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8章 武侯府起烦忧(1/2)

三年一度的秋闱过后,就是中秋佳节,中了举子的那些学子,自然是欢天喜地。

中秋月圆之夜,苏康和王刚、柳青、杨菲菲、杨老头五人也照例围坐在院子里,举杯赏月。

武陵的中秋夜没那么多讲究,县衙后院里的老槐树下摆了张方桌,上面搁着一碟酥皮月饼、一壶新酿的米酒,还有盘刚炒的花生。

杨菲菲比较矜持,手里捏着一块月饼,轻轻咬着,细嚼慢咽。

杨老头则是一口月饼一口酒,乐呵呵地抚须而笑。

王刚拿起一块月饼塞进嘴里,渣子掉满了衣襟,含糊道:“少爷,今年这月饼馅里放了桂花,比去年在威宁吃的甜多了!”

柳青把手中的小块月饼吃完,就又给苏康面前的酒杯满上:“少爷,先喝口酒暖暖胃,夜里风凉,仔细着凉。”

苏康“嗯”了一声,指尖搭在杯沿上没动,目光落在天上那轮圆月亮上。

他倒没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诸多感慨,但举杯邀月之际,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老爹、小妹苏怡和未婚妻林婉晴来。

两年多没有见面了,也不知他们过得如何?

“少爷?发啥呆呢?”

王刚举起酒杯,凑过来晃了晃,“是不是想京城家里人了?”

苏康回过神,端起酒杯抿了口,酒气顺着喉咙往下滑,觉得暖了点:“没啥,就是琢磨着,两年多没回去,不知道家里变得如何,武侯府又是怎么个光景。”

他的目光,透过层层云雾,仿佛看到了灯火摇曳的京城。

此时此刻,千里之外的京城,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苏家大宅里也正闹哄哄的。

红灯笼从大门挂到后院,宴席上的菜摆了满满一桌子,苏老太君坐在上首,夹了一筷子红烧肉,忽然叹了句:“康儿这孩子,在外头当差也不知道苦不苦,中秋夜里能不能吃上口热乎的。”

苏喆一听这话,立马放下酒杯,胸脯挺得老高:“娘您放心!康儿在武陵当差踏实,前儿个听京里来的商客说,他把武陵治理得挺安稳,咱们苏家能有这份体面,全是他挣来的!”

坐在旁边的三娘李如凤赶紧顺着话头接过话:“可不是嘛!康儿心细,在外头肯定不会亏着自己,咱们在家别瞎惦记,好好等着他回来就成。”

三弟苏宁也点头称是,笑着说:“等大哥回来,我得跟他学学怎么做事,以后也帮家里分担分担。”

小妹苏怡攥着筷子,眼睛亮闪闪的:“我也要跟大哥学!大哥走的时候说,等我再大些,教我算账呢!”

这话说完,桌子另一头就没了声响。

二娘柳轻语捏着筷子的手紧了紧,指甲都快嵌进木头里,低头盯着碗里的饭,一声不吭。

二弟苏铭扒拉着饭粒,闷声嘟囔了句:“有啥好提的,他在外面当差,咱们在京城不也照样过?”

大妹苏曼把杯子往桌上一放,声音不大却透着气:“就是,总提他,好像咱们离了他就活不了似的。”

苏喆听见这话,脸立马沉了,刚要开口,就被苏老太君用眼神按住了。

老太太叹了口气,夹了块排骨给苏怡:“怡儿多吃点,长身体。”

宴席上的气氛,瞬间就冷了半截。

可比起苏家的热闹里藏着的别扭,武侯府的中秋夜,只剩一层散不去的阴沉 ——不是穷得过不起节,是没了往日的精气神。

院门口挂了四盏红纱灯笼,烛火稳当,没被风吹得晃悠,却远比不上从前满院灯笼亮堂堂的光景。

石桌上摆得规整:一碟完整的酥皮月饼(甜咸都有,是府里厨子常做的口味)、一碗温在小炉上的炖鸡(肉不少,飘着香菇)、一盘清炒时蔬,还有个锡制酒壶,里面的米酒温得正好。

角落里的竹椅上,林婉晴的爷爷林牧雄坐着,手里攥着根包浆的旱烟杆,烟锅里的火星烧得慢,眉头却拧着 —— 往年这时候,府里早围满了来贺节的亲友,如今院儿里静得只剩下风响。

奶奶曾氏坐在他旁边,手里捏着串佛珠,没念,眼神落在桌上的月饼盘里,轻声叹:“往年晴丫头总闹着要吃双黄的,今年倒安静了。”

林振邦坐在主位,穿件宝蓝色常服,没披官袍,手里端着杯酒,没喝,只盯着杯底的酒花。

他身旁的李氏——也就是林婉晴的母亲,穿件藕荷色素服,头发梳得整齐,手里攥着块素色帕子,声音不高,却带着化不开的愁绪:“老爷,锋儿今晚上值城门岗,依依说去送晚饭,估摸着得戌时才回。那皇上也是,只听信那二皇子的一面之词,太过分了,就算免了您的职,也不该把锋儿贬去守城门,好歹是侯府世子,丝毫都不顾及您昔日立下的功劳。”

“夫人慎言!”

林振邦听得心惊胆战,急忙低声喝止起来。

李氏闻言,立即住口,但脸上仍难掩忿忿不平之色。

“姐姐,先喝口汤暖暖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