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二年八月,秋闱马上开始了。
最后一波进京赶考的人也准备好了进考场,如果宋太祖活着,或许还会说那句“天下英雄尽入我毂中”。
沈括家里是一点书香氛围没有,墙上挂的都是各种实验设计图,自从御道立碑之后,他彻底爱上了做实验。
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的大儿子给拐偏了道儿,整天扑在声学研究上,最近忙着测试在其他介质中声音的速度。
老婆偶尔会问他,难不成沈家以后都不考科举了,祖上的家训怎么办?
沈括总是回一句:“没有那种世俗的欲望!”
今天,他翻看李长安的“天问笔记”,又发现了一个感兴趣的课题,正好跟他以前的经验相通。
“河道为什么在自然状态下,总会变成弯弯曲曲的形状,即便是在松软的平原也是如此。”
干过两个大型水利工程,他对这个题目描述的现象非常熟悉。
此事在《水经注》中亦有记载,只是并没有剖析其中道理。按照他的经验,一条河流,水的流速并不平均,流速越快的区域,水流的冲刷能力越强。
当水流切削河岸的时候,必然会造成大回湾,恰恰又一次形成了水流的降速。
这个课题有趣,研究出其中的道理,或许可以为许多河道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早上,儿子喝了几口粥咬着个饼就跑了,说是约了人今天去测木材中的声速。只不过,穿的花俏了一点,一早上把头发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张氏给也想跑的老二按在凳子上,抛了个眼神给沈括。
“啊?怎么了?”
“呆子,塘儿怕是有喜欢的姑娘了!”
俩人正在蛐蛐长子最近的奇怪表现,李长安派人送来了请帖。
“何事,小财神要娶亲了么?”
张氏有个妹妹还未出嫁,一直想着介绍给李长安,后来听说了富弼孙女的事情,已经降档到做妾也可以。
能嫁给李财神,绝对比找个中人之家要好得多。
沈括把请帖递给妻子,上面只写要沟通一下科研进展,并没有任何细节。
“记着,一定要把小蓉的亲事说了,成了亲家,以后你做起事来不是更方便。”
沈括心里很不同意这个观点,李长安是看中了自己无与伦比的科研才华,才不会在乎什么姻亲。
撂下筷子,写了便条,告诉一下同事今天自己的行程变动。
报社的数学培训早已完成,可还担着统计顾问的身份,每月还有五贯钞的顾问费。剩下就是科研小组的实验,最近没什么新东西,大伙摸鱼一天也无妨。
安排完了,叫车出发。
李长安昨天忽悠成功了一半,富柔答应转型培养秘书,却对带上兔耳朵当妖女非常抵触。
敢用别的女人当秘书,要问过她的分筋错骨手同不同意。
今天的日程没那么忙,早上听了新校建设的汇报,跟债券销售团队碰了一下最近遇到的问题。
财经周刊送来了下一期的选题,请自己进行点评和修正。
再有,就是家里要求恢复正常关系,反正别人下手也不会留情,他们这不是白白表演给瞎子看。
大约十点左右,太阳升到了东南方向,沈括到了。
这人也不是完全不懂世故,随手还带了一件礼物,根据大食人描述所做成的精密沙漏一枚。
“玻璃?你怎么搞出来的?”
李长安赶忙抢到手里,这沙漏用的可不是七彩琉璃,而是干干净净的玻璃,难道大宋人已经掌握了这种技术?
要是如此,推动科学发展那就多了一样利器。
各种放大镜、望远镜、测距仪、水平仪什么的,还可以制作平板玻璃和反光镜。
沈括一点没把玻璃当宝贝,回忆了一下,“一位方士进献的炼金方,有滑石、方石、水晶砂,以臼捣之成粉,以水飞之,得其精华,用陶炉坩埚猛火炼制,即成无色琉璃。”
“方士呢?”
“得了三贯钱走了,说是要云游四海,不过他没亏,卖了我一堆石头。”
也行,只要有了实验成果,想要工业化就有了模型,接下来就是砸钱,争取早日实现量产和标准化。
放下沙漏,李长安开始给沈括介绍“大科学院”的构想。
最开始,李长安只是想实践一个课题,中华文明是否可以跳出循环,独立的走上平民社会,完成文明升级。
推动文明升级,首先需要海量的思想家;想要有海量的思想家,那就需要十倍的有闲阶级;想要有庞大的有闲阶级,那就必须提高生产力创造富余;想创造充足的富余,就要用科技提高生产效率;想提高生产效率,就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想要大量的科技人才,那就需要产业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