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他们知晓殿下要抵达幽州了。”
说到这里。
李敏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偷看了一眼杨铭的脸色,见杨铭脸色阴沉,于是又连忙继续说道。
“殿下,臣并没有吹捧殿下,这都是事实,臣已经确认过了。”
“这消息也不是臣打探的,而是斥候们从草原各部落斥候口中听到的。”
李敏越说杨铭的脸色越是阴沉,因为他根本就不相信。
他觉得草原各部落大军停止行军绝对不是因为他的威名,而是其他原因。
这个原因幽州并没有打探到,所以这里胡说呢!
威名?
笑话,他才崛起多久,能有什么威名?
再说哪怕他真的有威名,这威名也是在辽东,在大隋,绝对不能传到草原去。
“殿下,下官有事禀报。”
长孙无忌闻言,看了看李敏,又看了看杨铭,随后站起身来,拱手说道。
李敏对他有知遇之恩。
如今李敏已经解释不清了,而杨铭脸色越来越阴沉。
为了报答李敏的知遇之恩,他站了出来。
“说。”
杨铭闻言,看向了长孙无忌,说道。
他对长孙无忌的印象不错,单从样子看他就觉得长孙无忌有才。
而且这个时候长孙无忌站出来,敢说话。
仅仅这一点他就觉得长孙无忌比其他人强。
要知道在他生气的时候,就连宇文述,鱼俱罗,麦铁杖等人都不敢说话的。
“殿下,在辽东率领大军打残高句丽,这威名已经被传遍辽东,也传遍了大隋。”
“但殿下崛起时间太短,按道理这消息很难传播到大草原。”
“哪怕传播到大草原,也未必能震慑草原各部落,毕竟高句丽只是一个小国。”
“草原上的突厥,靺鞨,契丹,室韦等人部落都有打残高句丽的实力。”
“可有两件事情,改变了这一切。”
“第一,在三殿下撤离高句丽之后,高句丽派遣了大量的使臣进入了大草原。”
“这些高句丽使臣在大草原各部落不停的传播殿下的威名。”
“第二,两日前,契丹十二万铁骑进入幽州要攻打幽州边城上谷城。”
“殿下麾下的六万辽东铁骑在上谷城以北十里平原阻拦了契丹十二万铁骑。”
“一场大战。”
“六万辽东铁骑斩杀了将近八万契丹铁骑,追击数十里,把契丹人赶回了大草原。”
“这两件事情加在一起,让草原各部落知晓了殿下的威名。”
长孙无忌说的都是他自己的分析,但这分析完全是正确的。
没有辽东铁骑打残契丹铁骑,把契丹人赶回大草原。
草原各部落是不会这么忌惮杨铭的。
当然高句丽人的贡献也不能忘记,要是没有高句丽使臣提前在大草原吹捧杨铭。
单单是辽东铁骑打残契丹铁骑,把契丹人赶回大草原,草原各部落也不会忌惮杨铭。
同样的。
单单是高句丽使臣对杨铭的吹捧,草原各部落也不会忌惮杨铭。
所以高句丽使臣对杨铭的吹捧,辽东铁骑打残契丹铁骑,这两件是互助的。
单单其中的一件事情,草原各部落都不会忌惮杨铭,可要是两件事情一起发生,那么草原各部落的首领就开始忌惮杨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