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点呢?
连带着赵顼,众人眼巴巴的等着李长安的下文。
第二么,当然是目标。
做一件事情,要给出明确的目标,这不但是对自己团队的共识打造,积极性调动。同时,这也是对外界的信号释放,是外界与自己沟通的框架前提。无论是合作还是对抗,大家都会在这个框架下进行。
咱不说查案,而要说建立“示范工程”。
玉津园、金明池、琼林苑、北苑,等等。这一系列的皇家产业运营调整,是陛下亲身垂范,为大宋官员们建立的执政模范样本,以后要让全国官员来培训学习的。
不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么,咱们这回的行动,就是陛下的“小鲜”。
第三点,定了调子,有了目标,咱们还得有具体的纲领。
纲领,就是做事的方法和验收的标准。
不能学范仲淹和王安石,搞事情全是子曰诗云,咱们做事要体现出官家改制的新思想,新高度。
苏轼眉头紧皱,心里大感不妙。
当初李长安忽悠自己做《汴京风云榜》时就是这个状态,这小子不会又在挖什么坑吧。
赵顼听完了李长安的三点,感觉浑身舒泰,一种飘飘然的情绪,油然而生。
什么进士、学士的,都不如李学士有水平啊。
虽然他学问不精,家世门第不高,但是想问题就是不拘一格,就是能切中自己的心意。
不光把自己说出来的要求体现了,连自己想到了还没说的,也表达了出来。
好,这样的人才好,将来一定要大用!
可众人还有疑虑,你拍了半天马匹,到底要怎么办呢,这具体的纲领到底是个啥?
李长安抛出八个大字:“官督商办,自负盈亏”。
他说,朝廷做事,一定要分得清轻重缓急,捋出来一个重要项目排序,集中精力去做那些非办不可的事情。
而且,有些事也只有中央朝廷才能做。
比如,修整河道、国家边防、普惠教育、便民医疗、交通运输提升等。
其他的事情,朝廷做的应该是引导和调控,只要把控好方向性的问题就可以,剩下的工作应该让社会自己去运作。
就比如眼下的这个玉津园,两千多亩的皇家园林,就在南城外一里近,他怎么能赔钱呢?
可偏偏就是如此,不光玉津园,周边四大园和十几个官办产业,全部都赔钱,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搞清楚这个问题,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案,落实之后形成良好的示范,这就是官家亲自治理项目的意义。
王诜一听,自己能活啊,要是调子定的这么高,他就不用替死了啊。
总不能皇帝革新政治,开门就献祭妹夫吧,那听着多丧气。
于是,他再次找准机会,一把抱住皇帝的大腿:“臣愿意戴罪立功,臣有用,臣要辅佐陛下成此伟业。”
皇帝不是要立标杆么,那自己就第一个投效,怎么的也伸手不打笑脸人吧。
李长安不怀好意的看着王诜,笑了笑,“驸马爷,果真要洗心革面?”
“是是是,臣愿为官家大业鞠躬尽瘁,粉身碎骨,两肋插刀!”王诜终于见到愿意为他说话的人了。
他是真的冤枉啊,这个监管的位置真的是刚刚运作来的,还一个铜板都没贪到呢。
“嗯,官家,王驸马或许真能帮上忙!”