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3章 知遇之恩与民族存续,郭守敬的抉择(2/2)

郭守敬猛地拍了拍额头,自嘲道:“只是去后世搞研究而已,又不是生离死别,我为何要如此感伤?”

想到这儿,郭守敬心情瞬间好了许多。

这时候,风突然变大了,吹得他身上的大氅“哗哗”响。

郭守敬心里的疙瘩解开了。

他转过身,对小吏说道:“星象记录先收起来,等改日再测。”

“啊?可您说近两日就要做完记录的,一旦错过,就要再等上十年……”

“那便再等他十年又何妨?”老郭潇洒的甩了甩袖子,吩咐道:“水利图纸那边也暂且压一压,老夫要回去看看家人。”

“?”小吏被老郭这一连串反常的举动,搞得一脸懵逼。

郭守敬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一旦工作起来,天王老子来了都不认识,何时在乎过家人?

“太史这是咋了?看星星,把脑子看坏了?”小吏小声嘀咕着,开始收拾起东西。

另一边,郭守敬已经麻利的打包好了衣衫和生活用品。

他对重阳宫内的下属们说道:“我要先回趟家,有些日子没见老婆子和孙儿了。你们继续工作,等我回来检查成果。”

下属们都愣在原地,满脸诡异的看着郭守敬快步走出了重阳宫。

这位太史公,今儿居然要提前回家?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郭守敬没管身后下属们的小声嘀咕,脚步越走越快。

出了重阳宫的山门,路边有些汉人农户认出了他,纷纷打起了招呼:

“郭太史这是去哪儿呢?”

“您又要去哪里治水了么?”

郭守敬虽然笑着点头回应,心里却在看到这些汉人百姓的时候,变得沉重起来。

元朝对汉人的政策与待遇,是一个复杂且分阶段、分群体的议题,无法简单用“好”或“坏”概括。

其核心特征是“以蒙古贵族为核心,结合族群等级与实用需求”的统治逻辑,既存在基于民族差异的歧视性政策,也因治理需要对汉人,尤其是北方汉人与汉人精英采取包容、利用的策略。

因此在汉朝,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汉人,生存差异极大。

元朝明确推行“四等人制”,既蒙古人>色目人>北汉人>南汉人。

北汉人地位高于南汉人,是因为1234年蒙古灭金后,北方汉人已归附元朝。

忽必烈即位后又以北方为统治根基,因此政策相对宽松。

北方汉人世侯得以保留,农税较低,士人可通过“荐举”进入仕途。

而南方,元朝在1279年才灭了南宋,加上南方汉人,如文天祥、陆秀夫等人抵抗异常激烈,因此元朝对南方的控制更严格。

科举中,南汉人录取率最低,法律限制更严,赋税也更重。

元末农民起义,顺理成章的也就在南方爆发了。

郭守敬是典型的北方汉人精英,因此才能成为例外,被忽必烈重用。

但对于绝大多数汉人来讲,元朝,是一个苦不堪言的朝代。

郭守敬的心,慢慢沉静了下来。

“我已经用自己的毕身所学,回报了陛下的知遇之恩……”

“以后,就让我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帮帮汉家同胞吧……”

这么想着,郭守敬已经来到了家门前。

郭守敬只是小家族出身,家中院子不算大。

此时,院门虽然关着,但院子里能听到织布机的“咔嗒”声,还有孙儿咿咿呀呀的学说话的声音。

郭守敬嘴角微微抬起,随后伸手推开了门。

布机声停了,妻子抬头看见他的身影时,顿时愣了愣:“老爷,您先前不是说要出去几个月吗,怎么突然回来了?”

“事情先放放,我想回来看看你们。”说着,郭守敬已经走进了屋子,一把把孙儿抱了起来……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