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 72 章 千禧年影后15
看过报纸并因此深信报道的观众怒了, 其中有因心疼温苒对温长林产生的怒火,但更多的却是被欺骗的怒火!
他们难道是傻子吗?
没看过报纸的多是可怜同情温苒,并唾骂温长林是个人渣。
温苒的经历总结起来就是妥妥的美强惨。
美强惨,就算放在后世层出不穷的热门人设中, 都是足以角逐排行榜TOP1的存在。
经过这场风波, 温苒不仅收获一大波同情, 路人缘和知名度还更上了一层楼。
访谈之后,一夜间全国都在谈论温苒可怜的身世。
“这孩子太可怜了,叫人推下楼梯, 这得亏是只伤了腿,伤了脑袋那还活得了吗?”
“都是狗屁记者狗屁电视台!不调查净瞎写!害我之前误会人家小姑娘!”
“看来这报纸电视台上的报道不是都可信,往后可得擦亮眼睛,不能让它们牵着鼻子走!”
因温苒先被污蔑后又澄清一事, 老百姓对媒体的信任度直线下降, 现在也唯有总台还在屹立不倒。
其中最倒霉的要属梁海市电视台和梁海市本地的报纸。
老百姓们围到电视台要说法, 扔臭鸡蛋骂街的比比皆是, 闹得台长不得不亲自出面道歉。
给温长林访谈的剧组从制作、策划到导演主持人无一例外都被记过开除。
还有因为此事进入电视台的文雪,被查出是走后门进入的,电视台利索地记档开除。
本地的几家报纸销量一降再降,十分惨淡, 报社门口都叫激愤的群众泼了大粪,每天都臭烘烘的。
先前报道过的全国性大报纸也没有幸免于难,销量、口碑、公信力都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而温长林本人下场自然更惨。
他被学校开除丢掉编制工作,校外补习的课堂也没有学生再来。
他指望养老的宝贝儿子温冬, 这次真的因为他,在学校里被同学排挤。
温冬不顾马上要高考,躲在家里玩游戏看小说, 说什么也不去上学。
董秀英交好的姐妹也纷纷和她断绝来往。
文雪被电视台开除,只能更努力巴结着赵成宇。
但赵成宇本来就花心,身边不只有她一个女人,文雪只能苦心费力地开始争宠。
这一家四口可谓是处处不如意,事事不顺利,出门遭人白眼,在家就是哐哐干架争吵,楼上楼下天天看热闹。
十二月初,凌云工作室自制的第一部电影《上路》正式上映。
这部电影投资不过十万,可谓真正的小成本。同时按照时下的票房分成来算,票房超过二十万就能回本。
《上路》的主创都是刚毕业的学生,里面名气最大的是编剧温苒,但温苒有名气是因为她的演技,跟编剧可没有半点关系。
总结起来就是:导演初出茅庐,演员不扛票房,编剧演员转行,怎么看怎么不行。
院线一开始给出的排片只有3%,还都是深夜场和凌晨场。
霍骁北和温苒兵分两路,去各大影院亲自谈排片。
戏剧学院这几年也不是白读的,两人攒的人脉不知凡几。
霍骁北:“师兄,你看过片子,我信师兄的眼光,10%的排片应该不算高。”
温苒:“白谈白编剧您知道吗?是的,我是他半个徒弟,剧本他看过,片子您看过,15%的排片,一半在白天,一半在上半夜,这个月档期里的电影热度一般,《上路》不会让您失望的……”
杜凌没去,他既没名气,也没人脉,他倒是能拉下脸来,但他可是片子的主角,老老实实搁家里待着吧。
温苒前脚谈好,后脚就接到白谈的电话。
白谈嗓音沉沉:“我怎么不知道你成我徒弟了?还打着我的招牌出去招摇撞骗!哼!”
温苒清清嗓子,“您不是指点过我的剧本么?勉强也算是有过师生情分,我只是夸大了事实而已,并没有骗人。”
白谈:“……”
白谈冷哼,“花言巧语!哼!剧本呢?快拿来给师父看看!”
温苒就知道他不会生气,笑眯眯说道:“师父,我也不在长京,剧本您一时半会儿是看不到了,我们的电影下周一上映,您倒是可以去看看。”
白谈在电话里跳脚,直说温苒是个滑头是个抠门,给师父交作业还要让师父掏钱。
周一上午,各大影院都摆上了《上路》的海报。
海报并非是剧照,而是夸张的动漫图。
杨宝男和马成功肩扛手拎,表情狰狞地追赶火车。
而在他们身后,一个个小副本里的标志,像拖拉机、宾馆、驴车、大肥猪等等也都拟人化地表现出了各种情绪,对两个人进行围追堵截。
每个看到海报的人总会下意识发出爽朗的笑声,然后产生好奇——
这俩人是错过火车了吗?
后面那些东西为什么会追赶他们?
猪也就算了,宾馆的大门竟然像一张大嘴,看起来怎么那么吓人?
电影名叫《上路》,这是要上啥路啊?
一旦产生了好奇,掏钱就不可避免。
买了票,进了场,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影厅里的观众从第一幕就开始笑,笑的脸都僵了,肚子都抽筋了,还是停不下来。
《上路》周一开始上映,工作日五天的票房就呈现势不可挡的逆跌态势。
到双休日时,周六影院的观众几乎都是冲《上路》而来,院线紧急增加排片,几乎是加多少场卖空多少场。
仅周六一天,粗略统计出来的票房就达到八百万!
周日,单日一千一百万!
各大报纸电视台纷纷开始报道:这是国产电影首次单日票房超一千万!
《上路》破纪录了!
在正向舆论加持下,《上路》的票房在第二周更加耀眼。
第二周,周票房四千万!
第三周,票房竟丝毫不显颓势,和刚引进的国外大片打得有来有回,最终收获票房四千五百万!
第四周,四千二百万!
第五周是元旦档期,和春节档、五一档、国庆档一样,是国内电影最重要的几个档期。
霍骁北早就接到院线方的电话,那边说什么也要延长放映。
《上路》的热度明显还没过去,许多观众都来二刷三刷,元旦假期估计还会迎来一波峰值,院线方当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
元旦加映三周,《上路》不负众望,第一周竟然爆发出了五千万的票房,第二周三千八百万,第三周三千六百万。
直到下映的周日,单日票房甚至都还能达到八百万!
《上路》总票房两亿九千万!
这个数字再次破纪录,是迄今为止国产电影最高票房。
杜凌现在每天不见人影,据下来唠嗑的杜爸杜妈说:“这孩子精神都有点不正常了,躲房间里不出来,昨天半夜滋哇乱叫,让他爸抽了一顿才安静下来。”
杜妈叹气,“现在我都不敢领好姐妹来家里,人家还说呢,要给杜凌介绍对象,现在杜凌这副鬼样子,我可不敢应下来,我怕丢人!”
《上路》票房一再破纪录,足可见老百姓多喜欢。
身为工作室的合伙人和电影的主角之一,杜凌得到的好处无疑是最多的。
仅凭一部电影他就走进了千家万户,被广为人知。
现在班里除了温苒,名气最大的就得数杜凌了。
这种一步登天的感觉,心性一般的话都扛不住。
一连好些天都这样,杜爸怕孩子出事,让保镖把杜凌架下来,“骁北,小苒,他就交给你们了,怎么来都行,让他正常点。”
杜凌眼睛里冒着血丝,神情亢奋,“我的天!咱们赚了一亿!我这辈子可以躺平了!”
温苒:“……”
啊这……
不是因为出名亢奋,是因为钱……
不过想想也有道理,杜家挺富有,但应该还没摸到八位数,而且杜爸杜妈给杜凌的零花钱并不多,杜凌真没有一下子见过大几千万。
霍骁北泡了壶茶,和温苒坐在一起。
他看向对面胡子拉碴的人,嫌弃道:“回家洗洗再下来,商量工作室下一步的发展。”
杜凌呆呆地上楼去了。
温苒跟霍骁北说:“老师让我尽快回长京,他说有个本子想让我看看。”
白谈看过电影后满意的不得了,还到处吹嘘他新收的‘小徒弟’,之后票房一再破纪录,现在圈子里没人不知道‘编剧温苒’原来真的是‘影后温苒’?
自然有人夸就有人贬。
《上路》票房成功,这只能说明它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但就深度来说相当浅薄。
俗气、粗糙、浅薄、土气、没有内涵、没有深度……
诸如此类的评价数不胜数。
霍骁北开小号给杂志投稿,自己夸自己夸温苒。
“《上路》票房破纪录后,许多业内人士分析背后的原因,但究其原因只有一个:老百姓喜欢。”
“艺术不只有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老百姓喜欢的也是艺术。”
“杨宝男是大学生,马成功是农民工,他们既是《上路》的主角,也是老百姓身边的人。荧幕内外观众和角色互相熟悉,有共鸣,有理解……”
“艺术来自生活,生活就是艺术,而艺术无有高低。”
这篇文章被权威媒体转载,诸多作家陆续发声支持,甚至还上了新闻速播。
老百姓们听到那句‘老百姓喜欢的也叫艺术’,都不禁纷纷点头。
对啊!对啊!
但白谈还是不服气,他在给温苒的电话里,对那些抨击电影的人大批特骂。
“他们就是嫉妒!”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你来,我正好有个本子,你来给改一改,咱们拍出来拿奖,我看谁还敢说我徒弟的剧本没有深度?!”
温苒吃惊后仰,奖是那么好拿的吗?
然而白谈这老头儿性子一贯执拗,温苒不答应,他就一天三个电话催促。
“也是公路题材,我没写过我拿不准,这不就想到你了?”
“人导演也说了,只要你来,这电影就叫《上路2》!”
温苒:“……”
《上路》那么火,叫《上路2》很亏吗?
而且《上路》是凌云出品的电影,《上路2》谁来投资?凌云吗?
白谈这老头不老实,嘴里没一句实话,净想着坑她呢。
但白谈说了导演的名字,温苒一下就迟疑了。
卢卓锦,也是第六代电影导演。
卢卓锦、百里宣桂和冯飞都是第六代电影导演,后两个来自中心影视学院,还是同班同学,卢卓锦则毕业于长京戏剧学院。
说起来,卢卓锦、温苒班任邢玉洁的丈夫李一帆、霍骁北班任康佑生三人,当年还是同寝的舍友。
卢卓锦很擅长拍女性题材,往前往后数恐怕都再难找出这样一个导演。
温苒正好有一个想法,《上路2》或许真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