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青冷笑道:“袁本初忙著对付公孙瓚呢,公孙瓚守的易县固若金汤,並且粮草充足,公孙瓚还可以主动进攻袁绍,所以袁绍不能放过公孙瓚,这才给了曹操壮大的机会。
公孙瓚自己失误,导致局势危急,他派遣人向黑山军求援,继续坚守易县,也就是这段时间里,淮南的袁术即將覆灭,当时周瑜就在袁术手下,但周瑜看出袁术基本到头了。
周瑜主动请求担任居巢县长,到了居巢县,他听闻东城县的鲁肃,於是就带人去拜访,希望鲁肃能提供粮草,鲁肃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两人因此结下情谊。
后面袁术也听说鲁肃的名望,就任命鲁肃担任东城的县令,结果鲁肃和周瑜一样,根本看不上袁术,就带著人南下居巢投奔周瑜,袁术得知以后派兵阻截,被鲁肃化险为夷,后面鲁肃和周瑜一起投奔了孙策。”
淮南地区的能人不少,只因为袁术自己作死,失去了民心。
没有民心的支持,淮南的世家、豪强根本不可能效忠於袁术。
正是因为袁术不得人心,导致淮南的人才打量流入孙策帐下,为日后孙氏在江东的霸业奠定基础。
皇帝几人对於袁术几乎没什么可说的了,唯有毫不掩饰的讽刺与鄙夷。
笑声再次响起。
袁术在几人面前,就如同一个小丑一样,成为活跃气氛的存在。
何青笑道:“许昌朝廷在198年封孙策为討逆將军、吴侯,曹操也在这一年的年底离开徐州,
任命车胃为徐州刺史,他率军前往兗州,等到了兗州之后,听闻河內郡的张杨被部下杨丑杀害,结果没多久杨丑也被部下睦固杀死,这个部下打算投奔袁绍。”
有一种说法是杨丑的叛乱是曹操挑唆的,因为河內郡对於曹操而言战略意义很大。
张杨表面臣服朝廷,实际上对曹操也是一个威胁。
为了解决张杨,曹操策反杨丑,这样就能完全掌控河內郡。
然而张杨名声在外,是个老好人,杨丑的部下睦固为了给张杨报仇,反手杀了杨丑,准备投奔袁绍。
这个猜测很合理,至於是真是假,那就不得而知了。
何青继续讲道:“曹操见睦固准备投奔袁绍,就进攻河內郡,这时候已经是199年了,曹操进攻河內郡,也有联合公孙瓚共同对付袁绍的打算,结果公孙瓚败亡了,曹操的计划破灭。
没了公孙瓚这个隱患,袁绍彻底称霸河北地区,而就在袁绍灭掉公孙瓚之后,曹操攻破河內郡,打算突袭袁绍的大本营邮城,袁绍察觉曹操的意图,立刻赶回邮城,曹操见计划不可行,就把河內郡安排好,退回到了许昌。
上天是公平的,曹操称霸中原没多久,袁绍消灭公孙瓚一统北方,北方与中原的霸主將迎来一场巔峰对决,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
如果不是袁绍一方出了內鬼,谁胜谁败还真不好说。
但在官渡之战开始之前,许昌发生了一个变故,董承谋划刺杀曹操,即衣带詔事件。
董承拉拢刘备参与,刘备却没有理会,因为他心里也有一个计划。
谋划徐州!
徐州的丟失是刘备的一个心结,如今曹操离开徐州,而吕布等人败亡,机会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