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4章 常言乱世出枭雄!能平定乱世者,自是英雄!!(1/2)

而赵匡胤的志向,就是斩断这股歪风,终结军阀横行。

身为从军头中杀出的枭雄,他太清楚这些人的害处。

正如忽必烈最明白草原亲族的凶残,赵匡胤深知军阀的祸患。

因此,一登基,他便立刻对手下武将加以约束。

——杯酒释兵权。

当被推上皇位后,他毅然背叛了出身阶层。

他一系列措施,直接摧毁了武人盘踞权力顶端的格局,

让他们永无可能再骑在国家之上。

这场“杯酒”看似闲谈,却危机四伏。

若没有周全筹划,岂能轻易成功?

就像黄袍加身一样,那并非偶然,而是赵匡胤的精密剧本。

当他召集武将们饮酒时,结果早已注定。

待宣布兵权收回,所有人已失去反抗的机会。

他在削弱武权的同时,也不忘培植新的武将力量。

论武功,他结束了两百年的战乱。

仅三年,便几乎统一天下。

攻南唐时,他选择围城,而非血腥屠戮。

在他眼里,若还像五代那般屠城,他宁愿不打。

所以短短两年,便平定大局。

至于后蜀,更是只花六十六天,吞下四十五州。

这样的战绩,已堪称“战神”。

宋朝的柔弱,使人对赵匡胤的评价有时带偏见。

但若论开国之功,他绝不逊色。

他终结两百余年的混乱,让时代重回正轨。

这份功绩,已足压群主。

宋虽未能彻底大一统,但依旧是中原正统王朝,

距离统一,只差燕云十六州而已。

当然,赵匡胤也留下了隐患。

他重文抑武的国策,本意是汲取唐与五代的教训。

可由此造成宋代武风式微,后世皇帝一闻战事,胆战心惊。

这口锅,并非赵匡胤一人能背。

他的弟弟赵光义,也该分担一半。

从三十四岁黄袍加身,到四十八岁烛影斧声,

赵匡胤几乎以“平均两年灭一国”的速度在拼命。

后来,接力棒交到了赵二的手中。

天下人都在等待一个统一,

一个能结束乱世的统一。

毕竟“统一”这种信念,早已融入华夏民族的血脉之中。

赵光义对此也深信不疑。

大家原以为“车神”会来一招潇洒的操作,谁料他在高粱河整出个大翻车。

他可是带了三十万大军!

没错,就是三十万,不是区区五万十万,而是整整三十万!

偏偏就是打那燕云十六州,结局却是一败涂地。

此后赵二气势全无,只能缩在汴京,谨小慎微地继续执行大哥留下的策略。

虽然这让宋朝在对外时屡屡受辱,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一套方案的确是参照了唐末的教训后,能够保全局势的最优解。

教员那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可不是为了凑韵脚才写的。

赵匡胤确实是一位卓绝的皇帝。

更可贵的是,他置身于乱世,却不被乱世所同化。

私德清廉,为人俭朴。

能以一杯酒就化解兵权之争,可见他手腕非凡,人格魅力也不容小觑。

若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他英年早逝。

在位时日太短,许多谋划还未来得及施展,就戛然而止。

后续只能交由赵二去缝缝补补。

倘若那些大事都由赵大亲手操办,恐怕结果会完全不同。

要是赵大亲率三十万兵马出征燕云十六州,断然不会搞出“车神”那样的败局。

天幕视频很快展现出赵匡胤的一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