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卖出去吗?供销社以前都不收新鲜桃子,更别说桃干了!”
说话的是村西头的老周,脸上满是怀疑。
“就是啊!要是做了一堆没人要,盐和功夫不都白费了?”
有人跟着附和,语气里带着顾虑。
安父刚要开口,安顺成先站了出来,手里拿着一块桃干:
“我已经尝过了,这桃干比镇上供销社卖的蜜饯还好吃。我明天先去供销社问问,要是他们收,咱们就组织大家一起做;要是不收,咱们再想别的法子。”
好不容易让村里的桃林有了出路,总不能真的放弃。
这时,司承年慢慢站起身,虽然脸色还有些苍白,语气却很坚定:
“大家放心,要是供销社不收,我来想办法。我在镇上有几个老熟人,或许能帮着联系别的渠道。而且做桃干不用多少盐,咱们各家凑凑,再跟养蜂的老周头换点蜂蜜,成本也不高。”
他一开口,底下的议论声顿时小了不少。
司承年在村里口碑好,说话靠谱,有他打包票,大家心里的顾虑消了大半。
还有人想唱反调,说安千千以前好吃懒做,怕她领头办不成事。
安父立马接过话:“千千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上工勤快,做桃干也用心,这事儿有我和承年盯着,肯定出不了岔子!”
安顺成也跟着帮腔:“我看千千这孩子是真变好了。咱们就试试,成了能赚钱,不成也亏不了多少,总比看着桃子烂地里强!”
底下的人交头接耳商量了一会儿,多数人都点了头。
就算有风险,也值得试试。
最后安顺成拍板:“那就这么定了!明天我去镇上问供销社,愿意参加的人家,后天就去后山摘桃子,咱们统一在晒谷场做桃干,一起算工分,赚了钱按工分分!”
散会的时候,不少人围着安父和司承年,问做桃干的细节。
安千千站在人群外,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暖意。
任务是否能完成不重要,毕竟那小系统也不能把她怎么样。
但是能在这个年代看到团结一致的特色,还是非常难得的。
司承年见安千千独自一人,还以为她在担心,连忙走到她身边,轻声道:“别担心,明天我跟队长一起去镇上,肯定能谈成。”
安千千抬头看他,笑着点头:“嗯,我相信你。但我也要去,这毕竟是我做的,到时候如果要讲也能讲得出来东西。”
“好,到时候我把几个孩子送去娘家里,就跟你一起去。”
第二天一大早,安千千特意换上了那件洗得发白的的确良衬衫,司承年也把压箱底的蓝布中山装翻了出来。
两人都想着,去供销社谈事,总得穿得规整些。
安父扛着半袋桃干,安顺成揣着队里的介绍信,四人踩着露水往镇上赶,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才看见镇东头那栋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标语的两层小楼。
这就是镇上唯一的供销社。
刚推开门,一股混合着肥皂香、糖果甜香和布料味道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柜台是深棕色的木质结构,分了粮油区、副食区、布匹区,每个区域后都站着穿蓝色工装、戴红袖章的工作人员,正慢悠悠地给顾客拿东西。
柜台前还贴着“凭票供应”的红色纸条,几个顾客正举着粮票、布票排队,看见安千千等人进来,都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挪。
他们裤脚沾着泥,手里还扛着布袋子,一看就是从农村来的。
安顺成先走上前,对着副食区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笑了笑:“同志,我们是安家村生产队的,想找你们负责人谈点事,关于农产品收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