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先不着急,等着捷报送去了村里再办也不迟。”
周氏有些高兴过头了,连忙应着:“你说得对,是娘太高兴了。”
一家人收拾了东西,准备回李家村等捷报。
临走前班妱把铺子交给了孙娘子和大柱,而且在铺子忙活的伙计都给了赏银,这才高高兴兴回乡下去。
李家村不知道他们为何突然回来了,问原因班妱只笑着说回家住住,其他并不愿意多说。
村长知道前些日子宋恒下场参加县试,猜测着:“难道回家等捷报?”
村长媳妇笑了:“你老昏头了,考中秀才才有捷报,宋恒参加的是县试。”
“听说县案首也是有捷报的,直接就能当秀才。”
“想什么呢,咱们李家村几辈子没出过秀才了,还想着县案首,要真的你出个县案首,那可真是几辈子烧高香求来的福气了。”
说着话就看见才三岁的小孙子从外面跑了进来:“爷,奶,外面有人骑着马敲锣,好不威风,我爹让我来叫你去看看。”
“玩杂耍的来村里了?“
“不是,说是送包子的。”
“这年头还有白送包子的?”
村长愣了一会儿:“难道是……捷报?”
“爹好像是这样说的。”三岁的小孙子根本学不清话。
村长瞪大了眼睛:“不会真被我说中了吧?”
村长媳妇也愣了,老两口赶紧往外面跑,到了村南头只听着敲锣声更明显。
“官差来送捷报了,说宋恩公家的儿子考中了秀才。”
路上有人撞见他们老两口笑着跟他们说。
村长差点没站稳。
村长媳妇更是惊呼:“我的老天爷终于显灵了,咱村上竟然出秀才了。”
听见动静的人都风风火火去看热闹,走到宋家门口的官差已经走了,宋家三口却还在门口站着。
“村长伯伯,宋恒得了县案首,考中秀才了!”班妱笑着说道。
周围庆贺的声音此起彼伏,村长更是热泪盈眶。
“好好好,村里出钱摆流水席,大庆三日。”
这几年班妱不在村里李福喜家安生了许多,听说宋恒考中了秀才心里别提那个酸,听见村长这番话当即就不乐意了。
“他家考中秀才跟我们有什么干系,凭什么要村里出钱?”
一席话让原本喜庆的气氛突然安静了下来。
村长瞪向她:“宋恒考中秀才我们村上也有面子,以后谁家娶媳嫁女不都得沾着光。”
“况且这些年妱儿带着咱村子一起种树赚了不少钱,不就是三天的流水席,又不用你出钱。”
“那族里的钱是我们李家人的,凭什么要给外人办流水席。”
有人被李福喜家的一说也觉得有道理,宋恒姓宋,是他们李家村的人不假,可并不是李家族谱上的人,当即有人站在了李福喜家的一边。
村长生气,就听班妱笑道:“福喜婶子说的是,这个便宜我们不能沾,现在家里也不缺钱,自然是我们家自己请。”
“妱儿娃子别说了,这流水席必须族里请。”
人群后面传来老人沧桑却中气十足的声音,让人群主动让出来一条道。
“族长您怎么来了。”
老族长被人搀扶着到了跟前:“村里出了秀才这样的大事我自然要来。”
看向班妱:“族长爷爷做主,没人敢说什么。”
李福喜家哼了一声:“族长可真大方。”
族长当即瞪了她一眼:“什么都不懂的蠢妇,滚回家去!”
族长常年深居简出,除了祭祀等大活动需要他出面,这些年鲜少出来,都快让人忘了他威严,这沉甸甸的一句话落下,别说李福喜家的了,就是人群中没有任何人敢说一个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