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山防线马扣山堡垒的三號食堂
午餐时间,李崇文一行人便来到食堂看看军队的伙食是怎么样的。
李崇文一进来便看到,大量穿著1951野战军服的军官和士兵正在在排队打饭,或者狼吞虎咽的吃著午餐。
“总统!”
“总统!”
………
食堂內的军官和士兵看到李崇文后,立刻站起向他敬礼问好。
李崇文示意大家安静,微笑著说道:“大家都坐,继续做自己的事,我就隨便看看就不打扰大家。”
李崇文一行人向厨房走去,发现国防军的伙食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在中原的时候好太多了。
一名负责后勤的军官向李崇文介绍道。
“总统阁下,根据你的指示,国防军的伙食已经和復兴军时期有了巨大的提升,和桂系时期的伙食相比,完全是贫农和地主的差別。”
“现在国防军的伙食標准是斤半加四两,即每人每天1.5斤蔬菜、1两肉、1两禽鱼蛋、1两豆製品、1两油。”
李崇文点了点头,对於国防军士兵的伙食,他是非常重视的。他在漓城之春后,能够轻易架空大量的桂系军官,並成功剥夺他们的职位,就因为他李崇文能够让底层的士兵吃饱饭。
所以,在他完全掌握军队,给所有军官和士兵分了土地后,就把军官对后勤物资的支配权彻底取消。
在官兵一致的基础上,在军队內实行统一的供给制,即士兵的粮食、被装、工资等均由政府统一发放,军官没有支配的权力。
而是由军中的政治指导员负责,后勤部门具体执行,这种制度彻底打破了国军兵归將有、粮归官管的旧模式,確保了士兵的基本生活需求。
为了防止后勤部门的军官私自倒卖军队的后勤物资,李崇文制定了严格的物资领取与登记制度。
部队设立物资台帐,记录粮食、被服等物资的入库数量、领取数量、剩余数量,每月由士兵委员会核对一次,確保帐实相符。
同时在士兵委员会的小號设立物资监督组,组长和组员都由士兵选举產生,负责监督后勤管理。
这种由士兵参与、军官负责的双向监督模式,极大改善了军中贪腐问题。
国防军已经在基层连队以上,普遍设立士兵委员会,下设物资监督组,由士兵选举產生,一般为3-5人。
每周士兵委员会的物资监督组都会审查连队的食谱,確保不会连吃烂菜叶子粥这样的食物。
还会不定期检查伙食帐目,比如每天消耗多少食物、调料,防止虚报冒领。
国防军的基层连队还会在食堂门口设置监督报告栏,定期公布伙食帐目,比如这一周消耗大米50斤、蔬菜30斤、肉类10斤,开支100元,让士兵看得见、查得到。
让士兵看到帐目后会说:“原来我们的伙食费是这样的,没有问题。”
李崇文还对军中的纪律进行严格的约束,亲自警告军中的军官,士兵粮食和军中物资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为此,李崇文加大对国防军整顿,对剋扣士兵粮食的行为,实行零容忍政策,一旦发现,立即查处。
1950年,北方的某一位连长因剋扣士兵伙食,被撤职並剥夺復兴党党员的身份。
1951年,一位后勤军官因为私自出售部队的粮食,被开除军籍並送交地方政府处理。
还有许多案例,根据国防部的统计,1950年剋扣士兵粮食、私自倒卖军中物资的案件有1648起,1951年有492起,1952年有163起,到1953年只有有16起,到了1954年更是只有3起。
诸多案例让国防军的军官不敢跨越雷池一步,因为剋扣粮食的代价太大。
敢跨越李崇文画下的红线,不仅会失去军中的职务,还会失去復兴党党员的身份。
而失去復兴党的身份,就意味著在南华就没有任何政治前途,只能回家种地。
李崇文检查了厨房的食物,发现和后勤军官说的伙食標准,基本很符合。
主食:麵条、白面馒头、白米饭。
菜品:土豆燉白菜、萝卜炒肉、小葱拌豆腐和白菜汤。
李崇文向身边的厨师问道:“部队平常的伙食都是这样的吗”
厨师恭敬的回答道:“总统,官兵们的饭菜基本上是三菜一汤的標准,每餐保证有一顿肉。”
“午餐是一天中体力消耗最大的时段,因此中午的伙食相对丰盛,以蔬菜和肉类为主。”
李崇文发现萝卜炒肉里面的肉確实有不少,而不是只有萝卜没有肉。
“今天的晚餐是什么”
厨师向总统示意另一边正在处理的食材。
“总统阁下,晚餐是一天中体力消耗最小的时段,因此伙食相对清淡。”
“主食依然是麵条、白面馒头和大米饭。”
“菜品的话,有茄子炒豆角、清蒸鱼、炒白菜和萝卜蔬菜汤。”
“早餐的话一般是白粥、馒头和咸菜,有的时候还会有鸡蛋,大概一周两次。”
李崇文点了点头,对军队的伙食表示很满意,这样的伙食他相信士兵都会满意,和在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伙食相比,真是天堂和地狱。
同时,对南国政府来说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粮食负担,就南国目前的国情来说,粮食和蔬菜的价格还是很便宜的。
李崇文带头打了一份午餐,来到两个正在狼吞虎咽吃著饭的士兵对面坐下。
李崇文刚坐下就发现对面两个士兵已经吃完了,饭碗上面是一粒米饭都不剩,餐盘更是被刮到可以发亮。
两人看到总统后,连忙站起来向李崇文敬礼,激动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