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让速度变快,建筑的总体结构就肯定不能 太过于复杂。而且想要抵挡住地表100多度的高温 ,那么地下避难所的整体深度就不能太低。至少需要在地底100米的地方。
想要在这种深度进行土木作业,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
我现在有一个初步的想法。”
“说吧。”
“咱们可以建造出1万个可以容纳30万人居住的地下避难所。我大概计算了一下,能够容纳30万人居住,其实并不需要太过于宽敞的空间。
毕竟都被逼到进入避难所了,那时候只要能够生存,哪里不是好地方?
每个人能够有两平米的空间,能够让其伸开腿,就差不多了。”
说出这番话的人是一个看上去非常阴翳的青年。他来自于极寒世界,他曾经参与大型避难所的搭建。
他搭建的大型避难所,结构非常紧凑。
他只给每个人留了三平方的空间,让人可以勉强躺上去。每个房间都有着一个可以提供供暖的管道,确保室内的温度不会低于零下20度。
别管居住体验是否舒适?
他这种做法确实让更多的人活了下来。
“小冯的想法确实不错,但这是不是太不人道了。”赵老虽然很赞同这个想法,但是依旧感觉有点不人道。
“赵老,咱们是经历的世界不一样。你们所经历的都是一些自然天灾 。没有体会过极端温度的难缠。想要挺住地表100多度的高温,而且速度要快,还要耐用。
那么必须在做工以及材料上下功夫,至于这住的体验,那就不需要我多说了。
只要能够正常的活着,哪怕是蜷缩起来,那又能怎样。
一个人一平米也能够活下去。当然了,那种大通铺形式其实也可以。100平米的地方住100多个人其实也可以住得下。
”
“好,就按照你的思路来 。既然都已经到世界末日了,舒适这个词儿就跟人类没有缘分了,现在大家主要考虑的只有‘活下去’”赵老直接敲定了内部生活区域的结构 ,接下来大家开始讨论如何将热量排出去。
“内部必须要有制冷装备,需要有一套独立的供电系统,一套独立的供风系统,而且还要有水循环系统。
这三套系统加在一起,才能够勉强支撑整个避难所。
”
“食物方面应该怎么办?”
“食物不用管,我们有足够多抗干旱的农作物。经过基因改良的木薯,甚至能够在几乎无水的状态下依旧存活。”
工作间里面一共有30多个人 ,这些人已经开始动手画了。
别问他们为什么不用电脑画图,这种情况下电脑绘图速度并不比人工绘图快。
与此同时,各个工程队的负责人接到了来自于高层的调令。让他们集结好各自的工程队 ,带上设备和宠物小精灵,随时准备出发。
接收到这个命令以后各个工程队的负责人,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
但他们毫无畏惧,只要工资到位 ,土木老哥什么都敢干。
……
一个小时以后,初版图纸就已经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