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尽快定位快应队的驻留地,联系后方补给船将队员们安全运送回北直隶;
最后全面梳理半岛以南各片海域的航线与资源分布,把倭岛已探明的矿藏全部纳入大明资源体系,统一规划开采。
当东洋舰队的舰船缓缓驶入图特亚内海时,甲板上的船员们探头望去,眼前的场景让所有人都当场愣住——
原本该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竟漂浮着大面积的死鱼,白花花的鱼腹翻着,密密麻麻地向远方延伸,连海水的颜色都被遮去大半,任谁见了这诡异景象,都会感到一阵无所适从。
舰队里不少船员这些年在南洋做过许久海盗,刀光剑影里闯过来,自认见过不少大场面:
被炸碎的军舰碎片铺满海面的场景见过好几回,受战斗波及漂浮的零散海鱼也不在少数,但如此规模、一眼望不到头的死鱼群,他们还是头一次见,连经验最老的舵手都皱着眉直摇头。
要知道,一般发生海战时,受舰船引擎轰鸣和炮火声惊扰,海里的大鱼早早就逃得没影,小鱼也会四散躲开、不会成群聚集,根本不会出现这般“鱼尸满海”的景象——
这显然不是正常战事或自然现象能造成的。
快应队在图特亚捕鱼,早摸索出了自己的独门法子:
先把提前炮制过的海兽肠切碎,混合着当地一种带腥味的植物根茎揉制成球状饵料,用竹篮装着撒满目标海域;
等鱼群被浓郁的香味吸引过来,密密麻麻聚在海面下时,就用战车上的平射炮对准鱼群密集处直接轰炸。
这种“饵料诱鱼+火炮轰鱼”的方式杀伤力巨大,每次都能炸起成片翻白的鱼,收获满满,屡试不爽,让图特亚人都看呆了。
东洋舰队起初只在远处海域慢慢游弋,没敢贸然靠近——
他们得先弄清海面漂浮大量死鱼的原因。
毕竟海底若发生地震或火山喷发(当地人称为“流火”),释放的有毒气体也会造成海洋生物大面积死亡,这种情况下贸然闯入风险太大。
虽说不一定会让舰船倾覆,但能提前避开的风险还是要尽量避开。
直到远处海面上突然传来平射炮弹“轰隆”的爆炸声,船员们才终于恍然大悟:
不用猜了,这满海的死鱼肯定是大明快应队的手笔!
毕竟除了海军军舰,也只有快应队的战车上会装备这种威力巨大的平射炮。
东洋舰队给快应队发信号的方式很独特——
直接下令让舰载组炮齐射一轮,用炮声“打招呼”。
组炮本就是大明独有的装备:
当西洋洋人还在费力搬运笨重的单体炮时,大明早已研发出轻便灵活的组合加农炮应对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