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如意敛着眉,语气平静地对站在自己身旁禀笔的大宫女明玉道:“明玉,召户部、吏部、工部和兵部尚书及侍郎进宫商议赈灾事宜。”
户部总管百姓的户籍和财政之事,吏部掌管官员任免和升迁之事,工部负责土木水利工程事宜,而兵部则掌管选用武将及军械、军令等。
张明灼才向长公主禀明各地的暴雪灾害,长公主立刻就开始着手解决,且她找的各部官员都和赈灾事宜相关,说明她心里已经有了盘算。张明灼历经三朝,他先前辅佐的两任帝王都是明君,可他们做事却没有长公主那么干脆果断。
就在昨天,御史台的某个言官收到了长公主批阅的奏折,那位言官奏的是大理寺卿许毅的儿子许守廉在国丧期间喝酒狎妓,照大魏律法,国丧期间禁歌舞,禁嫁娶,若有人违律,轻则申斥杖责,重则刺配流放。
大理寺的许大人一生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可惜儿子却是不成器的。言官请求长公主严惩许守廉,长公主在奏折上批复的是许毅罚俸三月,许守廉杖责三十,服刑一个月,这样的处罚不轻不重,恩威并济,既能堵住御史台言官的嘴,又能给许家一点教训,而不至于寒了臣子们的心。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官员也陆续收到了长公主批复的奏折,虽然长公主的批复只有寥寥几个字,却无一不切中利弊,直击要点。
先帝在时,有些奏折可能会压上十天半个月,有时甚至忘了批复,可长公主只用几天就都解决了,只要是官员拿不定主意呈递上去的奏折,无论大事小事,长公主都有回复。
如此有条不紊,且高效的办事效率,让张明灼不由得刮目相看。
此前,先帝拜托他辅佐长公主的时候,他还有点不屑,觉得长公主就算比皇子聪慧,但她的视野始终局限在闺阁中,能翻出什么大风浪。
现在看来,是他错了。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大魏将会在长公主的带领下走向辉煌,届时周边的各个国家在大魏的映衬下都会黯然失色。
张明灼禀完北地灾情后,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御书房里等候各部官员进宫。
钟如意见丞相一把年纪,怜他久站辛苦,便指人给他搬了张椅子,再派了盏茶。
有张明灼在,钟如意也不好放松休息,只得摆正了身子,继续快速批阅剩下的奏折。
一个半时辰后,四部官员陆续赶到御书房,乌泱泱站了一屋子。
等人到齐了,张明灼把自己收到的地方奏折传给各部官员,众人一目十行地扫完奏折上的内容,互相对视一眼,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往年冬天,各地虽然也出现过灾情,但那都是些小范围的灾情,死伤者不过百,而今年的灾情居然那么严重,如果说目前已死伤近千名百姓,那么再往后,死伤的百姓只会越来越多。
各部官员想到事情的严重性,表情各异,纷纷开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