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吕得水坏笑着刚要再次开口,却被赵天一的话拦下:“行了,你还是少说话为妙,人多口杂的!
免得生出事端!”
闻言,吕得水看了眼周遭,挠挠头,问道:“那咱们接下来干嘛?再在这庙里转转?”
赵天一环顾四周,殿内香火缭绕,诵经声依旧,看似平静:“既然来了,不妨再看看,好好了解了解,
这西域的风土人情!”
两人于是不再停留于主殿,转而沿着侧面的通道,向寺庙的后方区域走去。
而越往后走,殿宇的庄严气象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较为朴素的僧寮、斋堂和库房。
两人偶尔遇到零星的僧人,也都行色匆匆,对他们这两个外来者只是投来淡漠的一瞥并无过多关注。
而穿过几重院落,空气中的檀香气味似乎又淡了些许,却隐隐夹杂了一丝,
泥土和植物的清新气息。
而不知不觉,两人便已来到,这引渡寺的后门。
与庄严肃穆的前殿区域不同,后门处显得清静许多,也更有生活气息。门扉大开外面不是黄沙漫天,
而是一片望不到边际的郁郁葱葱。
这时,只见一些穿着粗布麻衣、皮肤黝黑、身材瘦削的农人打扮的百姓,正挑着担子或者推着小车,
井然有序地从门外,那一片广阔绿洲的小路朝着这边走来!
而那些担子里与小车上,则是一些新鲜的蔬菜、瓜果、以及隐约散发着灵气的草药。
不过片刻功夫,只见那些小路上的百姓便已然来到后门外,只见他们大多都低着头,面容十分憔悴,
就连眼神都有些麻木,几乎不与后门口负责守卫的的僧兵有任何交流,将东西堆放好后便默默离开,
仿佛早已习惯了这种沉默的劳作。
而那守卫的僧兵,则是目光锐利地扫视着进出的人流,但对这些运送物资的百姓,似乎已司空见惯,
并未过多盘查。
见此一幕,赵天一目光微闪,心中一动,拉着吕得水走上前去。
这时,只见他面露和善的笑容,对着另一位站在门边、看似负责登记接收物资的小沙弥行了个佛礼,
开口问道:
“阿弥陀佛,小师傅有礼了。请问,这些个百姓是……?”
那小沙弥约莫十五六岁年纪,面容尚带稚气,见状,是连忙合十还礼,语气还算客气:“回施主的话,
这些都是皈依我寺的信徒,在那边的村落中居住。”
他伸手指向绿洲深处,继续说道:“他们平日里虔心礼佛,并为我寺耕种灵田,供养我等出家人清修,
乃是莫大的功德。”
“噢,原来如此,竟是虔诚信徒。”赵天一笑着继续问道,
“我兄弟二人初来西域,对此地风土人情颇感好奇,不知可否前去那村落一观,感受一下佛光庇佑下,
西域百姓的生活?”
小沙弥闻言,随即问道:\"不知二位是否办理了度牒?”
闻言,赵天一当即从怀中取出那两块淡金色的玉制度牒,交给小沙弥查验。
小沙弥接过度牒查验一番过后,便将之归还,说道:“施主既有度牒,自然可行。村落就在那个方向,
沿此路直行便可到达。只是村落皆是我寺虔诚信众,还望二位施主,莫要打扰他们清静。”
“多谢小师傅指点,我等自会谨记。”赵天一再次道谢,便与吕得水一起,迈步走出了这引渡寺的后门,
踏入了那片生机盎然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