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赞许地点头:\"柱子考虑得周到。另外,咱们要设立几个固定岗。\"他指着院门方向,\"这里设明哨,由老人和孩子负责;后院墙根设暗哨,安排青壮年蹲守。\"
\"我有个建议。\"许大茂突然举手,\"咱们可以在房顶上拉根铁丝,挂些空罐头盒。有坏人翻墙,叮铃咣啷全院子都听得见!\"
这个主意立刻获得一片称赞。连一向看不上许大茂的易中海都点头:\"大茂这次想得不错。\"
接下来是装备分配环节。派出所带来了十把手电筒、六面铜锣,何雨柱则从厂里借来四根警棍。最让人惊喜的是,街道王主任亲自送来两面红绸子做的联防队旗,上面用黄线绣着南锣鼓巷95号治安联防队。
\"还有这个。\"林默从民警手里接过个木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整齐码着二十个崭新的铁哨子,\"一吹哨,全胡同都能听见。\"
孩子们立刻眼睛发亮。小梅拽着雨水的衣角:\"姐姐,我能要一个吗?\"
会议结束时已近正午。刘玉梅和几个妇女抬出两大锅热气腾腾的棒子面粥,阎埠贵难得大方地贡献了一坛自家腌的咸菜。众人或蹲或站,边吃边讨论着联防细节。
\"要我说,最要紧的是认准自家人的脸。\"何大清嚼着咸菜疙瘩道,\"这大晚上的,别自己人吓自己人。\"
\"老何说得对。\"易中海放下碗,\"咱们得定个口令。今天用东方红,回令太阳升。\"
下午,联防演练正式开始。随着何雨柱一声哨响,全院人迅速各就各位。老人孩子们坐在院门的条凳上纳凉,实则在观察来往行人;青壮年则隐藏在墙角、树后等隐蔽位置。
\"有情况!\"雨水突然指着巷口喊道。众人立刻警觉起来,只见一个戴草帽的生面孔正东张西望。
\"口令!\"守门的阎埠贵厉声喝道。
那人一愣:\"我、我是收破烂的......\"
\"不对!\"许大茂一个箭步冲上去拦住去路,\"说,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眼看要闹误会,林默赶紧过来解围。原来这是派出所新来的户籍警,特意来测试联防效果的。虽然闹了乌龙,但大家的警惕性让林默十分满意。
夜幕降临后,四合院进入了真正的战备状态。屋檐下挂起了红灯笼,既照明又喜庆;墙根的罐头盒阵静静等待着不速之客;何雨柱带着三个小伙子潜伏在后院柴堆后,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墙头。
前院,刘玉梅和二大妈一边乘凉一边织毛衣,耳朵却竖得老高。小梅蜷在妈妈怀里打瞌睡,手里还紧紧攥着那个铁哨子。
\"啪嗒\"——一声轻微的响动从东墙根传来。
\"谁?\"何雨柱立即打开手电筒。光束照处,只见一只花猫惊慌逃窜。
虚惊一场。但没人抱怨,反而因为这次配合更加默契了。
凌晨三点,最困乏的时刻。正在打盹的许大茂突然被一阵\"沙沙\"声惊醒。他眯起眼睛,隐约看见墙头有黑影晃动。
\"口......\"他刚要喊,又怕打草惊蛇,于是悄悄推醒了身边的张小军。
两人屏息观察。那黑影轻巧地翻过墙头,落地时竟没碰响一个罐头盒。借着月光,他们看清这是个穿黑衣的瘦小男子,正蹑手蹑脚地朝何家窗户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