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9章 全面升级榆次城防御,打造最前根据地,惊现全民参军盛况(2/2)

一旦某个方向出现险情,可迅速驰援。

同时,基础设施的修复与重建也同步推进。

被战火破坏的道路由百姓和战士们共同修补,主干道铺设碎石,保证车辆通行。

受损的车站被重新修缮,新建的货运仓库采用隐蔽式设计。

仓库顶部覆盖泥土和杂草,从空中难以发现。

城内的水井进行清理和加固,确保水源安全。

同时挖掘蓄水池,储存雨水,以防敌军切断水源。

防御工事初见规模时,江晨开始着手将榆次打造成独立纵队的根据地。

首先在城内原县衙旧址成立警察局,任命作战经验丰富的老战士李建国为局长。

抽调三十名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的战士组成警察队伍。

警察局的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肃清城内残余的汉奸和敌特分子。

通过走访百姓、排查户籍,短短十天便抓获二十余名隐藏在城内的汉奸。

这些人有的为日军传递情报,有的囤积粮食哄抬物价。

经审讯后,罪大恶极者依法处决,其余者在劳动改造后释放。

二是维护城内治安,打击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

设立巡逻队,昼夜在街道上巡查,确保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协助部队进行防空预警。

在城内高处设置瞭望塔。

一旦发现敌机来袭,立即鸣钟示警,组织百姓进入防空洞躲避。

“李局长,记住,警察局是为百姓服务的,不是作威作福的衙门。”

成立大会上,江晨的目光扫过全体警察:“咱们既要抓汉奸、打敌人。”

“也要护着老百姓,让他们在榆次能安安稳稳过日子。”

李建国挺直腰板,用力敬礼:“请司令员放心,俺们保证不辜负老百姓的信任!”

紧接着,后勤医院在城内一座废弃的教堂内建立起来。

江晨从纵队卫生队抽调十名医护人员,又从百姓中招募二十名有护理经验的妇女,组成医院的医护团队。

医院分为门诊区、病房区和手术室,配备从敌军手中缴获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同时开辟专门的通道,与城外的战壕和交通壕相连,方便战时转运伤员。

“接下来咱们要打太原,伤员肯定少不了。”

江晨在医院视察时,对院长王医生:“以前伤员要送回里隆村根据地,路上得走十几天,耽误治疗时间。”

“现在有了榆次医院,伤员当天就能送回来,能大大提高治愈率。”

王医生点点头,指着病房里整齐的病床:“司令员放心,俺们已经做好准备,保证让每个伤员都能得到及时救治。”

另外,粮食仓库的建设同样紧迫。

江晨组织战士和百姓在城内西北角修建两座大型粮仓。

粮仓采用砖木结构,屋顶覆盖瓦片,墙体涂抹防火泥,防止火灾和潮湿。

同时,在粮仓周围挖掘护城河,设置岗哨,确保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部队打仗也离不开粮食。”

江晨对负责粮食管理的干部:“要尽快统计城内的粮食储量。”

“同时向周边村镇征集粮食,与百姓签订收购协议,公平定价,绝不强征。”

短短一个月,两座粮仓便储存了足够独立纵队三个月消耗的粮食。

为后续作战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另外,江晨还成立了军校。

军校的设立则是为了培养军事人才。

江晨将城内一所废弃的学堂改造成“榆次军事学校”,亲自担任校长。

从纵队中挑选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教官,招收纵队内的年轻战士和榆次城内的进步青年入学。

军校开设战术、射击、爆破、侦察等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

计划是每期培训三个月,为独立纵队输送合格的基层指挥员。

没办法,挥师北上必定会损失指挥官。

江晨这是在未雨绸缪。

“咱们的部队要发展壮大,就得有懂战术、会指挥的干部。”

江晨在军校开学典礼上:“希望你们珍惜学习机会,学好本领。”

“将来在战场上多杀敌人,为国家和百姓立功!”

与此同时。

在所有举措中,土地改革无疑是最受百姓欢迎的。

江晨成立土地改革工作组,深入榆次城乡,调查土地占有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榆次城内百分之七十的土地掌握在少数地主手中。

广大农民没有土地或只有少量土地。

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缴纳高额地租,生活困苦。

针对这一情况,江晨颁布《榆次土地改革条例》。

规定没收地主的多余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同时保障地主的基本生活,给地主分配一定数量的土地。

土地改革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

工作组的成员带着丈量土地的工具,挨家挨户登记土地。

然后按照“耕者有其田”的原则,将没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当农民们拿到写有自己名字的土地证书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城西的农民王老汉,一辈子租种地主的土地。

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三亩地。

他捧着土地证书,跪在田埂上,对着土地磕了三个头:“俺终于有自己的地了。”

“江司令员是俺们的大救星啊!”

土地改革不仅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更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

农民们主动向部队缴纳粮食,支援前线。

有的农民还组织担架队,准备在战时运送伤员。

许多青年农民更是踊跃报名参军,想跟着江晨的独立纵队打鬼子、保家乡。

对于八路军来,土地改革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是赢得了百姓的衷心拥护。

让根据地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百姓们成了部队的“眼睛”和“耳朵”,及时向部队传递敌军情报,帮助部队防范敌特分子的破坏。

二是解决了部队的粮食供应问题,农民们积极交粮,让部队不用再为粮食发愁。

三是为部队补充了兵源,大量青年农民参军,壮大了部队的力量。

一切准备就绪后,江晨决定在榆次城举行招兵大会,为独立纵队补充兵力,准备攻打太原。

招兵地点设在城内的广场上。

广场中央搭建起高台,高台上悬挂着“独立纵队招兵处”的横幅。

两侧张贴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保卫家乡、保卫土地”的标语。

招兵大会当天,天还没亮,广场上就已经挤满了人。

……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