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里,林默和豆爱国几乎是以分局为家。
白天,他们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档案材料中,仔细核查每一个有海外关系或背景复杂的人员信息。
晚上,他们还要参加各种案情分析会,与其他同志一起研判线索。
这项工作异常枯燥,常常一整天都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但林默始终保持着耐心,他知道公安工作就是这样,破案的关键往往就隐藏在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中。
这天下午,林默正在翻阅一份旧档案,豆爱国突然拿着一份材料快步走来。
\"默哥,你看这个。\"豆爱国将材料放在林默面前,\"这是去年的一份外事活动记录,当时有个外国代表团来访,负责接待工作的翻译叫苏文静,背景很不一般。\"
林默接过材料仔细翻阅。
苏文静,三十岁,外交部翻译司工作人员,父亲是留美归国学者,母亲是上海资本家出身。她本人毕业于四九城外国语学院,精通英语和俄语。
\"这个苏文静有什么问题?\"林默问道。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豆爱国指着材料上的一行小字,\"在那次外事活动期间,她曾经单独陪同代表团成员游览故宫,期间有大约半小时脱离了随行人员的视线。\"
林默皱起眉头:\"单独陪同外宾是不符合规定的。当时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
\"我问过当时负责安保的同志,他们说苏文静解释说是外宾想要购买纪念品,她带他们去了故宫内的商店。但因为语言不通,其他随行人员没有跟进去。\"
林默沉思片刻:\"这个理由听起来合理,但确实违反了安保规定。还有其他可疑之处吗?\"
豆爱国点点头:\"更奇怪的是,就在那次外事活动后不久,苏文静就申请调离了外交部,现在在文化部下属的一个研究所工作,职位是普通的研究员。\"
\"从外交部调到文化部研究所?\"林默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这确实不太寻常。一般来说,外交部的翻译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怎么会轻易调到一个相对边缘的部门?\"
\"我也觉得奇怪,\"豆爱国说,\"而且我查了一下,苏文静在调离外交部后,生活作风发生了很大变化。她以前很注重穿着打扮,现在却变得十分朴素,几乎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
林默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这些确实都是疑点,但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需要更多证据。\"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一名年轻的侦查员走了进来:\"林局,豆科,刑侦科那边有新的发现。\"
林默和豆爱国立即来到刑侦科。预审专家老周正在整理审讯记录,见他们进来,连忙起身汇报。
\"林局,刀疤今天又交代了一些情况。\"老周说,\"他提到,沉睡者很可能是个女性,年龄在三十岁左右,受过高等教育,有海外背景。\"
林默和豆爱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还有更具体的特征吗?\"林默问道。
老周摇摇头:\"'刀疤'说他也没见过沉睡者,这些信息是他从信使那里偶然听到的。信使曾经说过,沉睡者就像个大家闺秀,谁也想不到她会是我们的人。\"
林默沉思片刻,对豆爱国说:\"立即对苏文静进行秘密调查,但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打草惊蛇。\"
接下来的几天,豆爱国带领一个小组对苏文静进行了全方位的秘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