、南山街道、立新街道、东风街道、红军路街道、西鸡西街道、西山街道、红星乡、西郊乡。
- 红星乡:位于鸡冠区东部,下辖红星村、东太村、红太村、红胜村、鸡兴村、西太村、前进村、朝阳村等。其中,红星村在1947年土地改革时从东太平乡屯分离出来,因土地改革工作队队长看到军帽帽徽而取名为红星村,上世纪80年代初曾以沙发制造闻名,被誉为“沙发村”,如今还依托杏花山发展旅游产业,自2010年举办杏花山文化旅游节,已成功举办14届。
- 西郊乡:位于鸡冠区西部,下辖梁家村、团结村、三合村、新发村、西郊村、东郊村等。这里是鸡冠区重要的近郊农业区域,主要以蔬菜、花卉、食用菌、青玉米、小杂粮等经济作物种植为主,为城区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 。
文化脉络与历史人物
鸡冠区的文化脉络与当地的开发历史和军事活动紧密相连。在民国时期,随着煤田的开发,大量人口涌入,带来了多元的文化元素,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也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氛围。
在历史人物方面,虽然没有特别着名的广为人知的历史名人,但在鸡冠山保卫战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战士。1946年,谢文东匪帮企图夺取鸡宁县,驻守鸡宁县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三支队的第十七团和警卫团在肖荣华司令员和谭文邦政委的指挥下,与敌人在鸡冠山展开激烈战斗。当地村民也积极支援前线,如朝阳村村民董清林等为战士们送饭,为保卫鸡西、重创谢文东匪帮做出了贡献。
必游景点
- 鸡西市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自然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标本和艺术品,展示了鸡西地区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自然资源等,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鸡西的过去和现在。
- 鸡西动植物园:园内有各种珍稀动物和植物,是游客亲近自然、了解动植物知识的好去处。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到东北虎、梅花鹿等动物,还能欣赏到各种花卉和树木,四季景色各异。
- 鸡冠山:位于鸡冠区东北坡,因山形酷似鸡冠而得名,是一座死火山。这里曾发生过着名的鸡冠山保卫战,山上还保留着一些战斗遗址,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历史的沧桑。此外,鸡冠山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山上植被茂密,景色宜人,是徒步和登山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