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8章 建造砖窑(1/2)

痢疾这种“瘟疫”的风波彻底平息,武陵县百姓的心总算落回了肚子里。

街头巷尾的哭声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叫卖声、说笑声,连茶馆里都坐满了人,聊着瘟疫过后的日子。

苏康坐在县衙正堂,看着案上整理好的吏治清单 —— 以前爱偷懒的衙役被训诫后规矩了,私下收好处的小吏也退了赃款,整个县衙的风气焕然一新。

可他没闲着,心里早就盘算着更要紧的事:“光安稳不行,得让百姓的日子有奔头,先从建工坊、搞生产开始,先烧青砖、再炼铁、最后制水泥和玻璃,一步一步来。”

当天下午,苏康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铺开几张厚实的麻纸,研好墨,凭着脑子里的现代记忆画起图纸来。

他使用的是鹅毛笔。

先画砖窑,他蹲在纸上比划,窑身画成圆筒形,三寸通风缝”,顶上还画了个倾斜的烟囱,旁边写着“烟囱高丈二,排烟更顺”。

接着画炼铁高炉,他先粗粗勾勒出鼓风的木风箱,又在旁边标注着“炉底垫耐火泥”;水泥窑和玻璃窑也没落下,尤其在玻璃窑旁边特意写了“需石英砂、纯碱,窑温要够”的小字。

画到半夜,桌上摊了五六张图纸,每张都密密麻麻标着尺寸和注意事项。

苏康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拿起砖窑图纸看了又看,想起以前在纪录片里见过的土窑结构,又添了句“窑壁用黄泥混合碎陶片,耐烧”,这才满意地放下笔。

第二天一早,苏康便让人去请鲁琦和他兄弟鲁钰。

鲁琦兄弟俩是武陵县有名的手艺人,鲁琦擅长木工和器物改造,上次盖学堂时设计的上推窗就很出彩;鲁钰则懂些烧窑的门道,以前帮着百姓烧过土坯,对火候把控有经验。

两人接到消息,早饭都没吃完就往县衙跑,一进门看见桌上的图纸,眼睛瞬间亮了,凑过来翻来覆去地看,手指在图纸上轻轻摩挲。

“大人,这砖窑的样子,跟咱们以前见的土窑差太远了。”

鲁钰指着图纸上的分层窑床,眉头微微皱起,“以前的窑就是一口大土坑,砖坯堆在一起烧,要么外层烧糊,要么里头夹生。您这分层留缝的法子,真能烧匀?”

“能不能烧匀,得试了才知道。”

苏康笑着把砖窑图纸推到他们面前,“我就信你们兄弟俩的手艺,先从砖窑开始搞,烧出青砖来,以后盖房子、修道路都能用。这图纸你们拿回去,有不明白的随时来问我。”

鲁琦攥着图纸,手心都出了汗,激动得声音都有点颤抖:“大人放心!我们兄弟俩肯定琢磨透,不辜负您的信任!”

图纸交出去,苏康又带着周文彬、王刚和鲁琦去选工坊地址。

几人骑着马在苗岭周边转了两天,最后选定了苗家寨附近的一片荒地 —— 这里离苗寨不到两里地,山脚下就有小溪,取水方便;荒地有上百亩大,足够建好数十个工坊;而且靠近山脚,以后开采石墨、高岭土和煤炭也省劲。

苗家寨的阎武听说苏康要建工坊,主动带着十几个族人前来帮忙。

他们扛着锄头、镰刀,把荒地上的杂草、碎石清理得干干净净,连地里的树根都挖了出来。

阎武擦着汗对苏康说:“苏大人,您要的那什么‘石墨’,我们寨后山上就有,黑亮亮的,以前孩子们还拿来画画。我跟我爹带着人去采,保证按您要的量送过来,绝不耽误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