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9章 宋文通(1/2)

河北镇州,博野军驻地的参军处,人头攒动。一名穿着洗得有些发白、浆洗得还算平整的粗布衣衫的青年,正排在报名队伍中,他身形挺拔,面容俊秀,在一众军士里颇为显眼。

轮到他时,负责登记的军士头也没抬,例行公事般问道:“名字,年龄,籍贯?”

青年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朗声回答:“宋文通,二十岁,博野人。”

军士这才抬眼,看了看眼前这位俊秀的青年,点了点头,拿起笔在名册上迅速写下,然后挥了挥手:“好,下一个。”

宋文通领过分发的武器和甲胄,甲胄冰凉且带着一股金属的腥气,武器也不算精良,但他紧紧攥着,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仿佛握住了改变命运的钥匙。他循着指示,走向自己的休息点。

夜幕悄然降临,营地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巡夜士兵的脚步声。宋文通躺在简陋的铺位上,难以入眠。他索性起身,走到营地外,抬头看向天空那轮皎洁的月亮。月光如水,洒在他身上,也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他想起了家中鬓角已染霜华、日夜操劳的母亲,还有那个总爱跟在他身后、叽叽喳喳的小妹。“娘,小妹,等着我。”他在心里默念着,随即握了握拳头,眼神变得无比坚定,“我一定要在军中出息,将来让你们都过上好日子。”一夜无话,对未来的憧憬与对家人的牵挂,交织在他的心头。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宋文通便随着队伍,开始了艰苦的军营生活。日复一日的训练,枯燥却又磨砺着他的意志。他努力学习武艺,练习战术,渴望着能在战场上崭露头角。

日子就这样在单调的训练和对家乡的思念中一天天过去。直到有一天,宋文通在营地角落和几个同队士兵闲聊时,无意间听到了一个消息——自己所属的小队,要去袭击张秋。

张秋,是前镇州监军太监。仗着朝中有人撑腰,他在镇州一带行事肆无忌惮,搜刮民脂民膏,残害忠良,早已是天怒人怨。可当今圣上对太监干政的局面也是有心无力,无可奈何。所以,博野军中尉马华,早就想找机会除掉这个祸害,这次便打算派几支小队,趁张秋出城之际进行袭杀。

听到这个消息,宋文通心中一动,他看着远处训练的士兵,眼中精光一闪,喃喃自语道:“这,是个机会!一个能证明自己,能为家乡除去一害,也能让自己更快出人头地的机会!”

公元873年,咸通十四年,春。镇州不远处的期街亭,四周荒草丛生,树木稀疏,是个易守难攻的伏击之地。宋文通所属的小队,与其他三支小队,悄无声息地埋伏在这里。他们得到了中尉马华的指令,今日张秋会出城,这是动手的最佳时机。

时间一点点流逝,空气仿佛都凝固了。终于,远处传来了队伍行进的声音。不一会儿,一支人数约有二百人的队伍,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中。

四支小队的队长悄悄凑到一起,互相看了看,脸上都露出了惊讶和凝重的神色。其中一个队长低声说道:“这次情报有误啊,这死太监带的人,远超咱们的预料。”

另一个队长皱着眉,咬了咬牙:“到此地,已经没有退路了,只有上了!”可算上四个小队的人,加起来也不过八十人,与对方的二百人相比,实力悬殊巨大。

尽管如此,当张秋的队伍靠近埋伏圈时,四支小队还是如同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与对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喊杀声、兵器碰撞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了期街亭。然而,实力的差距是残酷的,战斗的结果不出意料,博野军这边大多数士兵都阵亡了,鲜血染红了地面。

张秋坐在马上,看着眼前的惨状,嘴角泛起一丝冰冷的冷笑,他用尖细的嗓音说道:“就你们这些人,也敢来动咱家?真当咱家好灭口吗?”说完,他挥了挥手,示意手下人去把剩下的活口抓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