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4章 科学边界(2/2)

一声脆响突然炸开,打破了厅内的沉寂。梁小龙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被震得跳了跳,茶水溅出几滴,落在他的手背上,他却没在意,只是往前探着身子,目光扫过在场的科学家,最后落在汪淼身上,声音里带着急劲:“老汪,你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最近几年全球多少科学家自杀?你就没琢磨过,这事儿跟他们天天聊的‘射手’‘农场主’没关吗?”

他攥紧了拳头,指节泛出青白,语气更急了:“这就是有人故意往你们脑子里灌这些东西!把你们绕进‘自己的研究都是笑话’的死胡同,让你们自己先崩溃掉,然后放弃所有研究——这样一来,不用他们动手,咱们自己就先垮了!”

坐在梁小龙旁边的老科学家被他的动静吓了一跳,手里的保温杯差点掉在地上,赶紧伸手扶住。梁小龙看到了,也意识到自己太激动,深吸了口气,抬手对着众人摆了摆,语气放缓了些:“抱歉,刚才有点急了。各位科学家,大家先冷静一些,别被那些绝望的想法带偏了。我身边这位李扬,比我懂的多,也比我会讲道理,让他跟大家好好说说,说不定能帮大家想明白。”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到了李扬身上。他之前一直坐在角落,手里捏着个空茶杯,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此刻被众人注视着,他慢慢站起身,先是抬手把落在额前的碎发捋到脑后,然后往前走到长桌中间,和汪淼并肩站着,语气平和却带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首先,我想跟大家聊聊‘射手与农场主假说’。在我看来,这两个假说反映的,根本不是‘宇宙被操控’,而是维度的局限,以及人类科技现阶段的局限性。”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像是在确认大家都在听。看到那位老科学家点了点头,他才继续往下说:“诸位都是科学界的大拿,应该都听过牛顿的那句话:‘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今天我想补充下一句——如果想看得更远,那就要站到更高的地方。”

李扬抬手比划了一个阶梯的形状,指尖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横线:“牛顿当年提出经典力学,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他掌握的知识,只能支撑他探索到那个层面。就像他站在‘第一级阶梯’上,能看到的只有宏观世界的规律。现在我们觉得经典力学在量子领域行不通,不是牛顿错了,而是我们需要爬上‘更高的阶梯’——比如量子力学的阶梯,才能看到微观世界的真相。”

他走到那位老科学家身边,指了指对方笔记本上写的公式:“您是研究物理的,应该最清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遇到量子世界的问题,不是相对论错了,而是我们还没找到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起来的路径。这就像一招鲜不能吃遍天,科学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往上走,而不是遇到问题就否定所有,觉得‘科学有边界’,觉得自己是‘火鸡’。”

“我再举个更通俗的例子。”李扬转身走到厅中央,伸手在空中画了个圆形,模拟玻璃的形状,“咱们找一块透明玻璃,在上面画一个圆,把一只蚂蚁丢进圆里。对这只蚂蚁来说,它的世界是二维的,这个圆就是它的‘宇宙边界’,它永远走不出去;要是我们往圆里扔一块面包屑,它会觉得‘食物凭空降临’,甚至可能把这当成‘宇宙定律’,写进它们的‘科学论文’里。”

他说着,又抬手从空中往下“抛”了个动作,像是真的在扔东西:“可我们站在三维世界,看得清清楚楚——面包屑不是‘凭空出现’,圆也不是‘宇宙边界’,只是蚂蚁的维度和认知有限,看不到真相。要是有一天,一个四维世界的存在,从他们的维度往咱们面前扔一个汉堡,咱们会不会也觉得‘汉堡凭空出现’?会不会也把这当成‘宇宙定律’?”

李扬的目光落在申玉菲身上,语气带着几分认真,也带着几分坦诚:“申博士说我们可能是‘火鸡’,可我觉得,‘火鸡’的绝望,源于它不知道‘农场主’的存在,也不知道怎么突破‘农场’的边界。但我们不一样——我们知道维度的存在,知道科技能帮我们往上走。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来不是‘接受自己是火鸡’,而是想办法突破局限——要么提升科技水平,要么找到进入更高维度的可能。绝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往前走,才能看到真相。”

厅内静了片刻,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坐在前排的材料学家先点了点头,抬手推了推眼镜:“你说得有道理。当年我们研究纳米材料时,也遇到过很多‘不可能’,可最后不还是突破了?要是当时就觉得‘科学有边界’,现在也不会有这么多成果。”

旁边的科学家也附和:“二维生物看不到三维世界,是因为它的维度不够。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说不定就是维度或者科技还没到那个水平。要是因为这个就绝望,也太对不起自己这么多年的研究了。”

申玉菲的脸色微沉,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她没立刻反驳,只是目光落在李扬身上,带着几分探究——显然,李扬的话,让她也有些动摇。

李扬没在意众人的反应,转身从随身的黑色背包里拿出一叠推荐信。信纸是深棕色的牛皮纸,边缘有些毛糙,上面印着“桃源科技”的烫金logo,在暖黄的灯光下泛着微光。他走到科学家甲面前,递过一封:“这位先生,要是你想看看‘更高的阶梯’是什么样,想突破现在的局限,我推荐你去桃源科技看看。”

他又走到材料学家面前,递过另一封:“你们研究纳米材料,桃源科技在材料科学和量子领域,有不少突破,说不定能帮你们解决现在遇到的问题。”

李扬逐一分发着推荐信,刚发了一半,厅内就响起了细碎的窃窃私语。坐在后排的一位物理学家(专门研究量子纠缠的)接过信,没立刻展开,而是转头跟身边的同事小声交流:“桃源科技?我听说过,是最近几年在国外刚兴起的吧?核心团队以华裔为主,听说还有几位诺贝尔奖得主在那边任职。”

他的同事是位天文学家,手里也捏着封推荐信,闻言点了点头:“我之前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听人提过。他们去年发表的一篇关于‘量子纠缠超距作用’的论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里面的实验数据,比我们现在能做到的,领先了至少二十年。就是他们一直很低调,没怎么公开实验室的细节,也没对外招过太多人。”

“这么厉害?”旁边的一位生物学家凑过来,好奇地看着天文学家手里的信,“那他们这次为什么主动邀请我们去?难道是想合作?”

这些议论声不大,却像水波一样在厅内散开。更多科学家接过推荐信时,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原本只是抱着“听听看”的心态,此刻却因为这几句讨论,对这个陌生的科技公司生出了真切的好奇。有人立刻展开信纸,仔细看着上面的内容;有人捏着信纸,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烫金logo。

李扬听到了这些议论,却没刻意回应,只是继续分发推荐信。最后,他走到申玉菲面前,递过最后一封——这封信的封皮上,除了logo,还多了一行手写的小字:“致申玉菲博士:期待与你探讨‘边界之外’的可能。”

李扬看着申玉菲,眼神坦诚,也带着几分期待:“申博士,我真心诚意地邀请你也去桃源科技看看。你所信奉的‘主’,在桃源科技面前,可能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那里有能观测更高维度的设备,有突破现有科技局限的实验数据。或许你到了那里会发现,你一直纠结的‘边界’,其实只是还没被推开的一扇门。”

申玉菲看着手中的推荐信,指尖轻轻划过那行手写的小字,指甲在牛皮纸上留下淡淡的痕迹。她没立刻回答,只是抬头看向厅内的科学家们——有人正低头和同事讨论信上的内容,有人拿着信若有所思,还有人已经在小声问李扬“去桃源科技需要准备什么”。原本沉重绝望的氛围,此刻像被风吹散的雾,渐渐多了几分期待和鲜活。

窗外的晚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吹起桌上的信纸边角,也吹来了院里的桂花香。李扬站在原地,看着申玉菲,也看着满厅的科学家——他知道,这叠推荐信,就像一颗石子,扔进了“科学边界”这片平静却压抑的水里,而接下来的涟漪,会带着这些科学家,走向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申玉菲终于抬起头,目光落在李扬身上,语气依旧平静,却少了几分之前的坚定:“我会考虑的。”

这简单的四个字,让厅内的议论声瞬间小了些。所有人都知道,这不仅仅是申玉菲的“考虑”,更是“科学边界”的一次松动——而那扇通往“桃源科技”的门,已经悄悄打开了一道缝隙。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